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开一个小店怎么样(聪明小店经营案例)
大家好,我是老王案例库,今天继续为大家分享实用的落地案例。
今天给大家讲一个聪明的小伙子的故事,他把一个巴掌大的小商店经营得红红火火,每月的纯收入高达3万元。
其实他的商店并没有在繁华街道上,而且周围有很多这样的商店。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很多商店都出现了停业关门的现象,没有客户进店,无生意可做了。那么小陈到底有什么高招,能把生意做得如此兴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打工仔的打拼故事。
他曾经遭遇陷阱,接手了别人的亏本买卖。
今年28岁的小陈,是南方人。1994年大学毕业名落孙山,他就走上了打工的路。按说他出来的时间早,又有高中文化,在任何一个厂里。只要踏实地的做下去,现在也能混一个一官半职啊。可是小陈,是个天生就不安分的人。在参加工作的半年时间里,他更换了不少于20家工厂。因此到2002年几年了,他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仔。
2002年的九月。小陈从烟厂辞职,想换一个环境。他想自己换了那么多工作,算得上经验丰富,找工作应该也不难。那个年代那个城市都是小工厂家开一个小店怎么样,一个上午小陈在工业区转了一大圈,没找到一家合适的工厂。转到一个市场里,看到市场附近有一家小店,门上写着“转让”。自己一直在工厂打工,干了那么多年了,早就不想干了。心想自己也开家小商店多好,这样就可以不用看别人的脸色了,整天面对老板和工头生气,而且你也可以为自己工作,多么令人舒心的一件事啊!
这个转让的小商店,是一家夫妻店,经营日常生活用品,有二十平米,那个年代有很多夫妻都是守着这样的小商店,维持者生活的。这对夫妻看小陈对他们的店有想法,有热情地向他推销起来了。
这儿有这么多的工业区,这间店在这个工业区的位置多好啊,那位精明的老板娘说:‘’小伙子啊,这家店真是很不错的,要不是我们有了更好的项目去发展,怎么舍得转让出去呢”。小陈看了看这周围,的确有很多这样的店。老板娘解释道:兄弟啊,这你就不懂了吧,这样的店多正说明了地势很旺。你看有这么多大小工厂,工厂都有上万员工,加上当地这么多居民,人气这么旺,店不多才怪里?。老板接着说话了:放心吧小伙子,市场大门口人多,出门就是大马路,是难得的好地方,你要是盘下了这个小店,就算是好歹干干,比你在工厂里打工强多了。夫妻两人,一倡一和,把小陈的心里说的心动了。
小陈看见周围果然人来人往,就在说话的时候,店子里还陆陆续续成交就几单,他就更加动心了。经过多次讨价还价,他给了老板12000元,但是小店里的各种货物和冰柜是另外结算的,按老板的提供的账目清单。就这样一下子小陈从一个工人变成了一个小老板。
第二天早晨,清点店里的货物是,发现存货的价值那么多,和那老板说存货清单比起来,起码亏了两三千块钱。但是那对夫妻收了钱就走了,也无法找到人了。小陈此刻也后悔来不及。在天今生就 是个乐天派,自我安慰,亏就亏了吧,有这么好的小店,以后好好干把钱赚回来,所以他充满了信心,就这样开始做起了生意。
可是一个月过后,小陈发现,这里的生意,不但没有那对夫妻说的那么好,而且是几乎天天亏。虽然店里每天都有点生意做,但是除了交市场管理费和店租后,就剩不了几个钱了,越想越苦恼。小陈儿静下心来一观察。这个地方的确有很多工厂。但像这样的小店也是多如牛毛。而且虽然这店的地理位置不错。但租金也相对高一些。他越想越生气,就越痛苦。他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被那对夫妻骗了上当了。
小陈叫苦不迭,但事已至此。他只好努力补救经营下去,希望能有一一天翻身的机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意仍然没有改善,小陈越来越没有信心。他想:太辛苦了,这样的老板不划算啊,每天八点钟店里开门到晚上12点以后才能收摊儿,比在工厂里打工时间还要长。想想工厂里打工时,每个月有千数来块钱的的收入,可是看看现在,做买卖想不亏本都难。这样一来,从工作中节省下来的那些钱就会搭进去。
小陈儿决定不开店了,一心想把小店转让出去。他贴出了转让的告示,没想到的是,看到告示进来的都是做生意上的老手。都懂的市场行情,一个多月过去了,小店还是没有转让出去。
2003年的春节,小陈一气之下,干脆把店关了门。回家过年吧。回到老家之后,他就去买年货,来到了最大的一个超市里面,发现那个超市人很多,仔细一看正在搞活动,还有的商品是特价。小陈这几个月的生意没白做,许多商品的价格了小陈一看就明白了,他知道特价商品的进货价也就那么多,也就是说特价商品是没有利润。小陈仔细想,超市的经营成本远高于普通小商店。他这个价格不仅没有任何利润,而且还有劳动力成本,商超为什么要那样干呢?
仔细查看人来人往那么多的顾客,突然小陈明白了。超市商场这样做的目的,特价商品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是靠低价吸引大量的顾客进店,用少数的特价商品,做引流用的,给顾客造成一种错觉,这里的所有商品都比其他地方的商品便宜。从而对其他商品也产生购买的欲望。大多数顾客购买一些特价的商品,他们还购买其他的东西,原来商店和超市的利润点在这里。搞特价活动是最有力的策划。
小陈恍然大悟。我怎么没想到这么简单的道理呢?如果自己的小店也采用超市的这种营销策略。是不是就能起死回生?
春天期间,小陈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春节过后回到自己的小店,他开始行动起来了。把店里所有商品的类别,分别做出了统计。用毛巾,袜子,纯净水和香烟等40中小商品做特价。这些特价商品所占份额,是所有商品的1/ 20左右。接着小陈做了一个醒目告示牌,立在商店门口。上面写着特价商品的种类和价格。
小陈的行动立即引起了周围小店主的注意。周围生意人议论纷纷。这小伙子回家一趟好像犯了毛病似的。一块六进价,他就卖一块六。现在这个季节是最受欢迎的商品,他都这样特价,洗货也没有这样洗的呀,我认为他是兔子的尾巴做不长,他迟早会赔钱的,很多人都议论纷纷。对于这些人的评论和笑话,小陈都一笑而过,他决定要试一试。
开始领悟出了一个道理,很多商店都喜欢用老板疯了,低于成本价等词语,都是为了大量吸引顾客。事实上,这些都是噱头,用字眼欺骗顾客。一旦顾客察觉了真相,将会一起顾客的反感。
而搞特价是真的。所以大部分顾客都是半信半疑,当他们走进她的小店,发现商品果真比别家的价格低二到三成,真金白银省钱了,结果那天的生意可想而知,比往常火爆的多,你进我出来来往往,一天下来,营业额比果真翻了十几倍,虽然许多东西都是零利润的家开一个小店怎么样,但其他商品也比平时多了几倍,这样下来一天的利润也是平时的几倍。
他的小商店很快就成了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商店。以前坐在店里很清静,现在整天忙得团团转,事实证明,实验是成功的,营销策略很重要。因此他感动很充实,再忙再累也值了。
还有更大的惊喜。小陈儿发现好的开始带来了连锁效应。开始淡淡的连锁效应,他的货出得多,进货也多,在进货价格上,就有较大的优势。这样慢慢的做下来,小陈的运作成本给降低了,和别家商店相比,商品看上去也新鲜,也就更好出货。这样他小店就进入了良性循环。
就在二月底的时候,小陈盘点一下库存和现金。发现了自己在短短的20天里,竟然赚了3000多元。小陈兴奋得不得了。
可是小陈刚刚尝到了经商的甜头,就又有了新的苦恼。俗话说,经商就像打仗,小陈的生意如此的繁荣,周围的小店主,都很不满和嫉妒。一天市场的管理处的负责人把小陈找了去。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欲知后事如何,明天继续分享。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