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为低收入者发钱(收入偏低)
文|刘远举
随着各地疫情快速过峰,如何刺激经济发展,逐渐成为下一个阶段即将迎来的话题。
在谈到如何提振消费时,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管清友建议,可以直接给中低收入群体发钱,学习美国、欧洲一些国家在应对疫情过程当中的一些成功经验。有好多人说中国老百姓会把钱存起来不消费,或者说我们底数不清,中间会有腐败寻租等问题。那是太低估我们政府的执政能力了,现在大数据时代,底数很清楚。直接发钱当然要制定方案。具体到2023年,马上可以做的事就是发消费券、发钱,制定方案建议为低收入者发钱,给出时间表,然后把消费先拉起来。
01 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明朗,刺激消费正当时
2019年,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8%,拉动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是中国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推动消费,消费券是一个常见的办法。消费券是专用券的一种,当经济不景气,消费衰退时,政府向人民发放消费券,可刺激消费,带动生产与投资,加速经济的复苏。
不妨先看看其他国家是怎么发钱的。
2020年4月,日本政府敲定第3轮紧急经济对策,项目规模达约108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7.04万亿元),相当于日本GDP 的20%,成为史上最大规模的经济对策,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这些政策直接发钱的部分,包括向中小企业和部分家庭发放超过6万亿日元补贴。对资本金10亿日元以下的中小企业进行补助,包括自由职业者在内的个体经营者也在发放之列。给付金的用途不受限制,可自由使用。向因疫情影响而收入减少到一定水平的家庭每户发放20万至3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1.29万至1.93万元)。
韩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一起划拨9.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527.9亿元),向收入下游70%的家庭发放灾害补助。4人户的补助标准为100万韩元(约人民币5800元),3人户的补助标准为80万韩元(约人民币4600元),2人户和1人户的补助标准分别为60万(约人民币3500元)和40万韩元(约人民币2300元)。
西班牙政府调动2000亿欧元以应对新冠疫情。每月个人收入低于200欧元,或家庭的平均月收入低于450欧元,可以申请500欧元最低基本生活收入。在500欧元最低收入的基础上,家庭成员中如果有另一名成年人,将会增加250欧元。如有需要抚养的孩子,一个孩子再添100欧元。这样,对于一对夫妻带两个孩子的家庭来说,能够领到的最低收入是950欧元。最低基本生活收入的发放期限是3个月。
中国的香港和澳门也有类似政策。2020年2月,香港财政司宣布,将推出高达1200亿港元的大规模逆周期措施,包括向18岁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发放1万港元现金,以鼓励消费、纾解民困。同一个月,澳门经济财政司司长李伟农宣布,在疫情缓和后向每个居民发放3000澳门元电子消费券,必须在本地消费,限定在 3个月内使用。
此外,包括美国、英国、加拿大等欧美发达国家建议为低收入者发钱,也都普遍采取了发放补助等金融刺激计划。这些国家与地区发钱的时间点,是在2020年,是在疫情的第一阶段。虽然那时病毒的毒性、传播力都与现在不一样,但这些国家并没有采取完全的封控措施,所以,某种程度上,与当下中国的情况最相似。
之前各地不时处于封控中,由于对未来的预期不明朗,即便发钱,消费者也不敢花,企业也因为疫情导致的各种突发因素,生产受到限制,所以,也不敢生产。这时如果市场中流动性增大,有可能会产生滞涨。但现在情况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如今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是明朗的,那就是随着感染高峰的过去,群体免疫建立起来后,疫情对市场运行、社会运转的影响会很小。企业敢贷款,敢生产,而消费者也敢于花钱,也有地方花钱。
这几天“杨康们”纷纷出门旅游,三亚的酒店价格飞速上涨,就是这种状况的具体反映。所以,这个时候采取发钱措施,正当其时,可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使得消费对GDP的贡献得到回补。
2022年6月,香港发放消费券
02. 从疫情中走出来的中国人,应该得到些许关怀
疫情三年,一些行业备受打击,不少民众面临失业,就业机会减少,收入锐减。直接给中低收入群体发钱,保障了他们的基本生活,也能带动整个社会的消费。当然,消费券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就此前来看,各地政府普遍更倾向于发放消费券。
需要强调的是,消费券的作用,是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刺激居民花钱,本质上,这是一种情感刺激。这就要求发钱应该具有以下三点特征。
钱的金额足够大。消费券,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满足消费者占便宜的心态,刺激情感,从而改变消费边际系数,来提升消费的。这就要求金额足够高。如果金额小了,不能产生额外的情感刺激,那么,这些钱最终会流向一般生活用品。
2009年1月,金融危机后的杭州,派发了第一批消费券。后续的相关调查显示,大部分消费券流向了生活必需品消费,如76.78%流向了联华华商、物美、欧尚等大超市。生活必需品是一定要买的,所以,发放消费券,使居民将本应用于消费的货币储蓄了起来,实质上并没有额外增加商品消费。
2019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9万亿元,同时还有超2.3万亿元的税费减免。消费券如果以人均1000元计算,共需14000亿的支出,相当于2019年减税规模的三分之二,更比不上数万亿的新基建投资,所以,并非不可承受。
第二,中国经济是一个全国性的大市场,一个地方的消费券或者补贴,即便规定用在本地商家,但商家进货可能就到了外省,钱很难在一地内反复流动。所以,地方政府的动力肯定是不足的,这就需要中央政府的顶层设计。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消费券,必须是具有高流动性的,能很大程度上替代现金的,以财政为背书的消费券,而不是各类企业的优惠券。企业本是市场主体,无论他们怎么发消费券,都不能达到刺激经济的目的。
从疫情中走出来的中国人,经历了各种情绪的激荡,现在他们需要一些额外的欢乐、聚会、美食、娱乐,国家有这个能力,人民应得到这些关怀。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