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市场乱象(保健品乱象专项整治)


保健品市场乱象

近日,全市整治保健市场乱象工作推进调度会议召开。会上,日照市市场监管局等10个成员单位分别汇报了前期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开展情况。

保健品市场乱象

会议要求,在前期排查摸底的基础上,针对“六个整治重点”“十项违法行为”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深入挖掘搜集违法线索。对有证据证明涉嫌违法的经营者,及时立案调查,通报典型案例,增强震慑力。并充分利用媒体媒介,加大“百日行动”宣传力度,完善举报渠道。

截至目前保健品市场乱象,全市各级各部门已出动检查人员2106人次,开展协作执法24次,检查宾馆酒店等重点场所570个次,检查旅游景区、农村集市、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140个次,检查社区、公园、广场等人员密集场所398个次,检查各类保健经营店铺796个次,开展行政指导、行政约谈30次,受理消费者申诉举报58次,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7.79万元。

警惕这些保健品陷阱

“会议专场”洗脑

以保健品为主导产品的“会销”发展到今天,因其偏于夸大保健品的功效,将保健品说的比药品更有效,已成为违法违规的“重灾区”。

保健品市场乱象

“免费礼物”做饵

不少保健品公司利用老年人的心理,用大米、挂面、毛巾等“免费礼物”诱惑老人已成常态。除了通过发传单等“线下”方式寻找客户外,保健品公司的销售还会通过微信、电话等“线上”方式锁定目标人群。

保健品市场乱象

“专家义诊”行骗

“专家”之所以容易取得老人们的信任,很大程度上在于保健品公司在宣传时擅长营造“气氛”。“专家上场”、“现场诊脉”以及讲到精彩部分时,他们一定会带头鼓掌,“树立专家权威、烘托气氛”。

保健品市场乱象

“感情牌”拉关系

盲目追求健康长寿而失去理智,缺乏必要的健康知识,忽视了真正的健康来自理智的养生而非外在资源;老年人因身处空巢家庭、情感缺位,情感需求被骗子的“情感牌”所利用保健品市场乱象,导致盲目消费、真假不分;认知老龄化导致判断力下降,听信广告、骗子的虚假宣传;容易固执己见,普遍认为有钱难买我乐意。

保健品市场乱象

保健品市场乱象

日照市市场监管局温馨提示

一、保健品不是药品,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切忌用保健品代替药物治疗,摒弃花钱就能买来健康的错误观念。

二、认准“蓝帽子”,到正规门店选购。购买时要通过正规渠道选购,认准产品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小蓝帽)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三、参加“会销”等活动,谨防上当受骗。切忌通过非法传销、会议营销、电话营销等途径购买保健食品,自觉抵制非法保健品会销活动。

四、及时索要购买凭据,以备维权有据。购买保健品后要及时索要正规的销售发票或收据,以作为消费维权的有效凭据。

希望长辈读者们遇到此类事情时,多和子女沟通。让他(她)们帮忙咨询查证,防止你掉进保健品营销的“坑”。

尽管有时候,小辈儿说话可能让你感到没面子,但是,最怕你们上当受骗的还是家人,他们怕你损失钱财,更怕你的身体健康受影响。子女也应平日多关心老人,注意说话的方式方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