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的第一桶金(白手起家第一桶金的例子)
女性之美有多种,美在容貌、美在曲线……有一种特别的美,就是美在为梦想奋斗。她们自立自强,迎接各种挑战,成就了自己的美丽人生。荣昌加合夏布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秀英就是其中之一。
查看织布情况
女承父业 扛起振兴家族事业大旗
荣昌夏布织造技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黄秀英出生在一个夏布世家白手起家的第一桶金,父亲黄良位是把荣昌夏布远销国外的第一人。
民国前,夏布产业兴旺,但随着机器布的流行,手工产品夏布逐渐淡出市场,繁荣的“鬼市”(由于夏布交易多在凌晨,俗称鬼市)也消失不见。直到改革开放初期,黄良位抓住港商收购夏布的商机,乘势而发,成为夏布出口的第一人,将夏布成功远销国外。
可好景不长,1997年的金融危机冲垮了夏布行业,黄良位的工厂倒闭,毕业后正在国有外贸公司上班的黄秀英回到荣昌,扛起了振兴家族企业,振兴夏布产业的大旗,此时的她年仅25岁。
说是接手家族企业,但是破产清算后留给黄秀英的只有父亲多年的手艺,黄秀英只能赤手空拳白手起家。
和村民一起加工麻线挽芋子
诚信为本 收获梦想第一桶金
创业之初,黄秀英和丈夫开着长安车将麻原料交给村民,由村民按照她的标准、规格纺成麻纱。以往夏布生产采取的是工厂化的集中生产,而黄秀英采取的却是以村级为单位的分散生产。这样一来,一方面适应了农村的手工生产规律,一方面避免了产品的囤积。
每到赶集日黄秀英就前往各个乡镇的场镇口设点,把麻线原料免费发给村民,把加工好的麻纱从村民手里收上来,登记、称重、查看质量、付钱,往往一上午两人就累得满头大汗。
为什么是免费发放呢?黄秀英坦言,那时刚经历过金融危机,很多村民对做生意心有余悸,怕竹篮打水一场空,“免费发放原料能让大家看到我们的诚意,减少大家顾虑,想要别人跟你合作,就要信任对方,最后对方才会相信你。”
除此之外,黄秀英跟村民约定时间收麻纱,村民们按时到收麻点交货拿钱。立下承诺,黄秀英风雨无阻,准时准点在收麻点等待,甚至怀孕期间都不曾迟到一次,这给村民们吃了“定心丸”,很多村民都相信她,只愿意和她合作。
“老百姓很淳朴白手起家的第一桶金,很多人看我挺着大肚子还来收麻不容易,拿着家里的鹅蛋、鸡蛋送给我。”黄秀英回忆过去依然感动不已。
靠着诚信经营,黄秀英在十里八乡闯出了名堂,收获了梦想的第一桶金,慢慢地,她的生意越做越大,2003年她的第一家公司——荣昌加合织染有限公司成立。
黄秀英把夏布晾晒情况拍照反馈给顾客
改进工艺 站稳国际市场脚根
有着外贸实战经验的黄秀英,吸取了父亲经营失败的教训,认真调查研究夏布的海外市场。国外的麻布多由大麻做成,重庆传统麻布是则用苎麻,黄秀英明白,要想打开市场,夏布的品种要向国际市场靠拢。
“通过我们的育苗基地实验证明,荣昌的气候水土并不适应种植大麻。”好在大麻在山东、安徽等地有种植,黄秀英便前往这些地方收购坯麻回来。为了生产出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黄秀英在传统夏布的基础上不断改良技艺。
公司引进了韩国先进的夏布深加工技术,并且自主研发了生物发酵脱胶法和植物染色工艺,拥有全手工苎麻布、大麻布、土布等基础产品和全手工丝麻布、丝棉布等高质量产品。
“最开始韩国把他们的坯麻给我们加工成布匹,然后他们再制成成品,现在我们可以国内采购原料并加工成成品,直接销售到国外的店铺,大大拓展了利润空间。”同时黄秀英看准时机,大胆将一家韩国企业引入荣昌,将海外市场的需求直接在荣昌落户。
目前,黄秀英成功打造了加合夏布品牌,旗下涵盖易合纺织、加合夏布制品、集夏商管公司,拥有100亩苎麻基地,解决劳动就业两万余人,获得重庆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荣誉。女性撑起半边天,黄秀英用双手,织就了属于自己的最美半边天。(报送单位:重庆市网信办 作者:屈婷)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