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际成本大白话理解(边际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比)


边际成本-详解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简称MC)

目录

1 什么是边际成本

2 其他的成本的定义

3 边析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其在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它克服了完全成本法的缺点,避免操纵短期利润,有利于短期产量决策。

在完全成本法下,计算产量和劳务成本的方法是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直接成本上计入合理部分的生产间接费用(即间接成本)得出单位完全成本和总成本,非生产间接成本不包括在完全成本中,作为期间费用处理。完全成本法有赖于对产量的估计,企业一定时期的利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生产水平而不是销售水平。如果产量大于销量,一部分固定成本就会推延到下一会计期抵减利润,固定成本的性质被歪曲了。例如:

某企业生产一种零部件产品,其生产性费用为:

直接材料10元/件,

直接人工5元/件,

变动制造费用(能源)7元/件,

固定制造费(折旧)4000元。

其非生产性费用为:

管理费用(保险)400元边际成本大白话理解,

销售费用:其中变动费用3元/件(买一送一),固定费用(广告费)600元。

期初库存为0,

本月生产1000件,

销售600件,

售价40元/件。

1、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如下:

单位生产成本: 10 + 5 + 7 + 4000 ÷ 1000(件)= 26元

销售收入: 600件 × 40 = 24000元

减:销售成本: 600件 × 26 = 15600元

毛利: 8400元

减:期间成本: 600 件 × 3 + 400 + 600 = 2800元

净利: 5600元

在完全成本法下,400件库存中有固定费用(折旧)1600元(4000 ÷ 1000件 ×400件)

作为存货,虚增了资产和当期利润。同时也可以看出,在完全成本法下,企业很难正确作出是否应该增产或减产的决策,因为产品或劳务的吸收成本中包括固定成本要素,而固定成本与企业的产量无关。

2、用边际成本法计算的利润如下:

单位生产成本: 10 + 5 + 7 = 22元

销售收入: 600 件 × 40 = 24000元

减:销售成本(全部变动): 600件× (22 + 3)= 15000元

贡献毛益: 9000元

减:全部固定: 4000 + 400 + 600 = 5000元

净利: 4000元

由此可见,在边际成本法下,利润与销售量直接相关,而与产量无关。两种方法计算的利润差额正好是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库存产品中所含的固定费用数。所以,用边际成本法更能准确地反映企业实际利润。同时,也可以看出,由于固定成本与产量增减无关,在短期增减产量决策时,不必考虑固定成本因素,因此边际成本大白话理解,边际成本法对企业管理者短期产量决策是非常有用的。

总成本、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变动规律

1、总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

总成本TC是产量的函数,由于没有考虑固定成本这一因素,总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表明产品产量为零时,TC为零,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也相应增加,总成本曲线的形状主要决定于投入要素的边际生产率,也就是边际成本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