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银行互助养老(银龄互助积分制)


本报记者 李明

4月7日,杭州市西湖区翠苑街道的社区广场上,68岁的王秀英正仔细核对"银龄服务卡"上的积分记录。她刚刚完成2小时的社区图书室整理工作,累计积分已达200分,足够兑换全年的物业费。"以前总觉得退休后只能在家带孙子,现在通过志愿服务还能为自己'赚'福利,这日子过得更有盼头了!"王秀英的笑容里透着满足。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

这是民政部2025年试点推行的"银龄互助积分制"带来的新气象。该制度将志愿服务与生活福利挂钩,老年人参与社区事务可按1小时30元的标准累积积分,用于兑换物业费、社区食堂餐券、健康体检等服务。截至目前,全国已有杭州、铜陵、包头等12个城市启动试点,累计服务超300万人次。

一、积分制撬动"银发红利"

在铜陵市郊区老洲镇高沿村,由65位低龄老人组成的互助养老服务队正以"时间银行"模式服务全村300余名高龄老人。72岁的戴旭正每周为92岁的独居老人张桂芳提供3次上门助浴服务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每小时可兑换5积分。"这些积分能换米换油,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觉得自己还有用。"戴旭正说。

这种"低龄助高龄"的互助模式已在全国形成燎原之势。杭州推出"时间货币"跨社区兑换机制,志愿者服务时长可在全市2000余个社区通用;包头市建立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将积分与家庭医生签约、康复护理等专业服务绑定,累计服务受益对象达8792人。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

二、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养老

在深圳市龙华区大浪街道的无障碍智慧居家体验中心,78岁的李桂英正在体验智能爬楼机。通过语音指令,设备自动调节高度,将她平稳送上3楼。"以前最怕上下楼,现在有了这'神器'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出门买菜再也不用麻烦子女了。"李桂英感叹道。

该中心整合了智能升降橱柜、辅助用餐机器人、动态心率监测仪等20余项适老化产品,累计为109户家庭完成居家改造。与此同时,全国首个"智慧助餐地图"在包头市上线,老年人通过微信公众号即可查询周边386家助餐点,享受"线上点单、线下送餐"服务。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

三、社区温情构筑安全网

3月31日,上海市徐汇区凌云新村上演暖心一幕:独居老人李阿姨突发晕厥,社区网格员通过门禁卡信息库迅速锁定其身份,两家居委会联动完成救助。"多亏了'走四百'工作机制,让我们能在第一时间响应。"凌云街道党工委书记介绍,该机制通过建立居民信息共享平台,已成功化解23起类似紧急事件。

这种守望相助的精神正在全国社区蔓延。北京市推行"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整合家政、医疗等六大服务;常州市蓝天花园社区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跌倒报警器,实现24小时安全监护。更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互助行列——武汉某智慧养老门店日均接待219位老人,其中30%的服务由"90后"志愿者提供。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

四、长效机制破解养老困局

"传统养老模式面临三大痛点:专业服务供给不足、代际隔阂加剧、老年人价值感缺失。"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司长王金华表示,"银龄互助积分制"通过"服务换福利"的创新机制,既缓解了社区服务压力,又让老年人重获社会价值认同。

数据显示,参与试点的老年人抑郁风险下降40%,社区邻里纠纷减少65%。更值得关注的是,该制度正在催生新的产业生态:杭州某科技公司开发的"银发互助"APP已接入1100余家服务商,提供从家政服务到文化娱乐的全链条支持;上海徐汇区试点"碳积分"兑换,将垃圾分类与养老服务结合,居民每投放1公斤可回收物可兑换0.5积分。

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这场由社区发起的互助革命正在重塑养老格局。从杭州的"时间银行"到深圳的"智慧养老",从上海的"走四百"机制到铜陵的"低龄助高龄",这些创新实践证明:当政策引导、科技赋能与邻里温情形成合力,养老难题也能转化为社会治理的新机遇。正如王秀英所说:"我们这代人赶上了好时候,既能帮别人,又能帮自己。"

(本文数据来源:民政部2025年养老服务白皮书、杭州市民政局、深圳市龙华区政府、铜陵市郊区政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