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农产品(秋季乡村旅游)


进入秋季,乡村旅游持续升温,依托各具特色的人文地理资源土特产农产品,通过举办文旅赛事等多彩活动,带动乡村文旅蓬勃发展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而乡村旅游作为连接城乡消费的重要桥梁,正以其独特的魅力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乡村振兴,关键在“特”,出路在“新”。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今天,单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旅游模式早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各地正以“出新招”破解发展瓶颈、“拼特色”激活内生动力、“富村民”凝聚强大力量,将生态资源、民俗文化、农事体验转化为“富民密码”,让乡村旅游从“小众打卡”变成“大众消费”,从“一季热闹”变成“四季兴旺”,激活消费新蓝海,真正实现了“村美、业兴、民富”的良性循环,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出新招,让乡村旅游“活”起来。追逐田园生活是人们向往的生活之一,为乡村旅游带来了新机遇。长期以来,乡村丰富的生态、文化、民俗资源多处于“沉睡”状态,存在同质化发展的困境,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关键在于创新玩法、优化体验。各地打破思维定式,创新发展模式,比如,利用闲置校舍改造“乡村研学基地”,让老房子变成“金屋子”;搭建“线上+线下”营销矩阵,让特色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达“餐桌案头”。乡村旅游向“新”迈步,打开了发展新局面,让乡村资源焕发新活力。

拼特色,让乡村旅游“火”起来。“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土特产农产品,深挖特色资源,打造出一批辨识度高、影响力大的乡村旅游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依托生态特色,打造“森林氧吧”“滨湖度假”等主题景区,让绿水青山成为“摇钱树”;到深挖文化底蕴,将古村落、老手艺、民俗节庆转化为旅游资源,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到突出产业特色,以特色种植、养殖为基础,开发“采摘园”“垂钓园”“农家宴”等体验项目;再到……以特色“圈粉”,在“差异化”发展中保持乡村游的“鲜度”,才能保持对游客的持久吸引力,让乡村发展更有底气、更具活力。

富村民,让乡村旅游“实”起来。乡村旅游的落脚点是带动村民增收致富,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各地立足乡村特色资源,将生态优势、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让乡村旅游从“风景”变成“产业”,从“网红打卡地”变成“村民聚宝盆”。以乡村游为契机,开展技能培训,帮助村民转型成为民宿老板、导游、厨师等,实现“家门口就业”,既发挥村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唱好“主角戏”,又让村民的土特产变成“旅游商品”,拓宽增收渠道,让村民在乡村游中受益,书写“村美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以“特”破圈,推动乡村“文旅IP”加速形成,让乡村的好风景、好产品、好文化源源不断转化为富民增收的好效益。延续乡村旅游热度,要持续聚焦“游客需求”和“村民增收”,不断探索更具特色、更可持续的发展路径,让特色乡村游释放更大消费潜力,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持久动力,让更多村民在绿水青山间收获满满的幸福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