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养老方式火了(智慧养老社区服务)
“互联网+智慧养老”——新式社区养老服务方法!
从2015年到2035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人增加到4.18亿人。面对快速到来的老龄化,全社会养老、健康服务需求在不断增长,在社会养老机构容量有限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智慧养老”已经成为解决当前社会难题的方案之一。
以推进信息技术的方式支撑健康养老发展,发展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互联网+养老”融入金融、交通、医疗、保健等家庭服务业新型养老方式火了,为破局传统养老模式打开了新思路。某些城市推行智慧养老措施,并做出了有益探索。
杭州搭建“虚拟养老院”
杭州是典型的“老龄化城市”之一,在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道路上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13年起,杭州就率先开展“智慧养老”模式新型养老方式火了,搭建虚拟养老院,通过发放手机、手环等智能终端,组建服务团队和信息管理平台,为老人提供3大类13项服务,一键享受紧急求助、家政、护理等服务;智能终端就能精确定位,保障出行安全。
武汉打造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老龄化问题的加重,受到武汉市各级政府的重视,今年武汉市多个政府部门联手打造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引发社会关注。将医疗服务纳入平台体系之中,网上预约挂号看病,家属可在平台直接购买服务、预定养老机构,家庭医生上门看病,方便快捷。这种线上大数据,线下专业团队的方式得到政府资源支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城市到每一个社区,新变革引发思考,智慧养老引入社区服务优势明显:
(一)构建信息平台,提供需求服务;
(二)运用平台进行信息整合;社区平台甄选不同类型的合格服务商,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发挥信息整合作用,分类管理老年人健康信息、医疗护理信息、膳食偏好信息、家政需求信息等,然后开发一个推荐系统,为老年人推荐相关性或互补性服务。
(三)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
(四)提供规范化管理和监督等。
1、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中管理问题
由于社区服务的标准和管理制度不严谨,政府在社区工作中的主导思想不明确,暂时并未对社区智慧养老管理制定出一个具有创新型的制度,如今,社区智慧养老服务仍处在萌芽阶段,多数社区暂时没有为养老服务设定专门的部门,同时不具备专业的养老管理人员。
2、服务过程智慧化管理模式
01 需求的智慧化识别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高科技,社区智慧养老的方式也变得科技化,比如:老人可通过下载 APP 软件,在房间安装一键式智能按钮等,平台接收求助按钮之后确认老人信息,并快速将老人需要的服务提供下去,利用平台和移动终端两大站点,实现了对老人需求的智慧化管理。
02 服务过程监督
既然有了养老服务,那么此服务的过程就需要有人来监督,在此基础上,需要以政府部门为标准,对社区的监督服务进行全面革新,并将研究的监督标准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实时公布,以平台的方式告知每一为被服务的社区老人及家属。从居家环境对服务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督:在获得老人及家属的认可后,在老人居住的地方安装可进行随时监测的设备,对服务过程进行 24 小时监督,主要监督的标准以老人的需求为主,在整个监控范围内,观察服务人员的态度是否符合标准,质量是否在要求范围内,老人的需求是否得到解答,并及时有效的将监督情况传送到专业信息管理系统体系中。
03 服务过程评价
任何服务行业都不是完美的,想改善服务条件就必须对服务做出评价及改正。为提高智慧化管理模式,依据互联网为技术核心,并向现代化科技和技术手段学习,为了使管理更具智慧化,以互联网技术作为核心内容,构建成熟的供需以及第三方的综合性服务评估系统,并根据实际要求及相关环境因素制定评估系统相关规范和标准,使整个服务过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回馈,并通过对服务信息的反馈结果,收集和分析以达到合理化的服务评价。将服务评估结果进行实时公布,针对公共质疑部分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查与整改,以达到服务评估的良性发展。
3、服务过程智慧化管理的基础工作
01 服务过程的信息采集及处理
为了社区的发展需要,服务人员应对老人的基本信息做出归纳整理,因此在服务前期,应对所有需要养老的人员进行信息采集,以及服务人员的基础信息,为了更高效的对信息进行编辑整理,依托于网络信息化平台技术,对社区智慧养老服务进行有效的更新与管理。
现阶段,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系统主要是将平台服务机构或人员、登记在册的老年人及其家属等相关信息进行整合,通过对老年人身体状况的监测信息与平台管理系统相结合,以此得到实时的信息反馈,并将此类信息进行整合存档;此服务平台中的医疗系统通过对老年人的病历、用药情况进行录入分析,制定出合理的生活习惯规划,以此指导老人或其监护人进行更好的生活护理;此外,在平台系统中还有相应的反馈信息内容,以此及时了解老人对服务人员以及服务过程的体验信息,而平台将会根据反馈的结果进行优化和改善。
02 社区智慧养老基础设施设备建设
1.引入社区智慧养老平台和“一键式”智能开关 社区智慧养老是将目前的养老系统作为技术支持,由政府部门进行推广的平台系统,以实现服务管理的智慧化,并将为老人及相关服务提供对接及应用程序,并根据对接服务提供为老人提供“一键式”智能开关,当老人在家中需要服务使通过按钮可直接与服务人员或机构进行联系,以此获得相关服务。
2.可穿戴设备及智能监测设备的引入
获取除居家监控的信息外,还有引入一种潮流设备,即可穿戴的监控设备,比如现市场上发明的只能手环,将老人详细信息输入手环上,手环可随时对老人的身体进行检测,同时也可将监测信息传达到监测人员的设备上。
3.社区智慧养老专业队伍建设
为更高效的实现服务过程,则需要一批具有高素质及专业性能较强的人员,因此,不仅社会需要专业人才,养老服务也重视对人才的选拔,这时候就需要以政府的名义参与,联系专业高校,让高校领导进行举荐,入职后对这些专业人员进行培训,要求这些职员在与老人的相处中能掌握老人的心理,熟练操作只能医疗养护设施,并具有和老人和谐沟通的能力。
4.制定相关服务标准
各行各业无论大小,为了规范运营,都会根据自身情况设定一些标准和要求,因此社区智慧养老服务行业也不例外,由于面对的都是一些年龄较大的人员,所以对服务的标准要更具体化,首先政府应首要发挥其作用,按照基础通用标准、服务技能标准、社区管理标准这三大方面为前提,促进社区智慧化管理系统更规范、更标准的发展下去。
4、服务过程智慧化管理模式保障措施
01 政府主导模式实施
养老服务本身属于公益性质,但由于一些机构的目的具有盈利性,和公益性很难达成共识,这就需要政府的权力来管理,只有以政府的名义来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并强制性实施,约束各方主体行为,由于社区智慧养老正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各项设备都不完善,规章制度及管理也都在试着摸索,要想推进养老社区智慧养老的发展,就要注入大量资金,因此,由政府提供资金保障,更有利于智慧养老模式的开展和运营。
02 技术利用与资源整合
社区服务的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因此也需要新型的信息技术人才来进行参与,进一步完善智慧养老模式,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壮大,也为了实现服务过程的智慧化管理提出的措施, 必须要结合对人才的利用,以改善智慧养老模式为基础,将管理的目标达到理想化程度,首先,应收集整合资源,只有将资源合理利用起来,才能使各方主体能更好的为社区智慧养老服务做出贡献。
03 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本文曾提出需要信息系统来对工作人员进行信息的采集,由于信息量较大,为防止信息管理的失误而引起的损失,理应严格要求工作人员对信息的管理措施做到为,一旦形成管理不当,就会带给老人很大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因此有必要严格规范实施信息安全措施。
1.网络环境安全管理
对客户端的安全进行定期维护和管理,并对新增设备及移动存储工具进行深度扫描及核实,尽量不存在安全隐患,在安全的环境下,系统可正常运营。
2.对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安全意识的培训
定期开展培训课程,只有管理人员的学习能力不断增强,才能更高的提升信息安全意识,对漏洞的检查也能更细心,及时将问题进行处理并将系统升级更新。
5、结论
以我国老龄化不断增加为发展背景,社区智慧养老模式已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在发展社区智慧养老的进程中,为了能更好的对智慧养老模式正常运营,智慧化管理体系应更规范,更标准,在进行服务管理的同时,利用新时期的先进技术进行对人才的培训和指导,以高素质人才为发展核心,通过政府的科学指引,能够对智慧养老服务的管理做出重大贡献。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