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优品扶持计划(外贸优惠政策是什么)


自去年以来,绍兴市越城区贸促会为促进外贸高质量发展,以创建浙江省“内外贸一体化”产业为契机,指导60余家外贸企业创立国内自主品牌,创新“一码找订单”境外代参展模式,开展“游越企淘越货”工厂店游线活动,有效发挥内外贸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作用。

一、越城区纺织服装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现状与挑战

(一)创意设计能力亟待提升,自主品牌培育有待强化

越城区纺织服装产业创意设计能力不足,产业增加值率偏低,但外贸企业自建品牌周期较长,建成后融入国内市场难度较大,如九娅贸易自创内销男装品牌HalfwayHouse,主要市场也仅限于绍兴,在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度不高。

(二)内外贸产品存三大差异,销售渠道亟需拓展

一是产品生产标准存在差异,产品供需不匹配,如汉娃童装原以童装出口为主,国外未要求标注产品名称、产品标准编号、产品安全类别等信息,导致出口产品无法直接转内销。二是产品销售成本存在差异,外贸企业融入国内分销渠道成本高。因疫情影响,传统销售模式效果不佳外贸优品扶持计划,企业参展获得的订单利润低,而新媒体营销成本比传统模式高。三是交易规则存在较大差异,内销税费负担高。企业出口货物可享受先征后退、免征增值税等优惠政策,而纺织服装产品内销须承担增值税,虽近年来多次降低增值税率,但整体资金占用仍高于外销,缺乏纺织服装业针对性优惠政策。

(三)逆全球化思潮导致外部需求呈现诸多不确定性

逆全球化思潮、发达国家的再工业化、东南亚等地区要素低成本优势、俄乌冲突导致外部需求呈现诸多不确定性,如俄鸟冲突爆发导致企业出口至乌克兰的订单减少、取消或者暂停出货,如舒纺纺织品有7个柜子的货物无法在乌克兰敖德萨港口靠岸,预计有350万元货款无法结账。

二、发展思路与对策建议

(一)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优化贸易环境培育龙头企业

一是搭建数字供应链体系培育企业。促进供应链信息有效联通和供需高效匹配,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发挥振德、喜临门等年销售5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引领示范作用,培育新艾迪、新叶、贝思特等一批外贸企业内外销一体化发展。

二是创新优化扶持政策。完善稳进提质政策体系,出台惠企政策20条外贸优品扶持计划,加大保险支持力度,加强与中信保等机构协同,带动贸易促进、银企联动,提高银行金融服务能力,创新产品和机制,持续优化融资支持服务。

三是增强平台及中介服务功能。成立区外贸公共服务中心,深化“1+X”外贸服务联盟,整合市场拓展、贸易融资、跨境电商等资源,实施"大数据+精准服务",实时了解企业发展动态,提供一体化商务服务。

(二)以产业价值链攀升为目标,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融合新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三同”产品。坚持“政策支持、行业主导、示范引领”,支持企业“同线同标同质”认证,推进纺织服装产业“三同”试点,鼓励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强化转内销检测认证支持。

二是加强品牌培育提升。进一步完善品牌培育、评价、宣传和保护机制,指导条件成熟的外贸企业创立国内自主品牌,鼓励企业争创“品字标”,争取到2023年自主品牌培育20个以上,出口品牌培育10个以上。

三是促进内外贸供应链绿色发展。推动企业实施精细化质量管理,加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创新,整治各类“低散乱”1000余家,淘汰落后产能企业50家以上,有序推进印染化工产业提升,为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三)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打造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新载体

一是搭好“线上+线下”市场拓展平台。依托省商务厅等展会活动资源,积极搭建国内供应商与海外采购商贸易洽谈平台,组织企业参加“越时尚·越世界”系列展会、“一码找订单”境外代参展活动,助力企业抢抓订单,打通国际国内双循环。

二是搭好“国际+国内”资源利用平台。建设越城(滨海)跨境电商园区,搭建孵化、人才、分拨中心,提供全链条服务。以RCEP正式生效为契机,推动企业建立跨境营销独立站,扩大本地企业海外影响力,支持企业有效拓展海外销售。

三是搭好“优进+优出”专项活动平台。搭建外贸优品内销平台,开展外贸企业“六进”“内外贸一体化”明星工厂店评选等活动,助力企业进一步打开内销市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