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卖菜有什么技巧(卖东西的说话技巧)


卖东西的说话技巧

摘要

卖东西时“会说话”,不是靠口才好、嗓门大,也不是背一堆华丽辞藻。真正的说话技巧,是懂得“把话说到客户心坎里”——让对方觉得你不是在“推销产品”,而是在“帮他解决问题”。这篇文章会拆解5个实战中验证过的说话技巧,每个技巧都附具体场景和案例,不管你是摆摊卖水果、开实体店,还是做线上销售,看完都能直接用,帮你把“问价的客户”变成“买单的客户”。

一、先避开3个“说话坑”:90%的成交失败,都是从开口就错了

很多人觉得“卖东西难”,其实不是产品不好,而是一开始就踩了沟通的雷。我见过太多销售朋友,明明产品质量不错,却因为几句话把客户“聊跑了”,看看你有没有犯过这些错:

坑1:上来就说“我家产品最好”

客户刚走近摊位,还没看清你卖啥,你就喊“我们这是进口水果,全市最低价!”——这时候客户心里想的是“关我啥事?”。没人喜欢一上来就被推销,就像你逛街时,店员跟着你说“这件适合你”,你只会想赶紧躲开。

坑2:只说“产品好”,不说“你需要”

卖护肤品的朋友常说“我们的面霜含玻尿酸,保湿效果特别好”,但客户可能在想“我皮肤油,保湿太好会不会闷痘?”。你说的“好”是产品的优点,但客户关心的是“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坑3:客户一提反对意见,立刻反驳

客户说“这衣服有点贵”,你马上接“不贵啊,我们用的是纯棉面料”——这种反驳只会让客户觉得“你根本不懂我”。其实客户说“贵”,可能是觉得“不值这个价”,也可能是想砍价,急着反驳只会把天聊死。

小结:说话的第一步,是“别让客户反感”。把“我想卖你东西”的心态,换成“我想帮你解决问题”,沟通才能往下走。

二、技巧1:用“场景提问”代替“产品推销”——让客户自己说“我需要”

你有没有发现,有时候客户自己都不知道想买啥,但聊着聊着就下单了?秘密就在于“场景提问”:通过提问让客户联想到自己的需求,而不是你硬塞给他。

具体步骤:

1. 观察客户的“显性特征”(比如穿着、动作、携带的物品);

2. 结合产品设计1-2个“场景化问题”,让客户联想到使用场景;

3. 等客户开口说需求后,再推荐产品。

案例1:卖衣服怎么问?

如果客户在看一件薄外套,别问“喜欢这件吗?”(客户大概率说“随便看看”)。可以观察后问:“您是不是平时上班路上觉得有点凉,但到了办公室又热?这件外套是轻薄款,早上穿挡风,到公司脱下来叠在包里也不占地方,很多白领都买两件换着穿。”——先点出客户可能遇到的场景(上班路上凉、办公室热),再结合产品特点,客户会觉得“你懂我”。

案例2:卖家电怎么问?

客户看微波炉摆摊卖菜有什么技巧,别直接介绍“这款加热快”。可以问:“您平时用微波炉是热剩菜多,还是给孩子做辅食呀?”如果客户说“给孩子做辅食”,你就接:“那这款特别适合您,它有‘宝宝菜单’,蒸蛋羹、热牛奶都不会烫嘴,温度刚好,我邻居家孩子一岁多,天天用它做辅食。”——通过提问锁定具体需求,推荐就更精准。

关键:提问不是查户口,而是“帮客户梳理需求”。记住:客户说出来的需求,比你说出来的卖点,说服力强10倍。

三、技巧2:把“卖点”翻译成“客户收益”——别说“产品好”,说“你会得到什么”

很多人卖东西时,喜欢罗列产品参数:“我们的茶叶是明前茶,海拔800米的高山茶园产的”“这款手机内存256G,处理器是最新款”。但客户听不懂,也不关心——他们只关心“我用了这个产品,能有什么好处?”

翻译公式:卖点+场景+客户感受/结果

(把“产品有什么”,变成“你用了会怎样”)

错误说法 vs 正确说法:

产品 错误说法(只讲卖点) 正确说法(客户收益)

茶叶

这是明前茶,高山产的

您早上泡一杯,茶汤是透亮的黄绿色,喝起来带点兰花香,不苦不涩,喝完嘴里甜甜的,一整天都觉得清爽

手机

256G内存,最新处理器

您平时拍孩子视频、存工作文件,随便存,不用老删东西;打开微信、刷视频一点不卡,用两年都跟新的一样流畅

课程

我们老师有10年经验

您跟着学,不用自己摸索,老师会把复杂的知识点拆成3步,每天花20分钟就能学会,上周有个学员学完第二天就用在工作上,老板还夸她进步快

我自己的经历:之前帮一个卖水果的阿姨改话术,她原来总说“我家苹果是冰糖心,特别甜”,但买的人不多。后来我让她改成:“你咬一口试试,果肉是脆的,甜中带点果酸,不像有的苹果吃起来发面;而且核特别小,一个苹果能吃一大半肉,孩子不爱吃水果的,都抢着吃这个。”——结果当天苹果就多卖了3筐。

核心:客户买的不是产品,是“产品能给他带来的好处”。把卖点翻译成“他能得到什么”,客户才会觉得“这东西对我有用”。

四、技巧3:应对拒绝的“缓冲+引导”公式——客户说“不”,其实是在等你“懂他”

客户说“太贵了”“我再看看”“不需要”,是不是就没希望了?其实80%的拒绝都不是真拒绝,而是“试探”或“没找到购买理由”。这时候别慌,用“缓冲+引导”公式,就能把拒绝变成成交机会。

公式:认同(缓冲情绪)+ 解释(解决顾虑)+ 反问(引导深入)

场景1:客户说“太贵了”

错误:“不贵啊,我们这是好货!”(否定客户,引发对立)

正确:“我懂您的意思,一开始我也觉得这价格不便宜(认同)。但您看,这双鞋是牛皮的,鞋底是防滑橡胶,我自己穿了半年,鞋型一点没塌,不像便宜鞋穿两个月就变形(解释)。您平时买一双普通鞋也要两三百,穿三个月就扔了,算下来其实更贵,对不对?(反问)”

场景2:客户说“我再看看”

错误:“好吧,您慢走。”(直接放弃)

正确:“没关系,买东西是该多对比(认同)。其实您刚才看的这款,最特别的是它的收纳设计,您出差时充电器、耳机都能分类放,不会乱糟糟的(解释)。您是担心价格,还是觉得功能不适合呀?(反问)”——反问能让客户说出真实顾虑,你才能针对性解决。

场景3:客户说“我不需要”

错误:“怎么会不需要呢?这东西很实用啊!”(否定客户)

正确:“可能您现在确实用不上,没关系(认同)。不过您看,这个小夜灯带感应功能,晚上起夜不用摸黑开灯,尤其家里有老人小孩的话,安全多了(解释)。您可以先了解下,万一以后有需要呢?(引导)”

提醒:客户拒绝时,别想着“说服他”,而是“理解他”。先让客户觉得“你站在他这边”,他才愿意听你说下去。

五、技巧4:用“细节描述”降低决策门槛——越具体,客户越敢买

为什么客户明明心动了,却迟迟不买单?因为“不确定”——担心“买了后悔”“没想象中好”。这时候,你需要用“细节描述”帮他“提前体验”产品,消除不确定感。

3个细节描述方向:

1. 感官细节:描述看、听、闻、摸、尝的感受(比如“这蛋糕入口即化,奶油像冰淇淋一样,甜度刚好,吃完嘴里不腻”);

2. 使用细节:描述具体怎么用、用的时候会发生什么(比如“这个拖把拖完地,不用手洗,踩一下脚踏板,污水就自动吸进桶里,连头发丝都能吸干净”);

3. 他人反馈:说别人用后的真实反应(比如“昨天有个妈妈买回去,孩子晚上抱着睡,说‘这小熊软乎乎的,比爸爸的胳膊还好抱’”)。

案例:卖二手房怎么描述?

普通销售:“这房子采光好,格局方正。”(太笼统,客户没感觉)

会说话的销售:“您早上8点站在客厅,阳光能直接照到沙发上,冬天坐在这儿晒太阳特别舒服;厨房是L型的,您洗菜时一转身就能切菜,不用来回跑;楼上邻居是退休老师,平时特别安静,我上次带客户来看房,他说‘这房子住起来肯定省心’。”——细节越具体,客户越能想象自己住在这里的场景,越容易下决心。

关键:别让客户“想象产品”,而是让他“好像已经在用产品”。细节越多,客户的“心理防线”越低。

六、技巧5:收尾时的“二选一”促单法——别问“要不要”,问“选哪个”

聊了半天,客户说“我考虑一下”,怎么办?这时候别干等着,用“二选一”法,帮他“做决定”。

原理:人面对“要不要”时,容易犹豫;但面对“选A还是选B”时,更容易做选择。

错误 vs 正确:

场景 错误问法(要不要) 正确问法(二选一)

餐厅点餐

您要不要加份薯条?

您加份薯条还是鸡翅?

服装店

您要不要这件?

您要黑色还是白色?黑色显瘦,白色百搭

线上销售

您确定要买吗?

您要今天发货还是明天发货?今天发的话,后天就能到

我朋友的案例:她开奶茶店,原来问客户“要不要加珍珠?”,加珍珠的只有30%。后来改成“加珍珠还是椰果?珍珠Q弹,椰果清爽”,加小料的客户涨到了70%。不是客户不想加摆摊卖菜有什么技巧,而是你没给他“选择的方向”。

提醒:二选一的选项要合理,别给客户“不想选的选项”。比如客户明明只要一件衣服,你别问“要10件还是20件”,而是“要S码还是M码”。

最后想说

卖东西的说话技巧,说到底就一句话:“站在客户的角度,说他想听的话”。你不用背话术,也不用练口才,只要记住:客户关心的不是你的产品多好,而是“你能不能帮他解决问题、满足需求”。

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别扭,但多练几次就会发现:当你不再想着“怎么把东西卖出去”,而是想着“怎么帮客户”时,成交反而变得简单了。毕竟,没人会拒绝一个真心想帮自己的人,对吧?

尊重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违者必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