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业白手起家(创业白手起家项目)
白手起家如何创业白手起家创业案例五篇Word文件下载.docx
《白手起家如何创业白手起家创业案例五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手起家如何创业白手起家创业案例五篇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相反,时间长了反而会磨灭自己的创业激情。
虽然一个残疾人创业要付出比平常人更多的艰辛,但她相信,只要永不言弃,成功就在前方。
黄宜萍于是怀揣着梦想,坚定地踏上了创业之路,用不屈不挠的姿态向世人证明残疾人也能在创业上取得成功。
她用坚实的脚印踏平了崎岖坎坷,用勇敢的心劈开了重重荆棘,终让创业之花沿着脚印悄然绽放。
初次创业:
打消顾虑开办私立幼儿园
1992年,黄宜萍从单位下岗。
刚下岗的时候,她觉得自己的生活一下失去了方向,很迷茫,不知做什么好。
那时,在南昌工作的同学梅珍回家,建议她去开家幼儿园。
听到这个建议,黄宜萍很吃惊,原来她认为幼儿园只有政府才能开,难道私人也能开?
带着顾虑,黄宜萍来到南昌参观了梅珍介绍的一所幼儿园。
参观完之后,她感触很深,觉得办幼儿园是个很有前景的事业,并特别感激梅珍给她提供了这么好的创业信息。
1994年8月,黄宜萍决定利用父母在东浦建的一栋三层楼房开办一所幼儿园。
但她丈夫坚决反对这个决定,毕竟开幼儿园安全责任大太,孩子太小,万一有个闪失可不得了。
黄宜萍的父母也反对她的这个决定。
正愁没有启动资金,大伯的支持让黄宜萍备受鼓舞,看到女儿的决心,黄宜萍父母最终也转而表示支持。
那时东浦是刚开发的小区,到处在建房,路也不好走,为不影响招生,她便挨家挨户去调查,到开学时,幼儿园招终于收到了16名孩子,并请了一个能吃苦又好学的女孩当老师。
刚开始,因为残疾人的缘故,黄宜萍受到很多冷言冷语,但这些冷言冷语没有挫伤她的积极性,反而激励着她继续前进。
16个孩子被分成了两个班,黄宜萍带的班上有个男孩叫毕辉,其爷爷是一名退休老师,每次放学,毕辉都由爷爷来接。
有一天,毕老师对黄宜萍说:
“黄老师,我这两天都很早来接人,但我都站在门外听你讲课,你确实不错,以后一定会是个出色的老师。
”毕老师的话让黄宜萍备受鼓舞,于是她暗下决定:
一定要做得更好。
经过一年努力后,幼儿园有了60多名幼儿。
为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黄宜萍虚心向幼教老前辈学习,还参加了市里举办的第一届幼师培训班,于是在那个七月,她天天顶着炎炎烈日,骑着自行车从东浦赶到二中,单趟便是五公里路,外加四十个台阶。
对于黄宜萍而言,那还是个灾难的七月:
父亲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她每天上课前都要去看望一下;
母亲要同时照顾老伴和外孙女,为了让母亲多休息一会,她和弟弟晚上轮流看护父亲。
但在这种情况下,黄宜萍还是没有放弃学习,并顺利拿到了幼师合格证、园长合格证。
遭遇变故:
家长孩子的支持成精神安慰
幼儿园在黄宜萍的精心管理下,逐渐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入园幼儿达到300名,她于是又租了一栋楼。
但成功的喜悦并没维持多久,黄宜萍便感到事业不光要做大,还要做优,她决定减少生源,退掉租的一栋楼,把自家房重新装修一下;
每个班按国家标准的人数招生,以求精致。
不久,黄宜萍又经历了人生中的一次打击——和丈夫离婚。
虽然当时事业还不是很成功,但她仍然争取到女儿的抚养权,并背负上了几万元的债务。
当时的她想法变得很简单,好好经营幼儿园、抚养女儿长大成人并还清债务。
在这段最痛苦、最绝望的日子里,黄宜萍总是看一些励志方面的文章,听听音乐,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也给予了她很大的精神安慰。
“幼儿园发展很稳定,很多孩子毕业了还和我们保持着联系。
”这一点让她感到很欣慰。
当时,幼儿园有一名叫笑笑的小朋友,因为父母工作忙便想把她送到奶奶家附近的幼儿园就读,可是笑笑在奶奶家天天哭闹,吵着说非要上黄老师的幼儿园不可。
奶奶年龄大,身体也不好,不能接送,笑笑父母便找到黄宜萍商量对策,黄宜萍当即决定接送笑笑上学。
“那时我刚买了一辆女式小摩托车,有一天,在去接笑笑上学的路上,天下起了倾盆大雨。
为了不淋湿笑笑,我把雨衣给了她。
当时5岁的笑笑说,‘老师,长大了我要送架飞机给你。
飞机快,雨没下你就到家了!
’”那一刹那,黄宜萍感受到,付出再多也值得。
学习充电:
一语言障碍孩子的康复让她充满信心
后来的一件事情让黄宜萍感悟更深。
一天上午,一个阿姨领着一名5岁的男孩来找她,“你是园长吗?
”话还没说完,阿姨的眼泪就掉下来了,黄宜萍赶紧扶对方坐下,“阿姨,有什么事你慢慢说,别急。
”原来这位阿姨的孙子叫刘聪安,5岁了还不会说话,大家都怀疑他是聋哑人,送了几个幼儿园都不收。
听人说黄宜萍人好,幼儿园也好,阿姨便来求她收下这可怜的孩子。
“阿姨,你放心,我一定收下你的孙子。
”黄宜萍斩钉截铁的回答让阿姨瞬间热泪盈眶。
随即,黄宜萍向阿姨详细了解了刘聪安的情况,并把他安排到已在幼儿园工作了四年的何老师班上。
可刘聪安刚入园,就有两名家长提出要让孩子转学,因为他们怕刘聪安会影响到自己孩子的成长。
黄宜萍于是找到两名家长,与他们沟通,晓之有理,动之以情,打消顾虑,并坚决表示,即使他们的孩子转了学,也不会放弃这个孩子。
最终,家长们也表示了支持。
为此,黄宜萍和何老师特别为刘聪安制订了一套教学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半年后,刘聪安开口讲话了,只是语言还缺乏连贯性。
这样的进步让他们对刘聪安的康复都更有信心,在园里每年的“六一”汇报演出上,老师们让刘聪安参加了两个节目,一个舞蹈,一个唱歌。
全园的家长对这孩子一年来的变化都备感惊讶,刘聪安的奶奶在台下边看边抹着开心的泪水。
白手起家如何创业2
黄光裕总算明白了这个理儿。
22岁的广东汕头小伙子还没大摸清流水的门道。
他是做家电批发的,老家那地方商行林立、竞争剧烈,他觉得生存余地大小,一口气向北,直跑到内蒙古。
内蒙古很大,黄光裕转悠了一年,没做成多少生意,却从内蒙人的厚诚人格中学到了流水的窍门。
1987年春节前,他从内蒙古转道北京回汕头的家里过年,因为春运车票紧张滞留了几天,闷着没事,就在北京城里逛电器行,遇到和气的店员,老板,就试着联系点业务。
凭着厚诚人格,黄光裕不“黑”不该赚的钱,把利润最大限度地让给客户。
没有本钱的创业,连黄光裕自己也没料到,三天逛下来,竟然得到了多万元的订货单。
真是喜从天降。
黄光裕感到自己摸到了生意的窍门,也摸到了创收的大门。
人间正途须奋勇。
转过年来,黄光裕说干就干,与北京人合资在牛街创办国美电器商行。
虽然谈不上多大的实力,黄光裕却端得出真正的大家风度,他进最好、最俏的货,卖的却是全市最低的价,没过多久,京津一带的同行们都知道了牛街有个不“黑”人的黄光裕。
黄光裕凭的是厚诚,博得是信誉,做的是买卖。
他的批发业务一日千里,蒸蒸日上。
一年之后,他又干起了零售,零售业比批发琐细。
竞争也更加激烈,各家电器商行老板挖空心思、招徕顾客,各有各的高招儿。
没有本钱的创业,黄光裕任凭商海变幻,仍然抱定自己的老主意,扎扎实实地傅信誉。
而且这一回,他是比先前更厚诚了,居然自己设起了“维修站”,只要是他店里卖出去的商品,都可以享受他的“亚华电器服务中心”的售后服务。
如今,黄光裕的汕头国美企业总公司在北京有7个分公司,年营业额达数千万元之巨,而他本人也早已是腰缠百万的富人了。
2、从流浪汉到实现梦想
冯志久原是一名流浪汉,到处漂泊,虽历尽艰辛,却穷得叮当响。
1990年,冯志久跟随数百万淘金者涌到珠江三角洲,却发现这里早已人满为患,他想到工厂打工,但因年龄大,无技术,工厂不收他。
冯志久百无聊赖,便在各工厂区转悠,看到工人们下班后都端着饭盒往街上的小店子跑,还有那在街上饥渴的盲流,他脑子一转,怎么不再开一个供打工者吃饭的小店呢
于是,他心一横,租了一间民房作厨房,每天中午和晚上担起两桶饭菜,往流浪的人群中推销,一天下来能挣30元,很快他凑足37000元资金,在广州黄埔大道边租了一间5平方的店铺,办了执照如何创业白手起家,把鞭炮一放,快餐店开张了。
冯志久的小饭店一开张,就象鲜花引蝶似的引来了众多的顾客,他经营主要的绝招,就是收费低。
那时广州的饭店快餐时价最低是2元,而他却一律为1元。
没有本钱的创业,1元钱吃饭谁不来!
冯志久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结帐之后,除了开支,竟赚了2000元。
后来他又增添了桌凳餐具,雇了临时工,扩大门面,每天早餐卖粉中晚餐卖饭,一律一元一份。
这样,每天的顾客少说也有500多人,最多达0多人。
他获利的奥妙在于薄利多销。
每份1元的饭菜其实是没有挣头的,但打算的好,也可以赚几角钱,如果每天能卖0份,就可挣300元,一个月就是9000元。
一个流浪汉变得如此精于经营。
几年下来,冯志久已身家上百万元,直到现在他的快餐仍是1元价。
人称他“1元钱大享”。
3、白手起家的女大学生
李素儿斯文、温馨,一副学者的面容,镇定而善良。
她是中山大学物理系科班出身,曾经是学生会副主席。
满怀理想,准备走学术的道路,以科学献身民族,希望将来造福人类。
但是,1957年,内地的政治风暴使她心灵上受到了重大的创伤,家庭受到了伤害,耿直的丈夫居然一夜之间沦为“右派”,她自己又被封为“右倾机会主义”。
从此,无尽的折磨降临到她身上。
1958年,她带着四元港币离开了自己生长的土地如何创业白手起家,来到香港。
照理,她可以得到在美国的父亲的支持。
但是,两地相隔,一言难尽。
没有本钱的创业,她,以一个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坚持奋斗。
她,温文中寓着刚毅的个性,从白手成家到兴家,从最低下的工作做起。
一位怀抱科学家理想的年青人走进了工厂女工的行列。
科学是踏实的,她也是默默而踏实的。
人生总有风浪,潮头也有高低,连科学实验也要经过千百次才能成功。
居里夫人百折不挠的精神鼓舞她做工,晚上补习,读上英专,又考上工专。
五年之后,丈夫也来团聚了,以后,她的三个孩子也都长大,懂事了,也同妈妈一样坚强,不怕困难,埋头创业。
她搞工厂从基础做起,早年开加工厂,创业维艰,她从租用几百平方米的地方开始,到今天厂房7000平方米,厂房增加近10倍。
当年生产玩具、洋娃娃衣服,又为美国名厂加工,以车缝为主。
三年后,她开始建立自己的工厂。
她开的是五金厂,从制造家用普通制品(如钉)开始,逐步朝优质制品发展。
没有本钱的创业,到今天,她已成为华文实业有限公司的创办人兼总经理。
她的产品有不少从原理到外形都达封申请专利水平,可见她产品原创性甚高。
多年来,她坚持生产家庭制品,近年又扩展业务至生产家庭电器制品。
产品远销欧美各国。
白手起家如何创业3
1、200元起家2年赚300万
信不信,200元起家2年赚300万。
中大一名大三在校学生却运用他的聪明才智和高EQ,两年就赚到这笔钱。
创业如何选项目?
他叫潘文伟,2007年刚来广州时口袋里只有200元,而现在他已经是有楼有车的大老板。
因生意繁忙,潘文伟曾一度想退学,不过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农村不起眼的小生意,却大有商机,农民靠此买车买房!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