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培训班(公务员面试培训班一般多长时间)


导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不是中学语文课堂,而是公务员面试培训班的课堂上。节后的第一个双休日(5月7日、8日),江苏省公务员录用面试工作将进行,短短20分钟的面试时间,催热了面试培训市场。五一小长假期间,当大家忙着游玩时,一些考生交了一两万元,把自己关起来上课,背名言警句背到崩溃,就为了在最后一搏中发挥出色。

天价面试培训不该有市场

失去自我魅力

从考生角度说,为面试培训付出天价,不一定能培训出从政的高素质。据报道,面试培训班教授的是一些名言警句,诸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还会教授一些大政方针政策,教授固定的应答技巧。如此一来,大家拿到的是同样的干货,学到的是同样的套路,失去的是自我的魅力与风格,恐怕难以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何况,还可能给考官造成视觉听觉疲劳。

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会一蹴而就

事实上,公务员面试,以考官对考生的面对面交谈与观察为主要手段,由表及里地测评出考生的知识、能力、道德等有关素质。面试技巧是几天可以突击出来的,但从政的综合素质与水平却要依靠长期积累,绝非短短几天就能培训出来。能否胜任相关公职,关键要看能否利用手中权力,老老实实为人民做事,是否具有公共管理的能力等。如果只靠培训练就的背功就能当公务员,那岂非天大的笑话?

“天价面试培训班”暴露诸多问题

折射病态的应试观和畸形的培训市场

或许是近年来公务员考题泄露事件频发,而每次“泄题”的背后都有培训机构所谓的押题影子,这也就使得一些培训机构扬起了头颅,而考生自然就会拼命往里挤。

病态的应试观,畸形的培训市场,将原本火热的公务员考试炒得焦灼。看似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场景公务员面试培训班,其实是信息不对等下的培训机构的掠夺公务员面试培训班,而培训考生就像是猫爪子下的老鼠,玩够了就会被吃掉。同样,8天的突击培训,除了花费巨额金钱和时间,然后机械地背出几句名言警句,考生们也就能获得个自以为是的心理安慰。

暴露公考面试弱点

颇受追捧的天价公考面试培训也暴露出有关考录部门在面试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和弱点,令人担忧。面试培训时间短暂,一般为三五天、七八天,有些稍长,培训大都浮光掠影,注重一些形式性、表象性、临时性的问题,比如,着装的一些要求、回答问题时的一些技巧、背诵名言警句、应景式的时髦用语,等等,这样的培训只能让考生临时抱佛脚,雨过地皮湿,徒增其表,于其个人素质的真正提升没有多大帮助。

这样的培训却摸准了一些面试的脉,顺应了一些面试的喜好,往往能起到一定效果,反映出有些面试过于看重形式和表象,对考生的内在素质考察不全面、不深入;程序和内容过于老套、刻板,缺乏创新,缺乏变化,缺乏“应变能力”。“考”有所好,“培”必甚焉!正是有些公考的面试环节存在这些问题,面试培训机构才有了“抓手”,才有了卖点,才有了市场。而公考面试培训越火爆、越疯狂、越管事,就说明有关招考部门的面试工作问题越多、漏洞越多、弱点越多。

天价培训呼唤公考面试创新

如何提高面试的识别能力呢?这就需要创新面试方式,首先要提高面试问题的发散性、职业匹配性。少准备模式化的问题,多提出有针对性的考题,让套路化的培训无用武之地。其次,要拓宽考官队伍。名言警句之所以受欢迎,完全是因为这些是考官常说、常用的官话套话。而适当的开放考官队伍,以更多视角考量,必然能提高面试识人的匹配度。同时,相关部门也要利用考察环节。通过细致入微的考察,识别水货,并坚决说不。唯有如此,名言警句才不会成为公考的“取胜之匙”,考生才不会对天价班趋之若鹜。

(据海南日报、长江日报、长沙晚报、红网等综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