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微创业的例子(AI创业故事)


编者按:AI技术浪潮席卷全球,正深刻重塑产业格局、驱动社会发展。当“来湖南创业吧”成为新风尚,在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AI技术与青年创客的激情碰撞将迸发什么样的创新火花?又将书写怎样的青春华章?即日起,本报推出“湘AI创途”系列报道,带您走进这群创业者的精彩世界,聆听他们逐梦路上的动人故事。

湘AI创途②丨大学生王蔚:做万千婴儿的“AI爸爸”

不久前,湖南股交所的挂牌仪式现场,一位身着深色笔挺西装的年轻人用力敲响铜锣,宣告“深育科技”正式登陆大学生创新创业专板。如果不是亲眼见证,谁能想到,这位周身散发着自信与沉稳气场的科技公司CEO,竟是一名年仅21岁的大三在校学生。

王蔚,这位来自内蒙古的00后小伙,在湖南带着一支23人的跨学科团队,运用AI技术深度解读婴儿需求,让“深海鲸灵”机器人成为新手父母的“育儿军师”。从初代样机到即将上市的第三代产品,从实验室的算法模型到成百上千组家庭的临床验证,作为湖南省创新创业“七个一”工程的首批创业者,王蔚的创业故事,成为湖南AI新生代在政策土壤里扎根生长的鲜活缩影。

大学生微创业的例子

王蔚在创业路演活动上演讲。

从“义卖摊”里生长出的创业初心

“初中时我就笃定,这辈子不会给别人打工。”少年时代的王蔚对“创业”二字并没有清晰的概念,只模糊觉得“一定要做自己的事”,早早便展现出了超乎同龄人的主见与魄力。

首次“创业”的尝试源于高中时期的一次义卖活动。那时,他和三个同学一块儿凑钱进货摆摊,别出心裁地在摊位前设计互动游戏招徕顾客,很快挣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那时不懂什么商业模式,只知道把想法变成别人需要的东西,这感觉特别棒。”王蔚说。

2022年,王蔚考入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这里,湖南省嵌入式系统重点实验室、可信系统重点实验室的科研资源,为他打开了一扇崭新的大门——当同学们还在为课程论文熬夜时,他已带着团队在2024年3月立项“婴幼儿行为识别”项目,有意识地训练AI读懂婴儿的哭声、表情和动作。

在多数人疑问“自己还是孩子”的年纪,为什么选择扎进育儿这个赛道?

王蔚告诉记者,这一想法源于大二时参与的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竞赛。在讨论具体的落地场景时,拥有育儿经验的导师提出:“要是能做出一款懂婴儿需求的智能产品,能帮助多少新手父母减少焦虑?”抱着“用技术解决社会痛点需求”的想法,通过深入调研,他和团队最终确定了“婴幼儿看护”这一研究方向。

“第一代样机,是用微型电脑和3D打印外壳简单拼出来的。”王蔚从背包里掏出一个信用卡大小的电脑“树莓派”,笑着回忆起创业初期的窘迫时光。这个名为“极光看护器”的初代产品,形似小夜灯,能够通过呼吸睡眠监测、微表情分析算法,捕捉婴儿的细微需求。“初代产品技术还不成熟大学生微创业的例子,但它代表着团队在智能育儿领域从0到1的突破,意义重大。”

2024年12月,团队带着这个“元老级”产品拿下“中国移动物联网创客马拉松大赛”优秀奖。如今,团队共拥有在申发明专利1项,以及实用新型4项、外观专利1项、商标2项、软件著作权8项。其中,6项软件著作权已被授权——那个曾被他自嘲为“草台班子”的团队,已悄然成长为婴幼儿AI看护领域的“精兵舰队”。

大学生微创业的例子

“深海鲸灵”实拍图。

打造会“读心”的育儿好帮手

“过完年回长沙,第一件事就是把‘家当’从宿舍搬到大创园。”今年春节过后,王蔚带着团队入驻湘江新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21岁的他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办公室。桌面小黑板上,“第二代产品测试”“临床数据复盘”“投资对接会”等字迹密密麻麻,随处可见团队奋斗的痕迹。

“在大创园,我们终于像个正经公司了。”王蔚说,园区配套让团队挣脱了“学生气”,市场战略部有了洽谈合作的正式场地、产品样机的3D打印能通过园区对接专业厂商……也是在这里,初代“极光看护器”迭代成了蓝色小鲸鱼模样的“深海鲸灵”。

“为什么选择做成鲸鱼的外形?”面对这个问题,王蔚翻出团队的设计手稿:包括小熊机器人在内,十来个方案经过多轮内部投票和家庭测试才最终敲定。“圆润的造型自带亲和力,蓝色能安抚情绪,更重要的是,它更像‘家庭一员’而非冰冷的设备。”王蔚总结道。

这个会“听”会“看”的AI育儿机器人,装着“三大法宝”:毫米波传感器监测呼吸,声音传感器分析哭声频谱,视觉模块捕捉微表情,能在3秒内判断婴儿是饿了、肠绞痛,还是单纯想被抱抱。

经过反复调试优化,“深海鲸灵”在合作医院的300组家庭临床测试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数据显示,系统成功识别婴儿需求的准确率达92.7%,通过AI生成的安抚话术使家长焦虑指数降低57%,夜间连续睡眠时长平均增加1.8小时。测试中,有个场景让王蔚至今难忘:一个宝宝伸手去够桌上的玻璃杯,机器人瞬间识别危险并提醒家长。“看到家长及时护住孩子的那一刻,我确信我们做的事有意义。”

“很多家庭里,妈妈是育儿的‘第一责任人’,爸爸是‘夹心饼干’,爷爷奶奶习惯‘老法子’,家里很容易起冲突。”王蔚解释道,“‘深海鲸灵’就像一个中立的‘育儿专家’,既能减轻年轻父母的负担,又能化解隔代养育的矛盾,提升家庭幸福感,为社会和谐添一份力。”

大学生微创业的例子

王蔚和团队成员探讨产品优化方案。

借政策“东风”驶向更广阔的AI蓝海

眼下,王蔚创立的深育未来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在湖南股权交易所大学生创新创业专板挂牌,团队正筹备新一轮融资,第三代产品也即将在8月上市。

“我们想做的不只是婴儿看护器大学生微创业的例子,而是整个家庭的健康伙伴。”王蔚介绍道,第三代产品将在优化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加入面向3~7岁儿童的交互式学习模块。此外,产品将具备更强的自适应能力,成为家庭的“长期智能伙伴”。

“育儿只是起点,我们最终希望用AI技术改善更多生活场景。”事实上,早在创业之初,王蔚就立下了“做好百款智能产品,解决百个生活痛点”的目标。未来,公司研发的产品将拓展到老年人陪伴、家庭健康监测等领域,“让科技真正服务于全年龄段用户”。

“没有政策的托举,我们不会走得这么稳、这么快。”王蔚坦言,团队敢于勾勒长远规划的底气,源于湖南这片孕育创新、厚植创业的沃土。

“等待30万元大学生创业基金审核出结果的那天,我感受到了人生中从未有过的紧张。”王蔚记得,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决策通过时,他反复看着审批文件,有些不敢相信“五个月的尽调、无数次的项目汇报,终于有了结果”。这笔来自“七个一”工程的种子轮投资,不仅解了他们研发资金的燃眉之急,更让他成为湖南第一批享受到该政策红利的大学生创业者。

“‘七个一’工程像一双大手,托着我们跨过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坎。”王蔚细数政策带来的改变:创业基金解决了资金难题,大创园提供了免费办公场地,人社部门组织的政策座谈会让团队直接对接医院资源,来自“创业导师库”的专家指导帮他们避开了产品定价、专利申请的不少“坑”。

“有了肥沃的土地,我们这些创业种子才能扎下深根、持续生长。”王蔚说,“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参与成立‘星芒AI创业联盟’这类团体,将这份成长的力量传递下去,让更多AI创新项目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让技术的光芒照亮更多民生领域的细分场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