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资源网(绿色资源网站地铁逃生)
青山绿水
提起美丽乡村,很多人都会很自然地想到“青山绿水”。可似乎很少有人会去思考“青山绿水”的背后,是一根怎样的杠杆撬起了从脏乱差到美如画的改变?桐庐则是体现这种转变一个典型的地方——去年10月,重量级的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这里召开,足以说明人们对桐庐美丽乡村建设的极大肯定。
桐庐,浙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的探路者和先行者之一,目前11万户共32.3万农村居民全部参与垃圾分类;183个行政村共建145个资源化处置设施,县城垃圾焚烧厂日减少无害化焚烧量约70吨,可年生产“世外桃源”牌农家土肥约2000吨,年产效益约200万元以上,实现了“垃圾减量”与“变废为宝”的双赢。
近年来,《浙江省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已经出台。垃圾资源化,在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成为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由垃圾分类带来的绿色革命已在富春江畔轰轰烈烈地进行了4年。下面,让我们跟着朱清理一起去看看这前后的变化。
讲述人:朱请理
“农村垃圾满地堆”
早几年绿色资源网,桐庐的农村垃圾、污水到处有。那时,村里人都争着跑到外面去打工。记忆中农村的景象也是苍蝇漫天飞,垃圾到处堆的“农村形象”。甚至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大村子牛屎堆弄堂。可以想象得出,这里有多少脏了。
朱清理颇为无奈地说道:“过去,在农村地区垃圾满地堆。可以回收卖钱的废铁、烂铜、纸板箱基本上农户自己都会收着,剩余的垃圾就分可堆肥与不可堆肥两类。‘源头分类、运输混置、末端处理不到位’是制约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的瓶颈。”
“可堆肥垃圾有了资源化去处”
来自桐庐农村的垃圾,最近成为杭城超市的“抢手货”。原来,这里的垃圾指的是“世外桃源”牌农家土肥。它们是桐庐县实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后,将大量可堆肥垃圾进行加工后制成的有机肥料。自去年5月起,这些变废为宝的农家土肥,迈入省内110余家世纪联华超市、大润发超市的货架,走入了寻常百姓家。除了超市外,桐庐的所有景点、民宿也都能买到统一包装的农家肥。
在农村做机肥生意多年的朱清理,是桐庐英力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我负责生产和运营‘世外桃源’有机肥。在金溪村峙山自然村,掩映在青山中的厂房,便是有机肥堆肥场。考虑分类处置,让可堆肥垃圾有了资源化去处。”
“无害化是垃圾分类处理的最终追求”
在朱清理看来:“利用科学配比的菌种堆肥,自然发酵,不会产生渗滤液,也就避免了二次污染。垃圾资源化利用过程中,无害化处理尤为重要,这也是垃圾分类处理的最终追求。”
现在,桐庐年产“世外桃源”牌农家土肥2000吨,届时将反哺财政200余万元。同时,桐庐也实现了垃圾减量的目标,2015年较2014年同期垃圾焚烧量下降20%左右,是经济与生态的双赢。
后记
富春江畔,桐庐因地制宜推进垃圾资源化利用,通过市场化运作机制,不仅使垃圾变成有机肥产生经济效益,同时引领绿色生活、改善人居环境,也提高了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在此过程中,垃圾处理终端、垃圾智能回收系统、垃圾清运等资源化产业,也站上绿色“风口”。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位于钱塘江上游的桐庐,从垃圾围城的“窘境”,到垃圾分类的持续发力,短短4年,这背后的有效机制令人好奇。未来,在农家肥售卖的基础上,桐庐还将绿色健康的农业产业链进行延伸,即在接下来桐庐将开展的试验田中,通过农家肥种出绿色有机蔬菜绿色资源网,将这样的蔬菜推广到千家万户,而这样的市场更是不可估量。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