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出行(阳光出行什么意思)


作者 / IT鲜闻 郝丹淳

现今,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其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其中,“网约车”作为互联网出行行业的典型场景,不仅提高了民众出行的体验,同时也改善了车辆的运营效率,为环保与道路治理做出了贡献。

日前,#网约车司机被指行驶中打瞌睡#话题空降微博热搜话题榜引发热议,其背后的出行平台——阳光出行遭遇了网友的关注。

据了解,阳光出行创立于2015年10月,主要深耕于全品类全场景网约车服务。另外,“阳光出行”隶属于北京假日阳光环球旅行社有限公司,前身为阳光车导阳光出行,2018年品牌更新为“阳光出行”,现涵盖即时用车、预约用车、接送机、接送站、包车等多项出行服务。

而此次引发热议的原因,则是由“司机在驾驶过程中打瞌睡”引起。据当事人丛女士介绍:她在3月16日凌晨乘坐阳光出行网约车时,驾驶司机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频繁地瞌睡不止。

乘客多次听到呼噜声,多次提醒后,司机总是处于惊醒状态,甚至途中还突然将车停在路中间,给乘客造成了较大的心理恐慌及压力。事后,丛女士选择将此事反馈给平台阳光出行,并提供了当下清晰的录音为证据。

对此,阳光出行平台官方仅对乘客提出了予以优惠券补偿的方式后,便选择了沉默。但事情在公共社交平台不断发酵的一天后,3月17日有媒体从客服处获悉,司机因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行为,已被阳光出行平台永久停止接单。

消息一经传出,网友们纷纷在指责司机罔顾人命的同时,对出行平台阳光出行提出了质疑。但也有不少网友认为,是出行平台手中聚集的流量优势导致其存在了诸多的“监管缺陷”,因此希望平台能“加强对司机的监管”;并呼吁司机们能安全驾驶、避免疲劳,保证行车安全的同时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其实,这已经不是阳光出行第一次被吐槽了。事实上,打开微博对关键词“阳光出行网约车”进行搜索,你将会看到一场长达几十页的“吐槽大会”。

阳光出行

阳光出行

结合网友们的吐槽不难发现,网约车乱象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司乘人员漠视网约车运营规则;二是平台对于司机审核不够严格,缺乏管理。而当下,大部分出行平台,对司机的审核与监管确实是远远不够的。

虽然,国家早已在2016年就出台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暂行办法》,但因司乘人员发生纠纷时举证困难、出行平台监管效果甚微等原因的存在,此办法暂时还未得到有力有效的践行。

另外,网约出行平台的诞生,虽然解决了消费需求与司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不管平台愿不愿意承认,网约车的安全问题,一直都是其需要面对的最直接的社会问题。

网约车作为承载互联网出行服务的平台,作为司机和乘客沟通桥梁搭建者,如何在保障司乘人员安全的同时,完善每一个业务环节、实现对司机的有力有效的监管,将是维持互联网出行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