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代训师月入过万(AI培训虚假案例)


本报讯(记者万晓东)近日,北京市市场监管局依法查处了一家打着免费培训AI操作旗号实则杜撰案例、偷偷卖课的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擦亮眼睛AI 代训师月入过万,理性看待培训领域的宣传案例,不要轻信高收益承诺。

执法人员检查中发现AI 代训师月入过万,该公司的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广告诱导用户添加微信,再拉进微信群,凭借私域流量的隐蔽性开展违规营销。工作人员会打着“免费培训”的旗号,把用户拉进直播间。起初,老师确实在分享AI基础操作,让听课的人觉得“捡到宝”,可直播过半,画风悄悄发生转变。“光学基础没用,得学高阶技巧才能赚钱。”老师开始频繁推销收费课程。直播间里助教老师也不断发送着各种类似“现在报名立减500,只剩最后10个名额”的信息。被“高收入”冲昏头脑的用户稀里糊涂就付了钱。

为了进一步引诱消费者购买,直播间里经常出现一些所谓的“真实案例”。例如,某位老师指着屏幕上的收益记录截图,激情澎湃地说:“这位宝妈,以前在家带娃没收入,学完课程做短视频带货,现在月入2万,还不耽误照顾孩子。”还有“女大学生”“中年下岗大哥”等学员事例。经核查,这些“真实案例”都是假的,整个直播根本不是实时互动,而是提前录好的“情景剧”。

执法人员表示,有些工作人员向付了钱的学员发送福利抽奖链接,课程中说“报名学员可抽苹果手机”,授课PPT页面写着“100%中奖”,特等奖是最新款苹果手机。不少人本就已经对课程动心,终于禁不住最后的诱惑下了订单。可大部分人抽到的都是“课程资料包”。经调取抽奖程序的后台数据,执法人员发现当事人在设置奖池时,偷偷把“特等奖”的中奖概率调成了零。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在购买AI培训课程时,要理性看待宣传案例与收益承诺,切勿轻信商家宣传中展示的“学员高收益案例”,不要被虚假的高收益诱惑;谨慎对待抽奖等促销手段,面对商家的抽奖、满减、赠品等促销活动,主动向商家核实有奖销售信息,包括奖项种类、兑奖条件、奖金金额、奖品规格及数量等细节,仔细阅读活动规则,留意是否存在模糊条款或不合理限制;强化维权意识与证据留存,注意保存商家微信群聊天记录、销售页面截图、交易凭证、合同协议等信息资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