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程序)


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1 目的识别项目部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中的影响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因素,评价危险、风险因素,并确定、更新重大危险因素、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以对其进行管理和控制,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灾害、控制风险,对风险实施风险管理的目的。2 范围项目部所有活动、产品、服务、区域或运行条件中风险因素、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的识别、评价、更新、管理。3 职责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大风险因素、重大隐患、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的实施和治理方案的批准。 各部门配合安质部识别本部门的风险因素,并负责制订本部门重要风险因素的控制管理方案。 安质部负责组织对风险因素的评审活动,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重大风险因素,并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重要风险因素的控制管理方案进行评审。 安质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识别项目部内的重大隐患,接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重大隐患通知,并建立档案,制定隐患治理方案。 安质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识别项目部内的重大危险源,建立档案,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应急措施。4 程序 成立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组织:成立领导小组,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和副经理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副组长。

领导小组设在安质部。 初始状态评审在体系建立之前,项目部应进行初始状态评审,以了解项目部的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现状。评审的主要内容有:1)相关法律、法规及其他应遵守的要求;2)识别项目部活动、产品、服务或运行条件中的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3)对项目部有关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惯例、制度的调查。4)对以往事件、事故和紧急状态调查的资料进行评估。、 风险因素识别与评价的时机 项目部的环保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之初进行初始状态评审时; 以项目部的全体部门和活动为对象,常规活动每年 6 月份在设定目标、指标前进行;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在相关法律、法规变更,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有因事故、事件或其它来源的新认识,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以及相关方的要求等情况下发生变化时,可适时进行风险因素的评价。 风险因素识别的顺序和内容 风险因素识别顺序为:1) 部门2) 生产现场3) 生产现场平面布局4) 生产工艺过程5) 生产设备、装置 6) 有害作业部位(粉尘、毒物、噪音、振动、高低温)7) 各项制度(女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等)8) 生活设施和应急9) 外出工作人员和外来工作人员 在识别危险源时应考虑以下内容:1)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殊作业工种、特殊行业工种;2)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3)具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4)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5)具有职业性健康伤害、损害的作业活动和情况;6)曾经发生或行业内经常发生事故的作业活动和情况;7)自己认为单独进行时需要评估的活动和情况。

在对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时应充分考虑因素的正常、异常、紧急的三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 危险源辨识采用 LEC 方法进行,由安质部组织实施,将辨识结果汇总在《危险源识别评价表》,并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批准。 风险因素的评价 对已选择确定危险源根据本项目部的特点将事故分为以下的类别:(1)火灾、爆炸;(2)化学品泄漏;(3)高处坠落;(4)物体打击;(5)触电;(6)机械伤害;(7)车辆伤害;(8)化学灼伤;(9)中暑;(10)中毒和窒息。 风险评价的方法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法),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 D = L * E * C 风险评价准则:式中 D----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故概率为 0;而必然发生的事故概率为 1。然而,从系统安全角度考察,绝对不发生的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 ,而必然要发生的事故的分数定为 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为若干中间值,如表一所示。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

规定连续出现在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 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 。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二所示。C----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与财产损失变化范围很大,所以规定分数值为 1~100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把需要救护的轻微伤害或较小财产损失的分数规定为 1,把造成多人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 100,其他情况的数值均为 1 与 100 之间,如表三所示。表一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 完全可以预料6 相当可能3 可能,但不经常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表二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断准则 分数值 频繁程度10 连续暴露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2 每月一次暴露1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表三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判断准则分数值 后果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40 灾难,数人死亡15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7 严重,重伤3 重大,致残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健康安全要求.按风险值 D=可能性 L×频率 E×严重性 C,计算出是否属于可接受风险。

如果是可接受风险,可以维持原有的管理。如果是不可接受风险,则应提出改进计划,用硬件方面的措施、软件方面的措施,或者说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管理措施等对风险实施控制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使之达到可接受的程度。表四内容表四 风险等级划分(D)判断准则 D 值 风险程度 风险等级>720 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5 级500~7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4 级400~50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3 级100~40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 级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如何获得积分 )

危险源识别与风险评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