AI赛道哪个最赚钱(智谱AI IPO进展)
AI“六小虎”中首家冲刺IPO的智谱,最近深陷暴风眼。
据媒体报道,智谱在9月底进行了一次大幅度的组织调整,其中重点涉及公司商业化部门旗下的产研中心。
对此,智谱回应表示,网上传言的大规模裁员不符合事实,公司产品和研发部门运转正常AI赛道哪个最赚钱,此次是基于公司战略目标的人员调整,涉及十余人。智谱近期在其官方公众号发布的招聘帖显示,包括多模态生成算法工程师、推理优化工程师、产品和业务团队在内的近50个岗位待招。
而在这波清洗的动作之前,智谱还曾多次被曝出核心人员出走的消息,先后多位高管离职,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了智谱应用AI与合作副总裁李惠子、首席战略官张阔、副总裁曲滕、COO张帆等。
AI“六小虎”人员动荡、业务受阻已非鲜事,也从侧面反映出他们所面临的共同窘境,大模型底座的故事讲得再精彩,也还是需要一只现金奶牛业务实现自我造血,才能在技术研发和商业化落地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频繁调整期
2019年,清华博士毕业的唐杰在清华科技园注册了智谱AI,拉来张鹏等校友,主攻大模型研发。
智谱第一次在行业内崭露头角是在2022年,先于“ChatGPT时刻”发布了千亿级大模型GLM-130B。作为首个开源的中英文双语千亿级预训练模型,GLM-130B填补了当时国际主流大模型封闭生态的空白。
此后,这家清华系企业习惯被称作中国版OpenAI。“在内部,我们经常要去对标OpenAI,在各方面。”一位来自智谱的人士告诉和讯商业。
随后,OpenAI凭借ChatGPT燃爆了产业,中国的“百模大战”也就此开打。初期,C端产品更容易“跑”出来,智谱也不例外。
智谱在C端业务的布局起步很早,主打的智谱清言,发布时间早于字节豆包等当下位于头部阵营的产品,也曾虏获过不少用户的试用。
根据智谱2024年12月公开的数据,自2024年第三季度智谱清言上线付费功能以来,预计ARR(年度经常性收入)将突破千万元大关,目前该平台已拥有超过2500万用户。
据媒体报道,也正因如此,智谱清言2024年被智谱内部视为最具增长潜力的产品,曾获得S级绩效。
取得这一战绩的同时,智谱还趁热打铁,力邀前阿里达摩院资深技术专家、支付宝中国首席数据官胡云华加入,全面操盘智谱清言。
不过,胡云华在智谱的第一个春节就十分“热闹”,2025年的春节档,DeepSeek推引发全民热潮,搅动AI一池春水,用户的热情和选择发生了分野变化,据AI产品榜数据统计,智谱清言APP端的MAU(月度活跃用户)一路走跌,从3月巅峰的1043万变为9月的712万。
目前,智谱清言在C端的宣传和投放基本叫停,官方将资源倾注在了另一款产品Z.ai上,主打海外市场,暂未形成强声量。
相比之下,B端/G端作为智谱扛起营收关键的支柱业务,在2025年进行了频繁的调整期。
据媒体报道,2025年之前,ToG和ToB在智谱内部曾是两条相对独立业务线,ToG方向由CEO张鹏主导;ToB则由原COO张帆负责。而在2025年初,智谱商业化部门迎来团队合并,不再划分ToB/ToG,直接汇报给张鹏,张帆最终离职。本次处于“优化重灾区”的产研中心便隶属于这一条线。
尽管经历了高管的频繁变动,进入2025年,智谱在ToB领域还是迎来了顺风局,频频拿下政府订单,如杭州城投、京西智谷等项目。
今年6月,OpenAI曾在一份分析报告中定义智谱为AI产业全球化的对手。时至今日,随着技术和资金来到瓶颈,目前国内能跟上OpenAI节奏的公司越来越少,最新发布的GPT-5和Soro2都是明显的分水岭,智谱成为当下为数不多模型产品还能全线对标OpenAI的厂商。
不过,尽管手握大量央国企合作项目,但这些项目通常会带来回款难、高人力成本等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在toB领域,越来越多的头部企业或大厂加入战局,挤压智谱原本擅长和主导的政企市场,例如科大讯飞(002230)等新兴系统集成商,以及百度智能云、阿里云等云服务厂商,这些企业凭借硬件优势与开源模型的调优组合,推出性价比更高的解决方案,与智谱AI展开全面竞争。
据《智能超参数》披露的大模型厂商中标排行榜(2025年1-6月)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大模型相关中标项目累计达到1810个,规模超过64亿元,其中百度智能云以48个中标数量,5.1亿元中标金额位居行业第一。智谱在这份榜单中排名第五,中标金额约为1.6亿,排在百度智能云、科大讯飞、火山引擎、阿里云之后。
一位AI领域的投资人告诉和讯商业,这大概率也是智谱此次主动选择架构调整的原因。
据悉,未来在这一事业线,将放眼于采用轻交付和标准化合作,并大力发展MaaS平台,一方面继续靠模型服务打天下,另一方面与大厂的服务形成错位,期望形成长远发展,证明自己能稳定地挣到钱。
主动调整绝非易事,对于智谱而言,或许意味着很长一段时间的转型期。
400亿估值刷新纪录
在此次风暴中,有部分员工认为,(裁员)是公司为了上市,让报表更加规范,人效比更高。
从时间节点来看,目前的确处于智谱IPO审查关键期。作为“AI六小虎”中首个冲刺上市的企业,于2025年4月在北京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中金公司出任辅导机构,计划10月完成考核评估并提交上市申请文件。
实际上,从年初开始,张鹏便马不停蹄地为智谱奔走运营,寻找弹药和输血,他连跑珠海、成都、杭州三地,拿下三次融资,总金额18亿元,均为国资背景。同期,公司完成了股份制改革。4月,北京市产业投资基金向智谱投资2亿元。
7月2日,智谱AI再获上海的10亿元战略投资,同样是国资背景。至此,智谱AI今年的国资投资总额累计已达30亿元,最新估值也被拉高至400亿元,刷新行业纪录。
若按计划推进,智谱有望在2025年底前提交IPO申请。
尽管成为资本宠儿,智谱一直坚持发力基座模型的训练和迭代,必然造价不菲。
技术被智谱认为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为了保证技术的全面领先,战略上采用保持频繁的模型迭代,跟住OpenAI等主要竞争对手,这也意味着需要烧掉巨额资金来保证更新。
如果翻看智谱大模型的迭代历史,2020年就训练了100亿参数模型GLM-10B,2023年,智谱AI推出千亿开源基座对话模型ChatGLM系列,成为国内最早对标OpenAI技术路线的大模型公司之一。随后,智谱选择保持了每三到四个月便完成一次基础模型迭代的更新节奏。
时间进入2024年,大模型鏖战进入白热化,智谱也没有停下更新,在2024年1月其自研模型GLM-4发布,2024年8月智谱发布新一代基座大模型GLM-4-Plus,不过在之后,智谱大模型出现了明显的迭代放缓迹象。
在那一年,据媒体报道,智谱2024年营收达3亿元,但在“烧钱换市场”的背景下,整体亏损了约20亿元。当“地主家”也没有余粮,智谱也进入了技术收敛期。
正如爱分析首席分析师李喆分析指出,智谱AI早期低成本囤积大量算力,但利用率偏低,且模型同时向语言、多模态等多个方向发力,导致语言模型能力不及DeepSeekV3,多模态模型没有太多应用场景。
情况直至2025年7月才有所转圜,推出新一代旗舰模型GLM-4.5,两个月后发布了GLM-4.6,虽然恢复了更新序列,但均属于小规模常规迭代,且两次更新集中在IPO审查期。
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办公室发表的最新研报指出,相信全球人工智能计算开支远未见顶。对于坚持做基座模型训练的企业,持续烧钱的时间只会更久。而智谱需要源源不断的现金流,而补充弹药的一个常见方式便是IPO。
好消息是,虽然智谱尚未大规模盈利,但在科创板顶层设计上,已经为“智谱们”这些有高成长性的公司开辟了上市通道。
今年6月,中国证监会宣布将充分发挥科创板示范效应,加力推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1+6”政策措施,其中,“1”即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且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放行技术有较大突破、研发投入大、暂未盈利的企业上市。
“六小虎”分野避战
在走过光鲜亮丽的2024年后,2025年,AI“六小虎”的栖息地被彻底重构。年初便被DeepSeek的横空出世掩盖了锋芒,而后更不断接受着商业化的拷问,到逼着爬坡上坎。
目前,已经有“两小虎”主动调整了业务方向。百川智能选择砍掉了金融等业务,聚焦医疗大模型的进化;零一万物放弃通用大模型训练,发力政企服务升级。
亦有“小虎”深陷争议泥沼。年初,月之暗面投资人仲裁一事,拖累kimi不再是对话模型阵营中的超头部AI赛道哪个最赚钱,或将往社区方向发展;MiniMax的海螺AI迪士尼侵权事件愈演愈烈,产品基本盘已换档至AI社交。只有阶跃星辰较为顺遂,在toB赛道闷声赚钱。
更为严峻的是,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大厂在AI领域持续摧城拔寨,在模型的更新频率和量级上,遥遥领先。究其原因,大厂的弹药充裕,广告、电商、游戏等业务,源源不断输送稳定的现金流,更为AI业务落地场景找到了天然的训练场。
阿里的通义千问模型的全球影响力正在持续扩大,甚至拥抱硅谷,爱彼迎Airbnb CEO布莱恩·切斯基直言其“比OpenAI更好更便宜”。
腾讯依托混元大模型打造中台化智能体开发平台,同样以MaaS模式供企业快速调用,兼顾自研优势与第三方模型兼容性。
百度坚持“自研+平台”全栈模式,以文心大模型为底座,叠加自研AI芯片与千帆MaaS平台,将AI能力深度嵌入搜索、文库网盘、蒸汽机等产品中去。
反观“六小虎”,不仅是缺少一只现金奶牛,更要焦心于寻找匹配的场景落地,时间已经证明,难以快速缔造起稳定的商业国度,只能聚焦于补齐市场短板,押注垂类赛道。
相比起现金流的不稳定,“六小虎”还要担心投资者的耐心耗尽。从2025下半年开始,AI领域的巨额融资消息寥寥无几,仅有阶跃星辰和MiniMax收获了新一轮融资。
上市更是黄粱一梦。积极筹备上市的企业只有MiniMax,已通过18C渠道在港交所递表,估值40亿美元以上,由中金与瑞银担任保荐。这源于MiniMax有着惹眼的营收表现,据报道披露,MiniMax在2024年营收达7000万美元,主要得益于社交产品Talkie在海外爆红,海螺AI也曾在同类产品市场中占据过领先身位。
虽然在大模型竞赛中,“六小虎”凭票入场较早,但在模型技术赛道无法持续保持绝对的领先后,避战成为了关键词。
现实是,互联网大厂等行业巨鳄绝不会轻易放弃在AI上的投入和拓展,释放出的空白地带预期不会广阔。“六小虎”中的两“虎”即使马上将要顺利叩开资本市场的大门,但在商业化落地上,仍然要不断与大厂对抗抢市场,这时候,先手找到一只稳定的现金奶牛,变得至关重要。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