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精神状态(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现状调查)
摘要:近年来,广大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凸显,成为高校教育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根据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因此要求广大的学生工作干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其心理特征。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状况心理特征
当代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其一言一行直接关系着祖国的命运。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当代大学生精神状态,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进而明确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广大的学生工作干部只有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才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全其人格,增强他们承受挫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我国的强国之路提供坚实人才力量。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只有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保持与时俱进的生命力。若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其适应当今大学生主体为“90后”这一客观现实当代大学生精神状态,需要正确认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并理性分析其原因和背后的心理特征,笔者对当代大学生通过一系列调查发现:
(一)当代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增强,集体观念淡泊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市场经济和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已不再回避竞争行为,约有98%的同学承认发生过与他人进行主动竞争的事件,显示出他们竞争意识的增强。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认同以国家、集体为先等理念,在回答“你是否同意集体利益高于一切”时约有82%的表示赞同,但其中有近七成的同学却不认为扫雪属于集体行为。但与其切身利益相关时,他们更多的趋向作出利己的选择。
(二)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人际交往紧张
随着家庭生活水平日渐富裕,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的增多,当代大学生表现
出对自己的关注越来越多,调查发现超过87%的学生每天上网发布一条“说说”、“心情”或“微博”等,他们对自我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与之相伴的是其不能很好地从他人的立场或角度
第1页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