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中国即时零售市场预测)


中国即时零售行业前景如何?2024即时零售行业研究报告

即时零售行业前景及现状如何?未来即时零售市场投资趋势怎么样?数据显示近年来,即时零售一直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5042.86亿元,预计2025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2022年的3倍。

即时零售行业前景及现状如何?未来即时零售市场投资趋势怎么样?数据显示近年来,即时零售一直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5042.86亿元,预计2025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2022年的3倍。

即时零售是“零售+科技”的产物,实现交易流程线上化、履约配送便利化,提升本地供给能力,拓展消费需求。即时零售打造“数实融合”的新场景、新模式,为本地零售带来新增量,是新供给带动新需求的典型模式。即时零售平台打破线下零售数据孤岛,通过数据驱动实现本地流量分发、零售数字化以及服务运营。

即时零售的发展潜力巨大。即时零售高成长性来自于三大要素:场景、商品、人群。即时配送支撑即时零售“万物皆可外卖”。即时零售将产生万亿级数字化服务生态规模。即时零售促进夜间经济繁荣,助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扩围。

发展即时零售有助于加快传统零售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增加就业渠道,加快数实融合。未来,即时零售发展呈现六大趋势:全天候消费、全场景渗透、全品类创新、全地域覆盖、全供应链管理以及全流程数字化。

据中研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即时零售行业经营模式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显示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3)》也显示,近年来,即时零售一直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2022年市场规模达到5042.86 亿元。预计2025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2022年的3倍。

相关数据显示,2023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2%;按零售业态分,限额以上实体店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5.1%,其中便利店、百货店和专业店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8.2%、9.8%和5.4%。

未来,即时零售的发展潜力巨大,不仅需要持续提升行业的内生发展动力,而且需要合力构建政产学研媒共同参与的良好外部环境。为此,本报告立足即时零售主体、客体、场景、平台等不同维度的观察与研究,明确即时零售的概念和定位,提炼即时零售的现状和特点,结合行业趋势和政策环境提出支持即时零售发展的对策建议。

中国即时零售行业前景如何?

一是即时零售推动本地零售交易流程线上化。即时零售将本地交易的全流程搬到线上即时零售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在即时零售平台上完成商品展示、活动营销、客户下单、支付结算、售后服务,仍然可以由传统品牌商或零售商掌握客户信息、商品信息和交易信息。

二是即时零售创新本地零售业的履约环节。即时配送与快递物流最大的不同在于即时零售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其配送时效一般控制在 2 小时内。行业还诞生了即时配送平台,综合匹配即时配送运力和需求订单,配送员可以是本地零售商的员工,也可以是众包骑手等新就业形态人员。

三是即时零售提升零售供给能力。一方面,即时零售创新的本地仓店结构和库存结构提升了供给能力。以店为视角,本地零售企业通过创新仓店一体、前置仓、前店后仓等模式,实现本地门店和仓库的精细化运营。

以货为视角,本地零售仓店中的库存结构也更丰富多元,整体呈现“量多品深”的趋势,最小销售单元(SKU)的数量和种类远远高于传统本地品牌商或零售商。另一方面,数字化赋能成为提升本地零售仓店管理和销售效率的重要途径。

本地仓店在营销、收单、理货、分拣、配送等各个环节的数字化升级,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线下门店“进—销—存”的传统流程,并提升了整体经营能力。四是即时零售拓展本地消费者需求。

一方面,通过即时购物、即时配送,消费者获得了即时满足。经过餐饮外卖商业模式的培育之后,消费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偏好在到家消费和到店消费方式之间进行选择,到店消费的习惯逐渐扩展为“到家消费+到店消费”的习惯。

另一方面,即时零售满足本地消费者对于幸福感的追求、对于个性服务的需要。

2024即时零售行业研究报告

从即时零售对这部分零售业的渗透程度来看,2022 年我国即时零售市场的实际规模为 5042.86 亿元,我国社零总额达到 44 万亿,渗透率将近 3%。根据《“十四五”国内贸易发展规划》 中“2025 年我国社零总额达到 50 万亿元”为标准进行测算,即时零售对这部分零售业的渗透率在 2025 年可达 8.5%左右。

现阶段,我国消费群体发生变化,80 后、90 后成为消费主力军。新的消费群体习惯线上购物,对个性化、便捷性和舒适度的追求不断提升,同时对价格波动的敏感度较低。随着即时零售消费的主力人群年龄不断提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也会相应提升,将带动即时零售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即时零售的用户群体也在向不同特征的人群扩张。如银发人群、精致妇女、商旅人士等不同类型、不同画像标签的客户。这些人群的年龄分布较广,不限于年轻人群。

城市化持续发展为即时配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即时配送企业业务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持续下沉,服务范围不断拓展。例如,在全国3210个市县中,美团配送业务已覆盖2800个市县,日均完成近2800万张订单;顺丰同城业务已覆盖超1900个市县,日均完成100万张以上订单;闪送业务覆盖全国260座城市,累计服务用户数量超过1亿人。

城市各类消费群体是即时配送的刚需群体。即时配送进一步促进了年轻消费群体的本地生活服务需求向全场景、全距离、全时段拓展。

即时零售市场规模预测

近年来,我国即时零售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年增速远超快递电商。从市场规模来看,据课题组测算,我国即时零售4市场规模从 2017 年的 365.71 亿元增长到 2022 年的 5042.86 亿元,预计到2026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 25082.65 亿元。

即时零售的四类即时零售模式分析:

在第Ⅰ象限是“自营平台+自配送”的经营模式,从供应链管理、销售到履约的全流程都由即时零售平台自营,优势在于产品质量、价格、履约服务、用户体验可控,这类模式往往出现在生鲜、酒水等垂直领域,代表企业包括美团买菜、叮咚买菜、多点、歪马送酒、盒马等;

第Ⅱ象限是“自营平台+第三方配送”的经营模式,品牌商或零售商设立即时零售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全渠道的布局,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这些自营平台本身就拥有成熟的线下布局,代表企业包括山姆、永辉超市、屈臣氏、名创优品、掌鱼生鲜等;

第Ⅲ象限是“第三方平台+第三方配送”的经营模式,这一类模式也是行业实践的典型,即时零售平台与即时配送平台组成即时零售生态的“双平台”,优势在于生态规模最大,连接了更广泛的线下品牌商或零售商、众包骑手以及数字化服务商等其他生态企业,代表企业包括美团闪购、饿了么、京东到家、淘鲜达等;

第Ⅳ象限是“第三方平台+自配送”的经营模式,即时零售平台上的部分商家会在两种情形下选择自配送模式,一是即时配送平台所匹配的运力不足时,部分商家选择商家自行配送;二是部分商家本身拥有自配送能力,组建了自配送的骑手团队。

中国即时零售行业的内外部环境、行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发展状况、市场供需、竞争格局、标杆企业、发展趋势、机会风险、发展策略与投资建议等进行了分析。

据了解,该行业发展空间极大,未来即时零售市场现状如何呢?请查看,中研研究院出版的《2023-2028年中国即时零售行业经营模式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中研网公众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