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农产品(广元电商直播基地)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李全民 摄影报道

十月的广元,秋雨润泽。在“剑门蜀道、女皇故里、红色热土、康养胜地”这张响亮城市名片的滋养下,如今这里正借助一根网线、一方屏幕,开启助力革命老区人民奔向富裕的新征程。

土特产农产品

10月24日,“长征路上看四川”宣传教育活动的五支队伍、共92人,走进了位于广元市利州区快乐社区的川陕甘新业态电商直播基地。这座投资1800万元、占地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基地,自2023年12月投入使用以来,已成为服务广元、辐射川陕甘的电商产业集聚区。在这里,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活力奇妙交融——仅一河之隔的红星公园,承载着红军艰苦奋斗的红色记忆;而电商直播基地内,则洋溢着新时代创业者的奋斗激情。

土特产农产品

队员们走进基地内部,十三间特色直播间里灯火通明。在乡村振兴主题直播间,“90后”主播小贯正对着镜头热情推介当地的火烧馍、核桃仁和橄榄油。她分享道,自己从小喜欢听红军故事,曾走访中国红军城、黄猫垭战斗遗址、红军强渡嘉陵江遗址,而广元的红星公园更是她常去的地方。如今,她选择以另一种方式建设家乡。“红军渡强渡嘉陵江,以及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那种不畏艰难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现在从事电商创业同样需要这股拼劲,我们要把家乡的好产品带出大山。”

土特产农产品

这种精神的传承,正在广元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利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戴亚男介绍,当地已培育本地主播、村播700余人次,其中不少是返乡创业青年。在龙潭乡,被称为“龙潭琴妹儿”的主播通过直播带动农产品销售,一天就能卖出3万多元的土特产。在宝轮镇赤化村,瑞鑫家庭农场将直播间搬进果园,今年预计产值超过30万元。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流量成了新农资——这正是新时代老区人民发扬红军创新精神、开拓致富新路的生动写照。

土特产农产品

基地的产品展示区内,月坝火烧馍、剑蜀“酸辣粉”、帆舟“苕皮”等“利州造”特色产品琳琅满目。这些产品不仅承载着革命老区的独特风味,更凝聚着红色土地的匠心。令人欣喜的是,已有54款产品进入省级《品质川货产品库》,并借助彩虹夫妇、洛桑与小志玛等全国知名主播的推广,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今年1-8月,利州区网络零售额达13.55亿元,占全市的34.86%。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正是电商赋能革命老区发展的有力证明。

“这和当年红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是一个道理。”利州区商务局局长岳宏深有感触地说,“如今我们通过电商发动群众创业、依靠网络致富。”政企协作打造的电商基地,如同当年建立革命根据地一样,正为老区发展开辟新的天地。目前,基地已入驻企业13家,今年一季度带动全区实现网络交易额4.9亿元,农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13%。1-8月,广元市网络零售额突破30亿元大关,达38.86亿元,同比增长8.73%。

土特产农产品

在基地的党建活动室里,“e心向党 网聚红色力量”的标语格外醒目,这里既是新业态创新创业的沃土,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阵地。基地党支部积极培育党员主播队伍土特产农产品,将党员发展政策向优秀主播倾斜,目前已吸纳网络主播党员3名。这种“党旗红引领网络红”的创新实践,让红色精神在数字经济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漫步基地,墙上的产业地图清晰标注着川陕甘三地的产业分布。在这片曾经洒满红军热血的土地上土特产农产品,新的发展故事正在被书写。从革命年代的“红旗漫卷西风”,到新时代的“电商联通四海”,不变的是老区人民那股敢闯敢拼的劲头。电商企业“海伶山珍”负责人赵海伶道出了大家的心声:“当年红军在这片土地上走出了胜利之路,今天我们要走出一条致富之路。”

上午十点,细雨依旧,川陕甘新业态电商直播基地的电商直播间里却热火朝天。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奋进,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乐章。正如九十年前红军在这里播下革命的火种,今天,电商的新火种正在燎原,照亮老区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