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写作变现课程(读书写作变现)
读书,是每个人必备的底层能力
你好,我是大卷。
37岁公司裁员被迫失业后,我正式开启读写写作变现之路,已经75天了。
这两个多月,虽然公众号阅读量时好时坏,还没赚到大钱,但每天的广告流量收入也从几分涨到了两位数。
2025年,如果你是想重启人生,想通过副业赚钱,又或者还处在迷茫中的中年女性,那我强烈建议你开始读书写作。
对于普通的大多数,读书的回报率是非常高的。
弘丹在《读书变现》中说:读书,是用很低的成本,买到书籍作者多年的工作成果。
“读书,不是少数人的专属,而是每个人必备的底层能力。”
而普通人,尤其是没有一技之长的人,读书的门槛是很低的,只要你想,随时都能开始。
通过读书写作变现,这是普通人最简单的一条“捷径”。
今天分享4个读书误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01
误区一:读书一定要逐字逐页阅读
关于怎么读书,我比较认同冯唐的观点:
第一遍快速浏览,找到真正能打动你、对你有帮助的地方再花时间去细读,不用纠结细枝末节。
在写公众号公开输出之前,我自诩为爱读书的人,也习惯拿到一本书从头到尾完整阅读。
但开始写作后我才发现,即便读完了一本书,我仍然没有任何收获,回想这本书想要表达的核心和重点,脑袋居然一片空白。
所以在《读书变现》中,看见作者说的这句话:“书不仅是用来读的,更是拿来用的,读书是为了有所收获,或者解决自己的问题”,我深以为然。
有效读书,不一定只读一遍,对于触动自己的地方,可以停下来反复阅读和思考。
如果能帮助自己解决现实中的问题,那就是有效阅读。
正所谓:温故而知新。
同一本书,在不同的时期阅读,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收获。
读书后,倒逼自己进行输出,主动反思并用于生活,这才是读书最重要的一环。
这样才做到了“读别人的故事,找自己的答案。”
02
误区二:追求速度和数量,不注重效果
经常在网上刷到“敢不敢读完100本书”文章,我也曾和很多人一样收藏了不少别人推荐的书单,但读100本真的就证明我读过很多书吗?
不一定。
如果只重视数量,那每天读书和形式上的打卡并没有什么不同。
提升阅读速度,通过刻意练习和掌握阅读方法来实现。
但理解和吃透书中的核心,并用来产生实际的改变,只有通过践行才能实现,而这才是读书。
读书这件事上,慢即是快。
不知道自己该读什么书?与其收藏别人的读书清单,不如先梳理下自己:最近遇到什么问题,想解决什么困难?
当你带着问题开始读书,哪怕一年只读一本书,那也比读100本书更有用。
03
误区三:只看专业书或单纯凭喜好读书
如果你想靠读书变现,那么就不能只凭喜好读书。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就提倡不断学习众多学科知识来形成思维模型框架。
不同领域的阅读,能帮助我们将一个个散装的知识点串成一张知识网,突破认知局限,提高多角度思考能力。
乔布斯年轻时深入研究禅宗哲学,还曾前往印度进行禅修,大学时还学过书法课程,喜欢建筑设计和版画收藏。
这些跨界知识的吸收,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乔布斯风格,独树一帜。
读书也是如此。
读书变现,除了阅读能力,还要有写作能力,视频创作能力等,很显然,提升这些能力,不是靠某一方面的书能够做到的。
04
误区四:只阅读不输出
这是读书最容易被忽略,但又是读书最重要的一环。
阅读的价值,真正体现在阅读后的输出行动上。
我在开始写作变现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一本书读完放回去就完成了阅读。
实际上,读完一本书,只是阅读的开始和第一步。
若是没有行动和践行,那等于无用。
这也是为什么读书写作变现课程,很多人总说懂得很多道理,生活却依然没有改变的原因。
知道和做到之间,还差一个行动。
想要读书变现,那一定要形成输出,并且分享出去。
要“从内容消费者,变成内容生产者”,最后不断完善自我认知和生活。
写在最后
查理·芒格说:“我所认识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每天读书的。”
他甚至将巴菲特比喻成“长着两条腿的书”。
被网评为“对普通人成长最具借鉴意义”的曾国藩读书写作变现课程,在自我管理的12条军规中,读书相关的就占了三条:
读书不二、读史、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读书是普通人逆袭的真正“捷径”。
或许不能赚到特别多的钱,但读过的书会变成智慧财富,陪伴我们一生。
共勉。️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