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本质是什么(管理本质的理解)
管理的本质,没那么深奥。
简单说,就是为人安排最合适的事儿,为事儿匹配最适合的人。
或者说,找合适的人,办适合的事儿。
这是一个不断波动,逐渐收敛的过程,也就是管理由乱到治的过程。
人与事最终实现完美对接,于是形成管理的最佳实践。
协调与决策都不是管理。至少不能代表管理。它们不过是管理的两条支流。
协调,在上述完美匹配过程中,是个主动干预的方法,是管理实践中的必要手段。
决策,是匹配过程中的另一种手段,更大作用在于排除错误选项,甄别最短路径。
管理的最佳实践,是一个三足鼎立的结构。
人员,目标,规则三项要素各占一角。
管理不仅仅是管人,但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实践的重中之重,是核心。没有人的参与和对人的利用,整个管理过程都索然无味。
成了无本之末,无水之源。大概率得黄。
管理只对遵从管理规则的人感兴趣。
提升人员能力素质,端正工作态度,其实不是管理的职责。
人员管理,只管理认可规则和接受管理的人。对缺乏主观意愿或者价值观相悖的人,基本谈不上管理。
开科取士,就是典型的人力资源管理。这不仅是选拔的手段管理的本质是什么,还是一条龙服务。也是具备明确门坎、明确要求、明确路线图以及明确退出机制的管理实践。
管理不是包罗万象且大而全的东西。
管理必须设定具体目标。无目标,不管理。没有明确标的物,就没办法设立奖惩机制,就无据可依,就没办法实施管理过程中的手段与方法。
徙木立信,就是为管理设定目标。该目标明确、可度量。只要有所触及,便能兑现的承诺,达成目标。
人和事的匹配程度,决定人的行为对工作目标的响应效果。
规则就是其考量的标准和尺度。
管理必须遵循特定规则,规则同时也是管理框架下,为人办事的红线。
红线不能触碰,更不能逾越。一旦越界管理的本质是什么,所有人员要求和目标设定立即失效。
规则也是为管理目标设计的假设条件。
所有管理行为、过程和结果,都要符合预设,否则就形成蔓延,风险被迅速放大,管理也无能为力。
约法三章,就是最经典的规则设定。也是各种管理手段的着力点。
管理,尤其是现代管理体系,其实是纯粹的舶来品。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随着不同经济体你方唱罢我登场,便存在管理学的各种流派、理论、模型、学科、理解以及相应的最佳实践。
但不论如何解读,如何诠释,其实都跑不出那几件事儿。
也就别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
你先约法三章,再徙木立信,后开科取士。
然后运用PDCA方法论,不断循环往复,你就已经站在大方向正确的科学管理轨道之上了。
卓越的管理水准,不在理论,也不在方法,都在实践中藏着!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