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经济创业(情绪对创业的影响)
若镜洞察
栏目
为MiNi创新创业公众号固定栏目,专注于简析各行业热点事件或趋势,旨在为学习型创业者提供思维碰撞、认知迭代的分享平台,欢迎分享交流。
深夜10点,上海陆家嘴的写字楼灯火通明。28岁的金融从业者小薇推开家门,一只橘猫立刻蹭上她的膝盖,发出咕噜咕噜的声响。
这个场景正在中国数千万年轻人的生活中重复:结束一天的高压工作后,宠物的体温与呼噜声成为治愈焦虑的良药。
据《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消费报告)》,2024年的宠物经济市场规模成功突破3000亿元,2024年城镇(犬猫)消费市场规模增长7.5%,达到3002亿元。其中,犬消费市场规模达到1557亿元,小幅增长4.6%;猫消费市场规模达到1445亿元,增长10.7%。
而更值得关注的是,超过60%的宠物主将宠物视为“家人”,这一比例在一线城市90后群体中高达78%。宠物经济早已超越“养只猫狗”的传统范畴,演变为一场席卷消费市场的情绪革命。
消费升级路径
从生存刚需到精神刚需
随着宠物从“看家护院”的功能性角色转变为家庭成员般的存在,宠物消费也完成了从生存刚需到精神刚需的跃迁。
▌基础消费:科学养宠时代的精细化升级
高端宠物超市货架上陈列着单价超百元的冻干猫粮、标注“低敏配方”的处方狗罐头,以及宣称“进口天然泉水”的宠物饮用水。这已然是当代宠物主的日常消费图景。
1. 食品赛道:从“吃饱”到“吃出健康”情绪经济创业,宠物食品市场呈现两极分化。
2. 医疗赛道:宠物医院连锁化破解“看病难”痛点。
新瑞鹏集团以“宠物界爱尔眼科”姿态扩张,覆盖全国100+城市,提供肿瘤放疗、心脏介入等专科服务;
平安、人保推出宠物医疗保险,深圳试点将宠物医疗纳入医保个人账户,单只宠物年均医疗支出从2019年的556元升至2023年的1209元。
▌精神消费:情感溢价催生千亿新蓝海
当宠物主愿意为“毛孩子”购买墓地、举办告别仪式时,宠物经济的精神属性已达到全新高度。
线上内容经济
“云吸宠”背后的流量密码
“云吸宠”不仅反映了当代年轻人对宠物的情感依赖,更揭示了情绪经济在线上内容领域的巨大潜力。
▌萌宠内容的病毒式传播
在“它经济”与“她经济”“孤独经济”的交汇点上,宠物内容正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姿态席卷社交媒体,成为流量界的“永动机”。
抖音上,“#宠物”话题的播放量已突破1700亿次,远超美食、美妆等传统热门赛道。B站的“喵星人”视频更是凭借独特的治愈力脱颖而出,平均点赞量是其他内容的3倍。评论区里,无数“云家长”动情留言:“我家主子走了一年,看到这个视频又哭了。”
这些数据与文字背后,藏着都市青年对陪伴的渴望和对逝去情感的追忆。萌宠内容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种情绪出口,它们用最柔软的方式击中了现代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脆弱。
▌“云养宠”社群的商业化实验
豆瓣“喵喵万在豆瓣、微信群等线上平台,数以万计的“云家长”正在重新定义人与宠物的关系。他们通过众筹为流浪猫绝育、为重病宠物募捐,甚至开发出“代吸服务”——付费委托当地人探望异地流浪猫并提供视频反馈。这种“虚拟陪伴”模式已衍生出年营收超千万的小众产业链。
▌流量狂欢背后的隐忧
然而,当萌宠内容被过度商业化,其背后的情感价值也开始被侵蚀。2023年,某博主因故意让宠物吞食异物拍摄“急救视频”而引发全网声讨;更有部分MCN机构批量制造“虐心剧情”,伪造宠物走失、生病等场景,借此刺激观众打赏或购买相关商品。
这些行为不仅伤害了动物权益,也让原本治愈人心的萌宠内容逐渐失去温度,沦为冷冰冰的流量收割工具。
国际镜鉴
日本“宠物主老龄化”带来的启示
▌日本经验:高龄宠物主的服务需求
在日本超老龄社会中,针对老年宠物主的服务已高度成熟。例如,东京“犬の家”提供宠物养老院服务,月费约4000元仍需排队半年;三井住友信托推出宠物信托服务,主人去世后由机构接管宠物直至终老。这些模式解决了高龄宠物主无力照顾宠物的难题,同时满足了情感延续的需求。
▌本土化机遇:老龄化趋势下的新蓝海
中国宠物主虽相对年轻(平均33岁),但老龄化趋势渐显,银发养宠群体正崛起。退休人群偏好低维护成本宠物(如乌龟、鹦鹉),推动“适老化宠物用品”市场发展。国内已出现首例宠物信托案例,未来或与保险、法律行业结合,探索高端服务新模式。
从日本到中国,宠物主老龄化正催生多样化需求。无论是适老化用品还是遗产继承服务,这一趋势将为宠物经济开辟全新增长点,助力本土市场创新升级。
未来趋势
科技、政策与跨界融合
随着宠物经济从基础消费迈向情感消费,行业创新也进入了快车道。科技赋能提升了养宠的智能化水平,政策驱动为人宠共生创造了更友好的社会环境,而跨界融合则不断拓展宠物经济的边界。这三大驱动力正共同塑造一个更加完善、多元的宠物生态体系。
▌科技赋能:从监测到干预
宠物科技正从被动监测走向主动干预,为养宠生活注入智能化体验。
▌政策驱动:宠物友好型城市的探索
各地政府正通过试点政策推动宠物友好型城市建设,为人宠共生创造更包容的环境。
北京、上海率先试点“宠物友好社区”,允许携宠乘坐地铁、增设宠物公园,鼓励人宠和谐共处;广州出台《养犬管理条例》,对流浪猫实施TNR(绝育放归)提供财政补贴,探索城市流浪动物管理新路径。
▌跨界融合:人宠共生的商业新生态
宠物经济的边界正在被不断拓展,“宠物+”模式催生出多样化的消费场景。
“它经济”前景潜力巨大。但是,当一只布偶猫的克隆费用高达25万元,当宠物墓地价格超过人类墓地均价,我们需要警惕:过度商业化是否正在异化人宠关系?
宠物经济的本质是一场关于“爱与被需要”的社会实验。它既是孤独时代的解药,也是资本逐利的新战场。未来十年,唯有在情感价值与理性消费间找到平衡情绪经济创业,才能让这场共生实验持续温暖人心。
“人类驯化了猫狗,但最终被驯化的,或许是我们自己。” 宠物经济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满足人类的情感需求,更在于如何通过创新与理性,为人宠共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