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便民服务点创业(退休再创业)
我是老王社区便民服务点创业,,厂子里摸爬滚打三十多年,去年终于到点退休了。头一个月是神仙日子,可没过多久,就浑身不得劲。退休金三千出头,儿子还没成家,心里咋都踏实不下来。看着满院子的工具,我琢磨着,总不能就这么等着养老。
一天,看见对门李婶抱着个电水壶在楼下发愁,说找人修一次得三十块,还不一定修好。我顺手接过来,捣鼓了十分钟,换了个小零件,好了。李婶硬要塞钱,我推脱不过,收了五块钱零件费。
就这事,让我心里一亮。
第二天,我在小区车棚旁支了个小摊,挂了块纸牌——“老王便民服务站”:通下水道、修小家电、换锁芯、装灯具。
纸牌皱巴巴,生意却悄没声地开了张。
您别笑,我这“再创业”,模式简单得很:
1. 工具是现成的:几十年来,螺丝刀、扳手、电笔攒了一箱子,全是老伙计。
2. 技术是免费的:在厂里就是维修工,这点活儿,手到擒来。
3. 店面是免费的:车棚边上那点空地,物业老孙是我棋友,睁只眼闭只眼。
4. 定价是“看着给”:零件费实收,工钱您看着给,十块不嫌多,五块不嫌少,帮顺手了不给也行。
你猜怎么着?我这小摊子,愣是火了起来。
刘奶奶的收音机不响了,我给她修好,她第二天给我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三楼小年轻的出租屋灯不亮了社区便民服务点创业,我帮他换上,他非要给我二十,我收了十块;
后来,连隔壁小区的人都找过来,说王师傅实在,不坑人。
我图啥?
一图心里踏实。
每天有点正经事干,浑身筋骨都舒展开了,感觉自己还是个有用的人,不是儿女的累赘,不是社会的闲人。
二图手头活络。
一天下来,挣个几十百来块,买菜钱够了,偶尔还能给老伴称点她爱吃的桂花糕,这钱花着,比领退休金还舒坦。
三图街坊情分。
现在我走在小区里,招呼声不断:“王师傅,吃了没?”“王师傅,回头帮我看看洗衣机!”这声“师傅”,比什么头衔都受用。
我知道,我这不是什么大老板,也发不了财。但对我们这样的普通老百姓来说,退休后的“再创业”,不就是图个身子骨动起来,心气儿提起来,口袋里有点响动,脸上有笑容。
这日子,才有奔头。
咱们这把年纪,赚钱是其次,赚个“被需要”的感觉,才是顶好的晚年。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