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扔垃圾项目(垃圾分类代扔服务)
是否购买代扔服务,终究只是个人的自选题,但完善垃圾分类配套的公共服务,是公共部门的必答题。
近日,南京某小区做保洁工作的住户杨惠芹,在业主群内发广告称可代扔垃圾50元包月。有4名年轻人因工作忙,常常赶不上投放时间,已报名交费。杨惠芹表示因在业主群里反响不错,已有扩张业务的想法。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可根据情况调整垃圾投放时间,方便各个群体。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代扔垃圾业务,其实在去年上海实行垃圾分类后就已出现。彼时,媒体报道,垃圾分类回收催生了新职业——“代收垃圾网约工”便是其中之一。所谓代收垃圾网约工,就是指客户通过线上预约,线下就有人上门回收。
应该说,这样一种现象(现在还不能称之为职业)的出现,其实和代办跑腿等职业的兴起,并无本质区别。由于垃圾回收时间一般相对固定,导致一些上班族扔垃圾不方便,代扔服务恰好能解决这个痛点。
↑漫画:“代扔垃圾”悄然兴起,还有包月业务 图源IC Photo
不过,垃圾分类时代的垃圾代扔业务是否真的能够发展成为一种“新经济”,目前来看,答案还不算明朗。此前,上海的代扔垃圾服务刚出现时,就不乏媒体报道,线下“废品小哥”,“只要勤快,月收入可达1万元以上”,但从现在来看,它似乎仍只停留在极少数人的参与上,离真正的职业和新经济,距离尚远。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受到媒体关注的南京代扔垃圾包月服务,其参与者是一名小区内的保洁员。这层身份,意味着代扔垃圾实际上只是一种附带“业务”,所以她开出的价格也较低,不排除会有一些人接受。而一旦剥离了这种职业便利,将之专门化,是否还能维持低收费标准,还有足够多的人愿意“买单”代扔垃圾项目,不敢过于乐观。
付费代扔垃圾现象出现,某种意义上折射了垃圾分类的管理漏洞,提醒垃圾分类的公共服务应该有更多的人性化考量。愿意花钱请人代扔垃圾,主要是因为垃圾集中回收的时间与上班时间冲突。在优化回收时间安排后,部分居民对于代扔服务的需求或许就消失了。在上海有些小区,在定时清理的垃圾设施之外,增设一套随时可倾倒的垃圾设备,就解决了困扰上班族的时间难题。
我们当前的不少所谓“新经济”,其实都是“懒人经济”的一种体现,只要合乎公序良俗,都不应该被苛责。但代扔垃圾服务,容易引发的一层担心是,做好垃圾分类、养成分类垃圾的习惯,是每个人的义务,如果花点钱就可以购买代扔服务,是不是就意味着不利于社会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这点担心其实有点“杞人忧天”了。要知道,购买代扔服务,并不意味着大家未履行义务,只不过是从实际行动转变为花钱来履行。
当然,代扔服务到底能走多远,是否会真的会发展成为一种新经济,最终只能由市场来给出答案。有调查显示,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尝试“垃圾代扔”包月服务,这看起来是一个不错的支持率,但随着垃圾分类普及,真正成为绝大多数人的一种日常习惯代扔垃圾项目,以及相应的回收服务更加人性化,也即个体在垃圾分类上所耗费的时间和成本减少,是否会有足够多的人愿意接受垃圾代扔服务,的确不好说。不过,公共服务的归公共服务,市场的归市场,是否购买代扔服务,终究只是个人的自选题,而完善垃圾分类配套的公共服务,是公共部门的必答题。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