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领红包(答题红包领现金)
2023年7月28日是第13个“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国的宣传主题是“坚持早预防,加强检测发现,规范抗病毒治疗”。
为进一步提升大众对丙型肝炎防治问题的关注,号召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促进早预防、早检测、早治疗等综合措施的落实,提升公众的健康水平,努力消除丙型肝炎的危害,我们于7月28日-30日在线上开展丙型肝炎防治知识微信答题领红包活动。
丙型肝炎防治相关知识
什么是丙肝?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感染后部分病人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等,少数病人可有发热和黄疸,而大部分病人常常没有什么症状。丙肝慢性化率高达60-80%,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15-20%的慢性丙肝患者可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对健康和生命危害较大,被称为“隐匿的杀手”。感染丙肝病毒持续6个月以上即为慢性丙型肝炎。目前尚无有效预防丙肝病毒感染的疫苗。
丙肝的流行现状
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不同性别、年龄、种族人群均对丙肝易感。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9年全球有5800万人有慢性丙肝感染,29万人死于丙肝感染引起的肝硬化或原发性肝细胞癌。目前我国每年发现并报告丙肝病例约20万例,估计我国感染丙肝病毒人群规模约760万。我省每年发现并报告丙肝病例约2000例。
丙肝的传播与预防
丙肝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首先,血液传播是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及其制品和物品都可能导致病毒的传播。如,共用注射器吸毒、输入未经严格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入性诊疗操作,以及针刺、纹身、扎耳孔、共用牙刷或剃须刀等。因此,拒绝毒品、做好个人防护是预防丙肝的根本措施。合理安全用血可有效控制丙肝病毒传播风险。
其次,与丙肝病毒携带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也可能会感染丙肝,性伴侣越多,风险越高。夫妻忠诚,不发生婚外性行为,可有效减少感染丙肝的风险,使用安全套也可以预防经性感染。
第三,感染丙肝的母亲可以通过怀孕、分娩等将病毒传染给孩子,这是丙肝的母婴传播。备孕的女性应进行丙肝检测,如果丙肝核酸阳性,应治愈后再备孕。若怀孕期间发现感染丙肝,应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丙肝的检测与治疗
(1)哪些人需要检测?
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者、接触过被丙肝病毒污染的血液、感染丙肝病毒的母亲生下的孩子、有过器官移植及长期血液透析者、多性伴性行为者、丙肝感染者家属、肝功能异常者,如怀疑感染丙肝应及时去正规医院进行咨询和检测。
另外答题领红包,因为感染丙肝往往没有症状答题领红包,因此,建议大家可以将丙肝作为体检项目,定期进行检测。
(2)检测项目
丙肝抗体检测可用于丙肝感染者的初步筛查,现症感染、既往感染或治疗后病毒清除,丙肝抗体都可能阳性,不作为确诊丙肝的依据。对于丙肝抗体阳性者,应进一步进行丙肝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病例才能确定目前存在丙肝病毒感染。
(3)治疗
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是目前国内外通用的标准治疗方法。95%以上丙肝患者在医院经过12-24周的规范治疗,可以完全治愈。截至目前,福建省已经将多种重要的抗病毒治疗药物纳入了单列门诊统筹支付和“双通道”管理的医保药品目录,分别是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来迪派韦索磷布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可洛派韦等。报销比例高达60%-80%,大多数患者整个疗程个人只需要花费几千元。因此,丙肝目前可以治愈,早检测,早发现,早治疗非常关键!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丙肝的防治工作,为尽早消除丙型肝炎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危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九部委制定了《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我省相关部门也联合制订了福建省消除丙肝危害的工作方案,让我们携起手来,早日实现消除丙肝的目标!
网络答题抢红包
你对丙型肝炎防治
相关知识了解有多少?
小伙伴们,
动动你的手指,
快参与答题吧,
还有红包送哦!
01
答题入口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