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容易产生信息差的行业(人品差的人反而容易成功)
在我们的行业比较体系中,对产业/行业周期的判断是我们把握各行业景气及趋势的基石,并辅之高频数据的跟踪及产业信息的汇总加以验证判断。随着我国经济体量规模扩张,除政策大幅超预期,否则宏观周期弹性日渐趋弱。而行业层面的超预期表现则是可稳定跟踪,可交叉验证且较容易产生预期差和大贝塔行情的方向。因此行业层面预期差的识别是策略角度发掘近些年最容易产生预期差的来源之一。
一般而言,多数行业的发展遵循一定的周期规律,本文中对近三年来较典型的处于周期上行阶段行业的股价表现、估值变化、基本面驱动力进行了简要复盘。所涵盖的十一个行业大致可分为四类:
1)周期成长行业:半导体、锂、(消费)建材、光伏、生猪养殖,;2)传统周期行业:航运;
3)周期变弱后的结构升级行业:白酒、啤酒;4)处于快速爆发期的科技成长行业:TWS 耳机,新能源汽车,可发现周期上行阶段行业普遍能有50%以上的涨幅机会,若不同周期共振则弹性更强。
从策略角度层面,识别产业/行业周期才能更好的进行行业机会的把握及跨行业比较:
1)识别行业上行周期=识别持续时间较长且幅度较强的投资机会。2)把握行业周期可更好的识别区分短期波动与中长期趋势。
行业周期长度通常在1 年以上,可指导的是偏持续性的趋势和机会。中长期景气方向一旦确立,短期或因事件造成行业表现有所波动(在流动性环境没有显著变化时,通常情况下持续时间短、机会空间小),但若不改整体趋势,则我们能更好识别错杀的机会或短期情绪过热的风险。3)行业周期有较强的可预判性。4)多数行业具有核心驱动力及景气跟踪指标,以周期的视角理解,对于数据的把握就不会仅仅停留在解释层面最容易产生信息差的行业,更重要的则是抓住背后是否反映出景气趋势方向的转变。对于数据的把握重预判,而非重解释,对于景气方向的把握才能有前瞻性而非滞后的效果。5)界定行业周期后才可更好的进行跨行业比较。在不同的中观线索影响下最容易产生信息差的行业,行业的景气周期决定了其波动弹性的大小,行业景气周期的不同位置还决定了机会是否有可持续性,如部分偏主题性的机会实则难以与偏趋势性的机会进行同一维度的对比,所采取的投资方式也应有所不同。
风险提示:数据统计存在误差、行业发生大规模变化、经济下行超预期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