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和视频号有什么区别(短视频平台版权管理测试)
近日,有媒体通过“11个平台、40条视频、48小时监测”的测试方法,对腾讯视频、抖音、快手等11个中短视频平台进行了版权管理横向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审核侵权短视频方面,腾讯视频的48小时内整体拦截下架率仅为30%,微视与视频号则以0%占据末位。
相比之下,短视频平台如哔哩哔哩与抖音在本次测试中显示其审核力度却是最高的,48小时内侵权视频整体下架率100%,反应速度也比较快。
尽管前段时间腾讯多次呼吁短视频平台加大事前审查力度,但从上面的测试结果来看,腾讯自身的事前审查举措同样收效甚微。这一事实或许表明,增加平台事前审查义务,并非解决短视频版权问题的良药。事前审查义务不仅很难做到,还会增加企业成本,也不利于信息的流通。原因在于:
首先,短视频作品数量庞大,使得短视频平台很难逐一比对所有细节。同时,影视作品的浩瀚无边也大大增加了短视频平台的审核难度。据2021年广电全媒体蓝皮书显示,“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670部23519集”。仅是中国一年的电视剧就数量如此庞大,那么中国和海外的所有的影视作品的数量更大到难以估量。
其次,如果要求平台对用户发布的大量内容进行审查,审核背后的人力、财力和时间投入都将是难以想象的,平台成本会远超平台承受能力,也并不利于平台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再次,如果把审查侵权短视频的大部分工作和重点放到事前审查流程当中微视和视频号有什么区别,审查的时间必然将大大延长。与此同时,用户发布作品的等待时间也会相应增加。这不仅会让优质的用户原创内容失去活力,也会使得视频平台上的内容更新速度极大降低,既不利于作品传播,也会导致用户体验感下。最终导致平台用户数量的减少微视和视频号有什么区别,而这将会动摇视频平台的生存根基。
那么,应当如何规范短视频版权问题呢?我认为,打击短视频侵权行为,应该遵循避风港原则作为行动的指针。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