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怎么办(无聊办个护照可以吗)


无聊怎么办

疫情期间心理防护知识问答

Q1:在家期间,总是感到极度恐惧、焦虑,始终放松不下来怎么?

A1:人的负面情绪越压抑越容易出问题,因此要学着逐步“允许”自己可以有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出现,接纳呈现出的各种情绪,利用适度焦虑来促进自己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学会陪伴自己并与自己对话,了解自己内心深处究竟哪些需要没有被满足或经常被忽略了,然后对症下药。

(2)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专注于爱好,比如听喜爱的音乐,看喜欢的影视剧,和心爱的人聊天,适度做室内运动,或专注于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情等。

(3)若仍然不能达到理想的放松效果,可参照网络上的“放松训练“、“放松冥想”、“呼吸放松”、“想象脱敏”、“自我催眠”、“着陆技术”等方式自我调节。

(4)经过多次尝试仍效果不佳的,可寻求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帮助。

Q2:自己这段时间窝在家里,作息时间不是很规律,而且不太静得下心来学习。学习较吃力,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常常不能按计划学习,注意力容易分散,怎么办?

A2:(1)学习状态细分析。复盘假期以来的居家学习状态,如果10分为满分,有几分?得分点有哪些?扣分项有几点?何时状态比较好?何时状态较差?有哪些干扰?总结个性化经验。

(2)规律生活安身心。回顾一下最近3天的生活作息表,需要做哪些优化?通过有规律、有计划的生活帮助我们提升自己内在的掌控感。作息表中除了包括学习内容,还需必要的时间做运动、听音乐、和家人朋友聊天、绘画、写作以及有限制地使用手机等。

(3)学习计划巧制定。先思考这段时间的学习目标,把它具体细化出来,安排好具体内容和相应时间,并且按照自己所制定计划执行,每天晚上进行自我对照、自我评价和自我督促。

(4)遵循规律提效率。选择在精神状态最好的时段学习自己的弱势学科,一段时间后需要换一门学科“换换脑”。为了更好地履行计划,可以适当地增加一些奖惩。

(5)正面榜样勤激励。一个人在家学习很容易懈怠,可以找一个榜样激励自己,或是同班相熟相知的学霸,或是学习的牛人,学习他们的勤奋与专注。

(6)营造环境排干扰。居家环境适合休闲,有很多分散注意力的外在因素,如手机、零食、小说、电视及家庭成员等,可以开辟一个安静的学习专区,将干扰物统统移到他处。

Q3:长时间居家生活,忍不住要和家人吵架,冲突不断,怎么办?

A3:在面对疫情的时候,任何人都可能会产生焦虑情绪,父母也不例外,我们要注意这些影响可能会导致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产生。我们要避免无意中伤害家人的情况出现,多沟通、多理解、多关心,真实地表达,可以做一些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事情,如看电影、看书等活动。

(1)处理好自己情绪。特殊时期,父母与孩子整日在家,难免会出现更多摩擦与冲突。大家首先要照顾好自己的情绪,比如感觉生气时,先做10次深呼吸,或回房间平复情绪,或告诉对方“我很生气,我需要冷静一下,一会儿再跟你说这事。”

(2)理性沟通。在双方心平气和时理性沟通。不抱怨、不唠叨,多问“发生了什么?我们共同的目标是什么?下一次怎么办更好?”用成长的眼光看待分歧,一起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维持稳定的情绪,减少冲突。

(3)丰富假期生活。居家生活时期,亲子冲突主要是由于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共同努力安排好假期的日常生活,可以在家中坚持体育活动、分工做家务等。

(4)调整目标策略。这个特殊时期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相处机会,不如调整期待,创造机会,增进沟通,提升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Q4:在家时间太长,做什么都不感兴趣,又觉得无聊,怎么办?

A4: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有以下几点建议:

(1)保持正常人际联系。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进行沟通与联系,多关心亲朋好友,你不会感到孤单。

(2)享受平静的时光。把“我不得不待在家里”变成“我可以享受待在家里的美好时光”,这种心态上的转变其实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适应当下生活的改变。

(3)制定日常生活计划。现在回想一下,最近一周里你每天几点入睡?每天几点起床?每日三餐是否规律?当我们的日常生活节奏被打乱的时候,我们需要重建这种生活规律。

Q5:在线上学习,发现学习的内容和作业较多,我的自控能力又比较差,在线学习的时候经常会忍不住做无关的事,觉得压力很大,内心非常的纠结,焦虑。

A5:学校让学生在家进行网上学习,是教育系统应对当前疫情的一种补救和应急措施,它的不足在于无法即时地对学习过程进行监督并及时反馈,因此可能会让自控力较差的同学更容易分神或分心做其他事。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转变被动的学习态度。疫情期间,各学校都选择一些线上教学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很多人会表现出被动消极的学习态度。在此建议学习者转变学习态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主动解决问题、达成学习目标的意识。

(2)做好时间管理。制定当前的学习计划,将时间和要做的事情合理分配,并坚持执行计划。切记不要将目标定的太难,可以具象化写出每一节课,每一份作业等,持续完成计划才能有所收获。

(3)停止拖延,劳逸结合。线上学习的时间宽松使得同学们更有可能将目标和计划进行拖延。坚持完成计划,同时给自己制定一个明确休息的时间。

(4)提高大脑活力,灵活运用“大脑的黄金时间”。

Q6:我曾经罹患抑郁症,最近疫情期感觉自己病情复发,痛苦不堪, 不知道该怎么办?

A6:你能敏锐地觉察到有可能是病情复发,主动求助并试图解决,你已经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当务之急,你可以拨打当地精神卫生中心电话,或联系学校的心理老师,积极采取行动,尽早诊断和治疗。在求诊和治疗期间,我们还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1)避免信息超载:过量的信息会影响我们的思考与感知,接受负面信息过多,会带来“替代性创伤”,也就是会牵动我们之前还未包扎好的“心理伤口”,让自己神经警觉情绪波动。

(2)注意调整作息:作息的紊乱、身体的懈怠会加重抑郁情绪。因此不要睡得太早或太晚,注意早上起床时间,做不到时,可以请家人多加提醒与监督。

(3)积极激活行为:可以请家长协助帮忙,每天做1-2件“动起来”的事情,哪怕只是听一首歌, 在窗口看看风景,浇花、撸猫等等。

(4)调整负性情绪:可以尝试使用认知重构的方法问自己:最糟糕的情景会是怎样?如果真实发生了,我可以怎么应对?那现实的状况又会是怎样呢?我以前是怎么成功应对负性情绪的?一条一条理清自己的思绪后,你再体验-下此刻的感受,是不是已经不那么糟糕了。

Q7:因为这次疫情,我们家遭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家里人每天愁容满面,我的心理压力也很大。

A7:非常同情你的遭遇,你家受了无妄之灾,你心疼父母却又无能为力,深深的无力感让你感觉到压力,充满了压抑的情绪,这些情绪在此刻是非常正常的,是我们想对命运作出回应的预备。然而过度沉浸在这样的焦虑中,思维会被情绪左右,无法做出理性的判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1)识别想法,认知重构。“我家不应该承担这些”的想法,会让你非常愤怒,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生活本没有那么多的“不应该”,沉浸其中会让你放弃希望、不去求助无聊怎么办,但这不一定是事实。换个角度看问题,你的情绪或许会有改观。

(2)积极应对,彼此支持。情绪不好时,少思考多行动很有帮助。疫情中,有些地方会补助受灾企业或职工,你可以帮助父母搜集此类信息,或者你们也可以一起面对现实,思考如何开源节流、度过难关。一家人在困境中团结一致的经历,一家人互相鼓励,彼此支持,也许是积极应对的态度能给你的最好的礼物。

(3)自我照顾,接纳情绪。作为家庭的一份子,我们应先做好自我情绪疏导,接纳情绪,注意在家庭中避免争吵,多些宽容理解,多接纳家人可能的激烈情绪,多沟通,交换意见,语气尽量保持温和稳定。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寻求其他亲友或专业帮助;你们还可以通过放松训练、规律生活等方法自我照顾。

(4)寻求外部帮助。及时将家庭情况跟班级辅导员反应,提出自己实际的困难,了解学校各项政策。心理压力无法排解时无聊怎么办,尽快通过网络或者电话,与学院心理老师联系,寻求外部资源。

Q8:我是2020届的毕业生,现正在实习期。我特别担心实习会一直往后推,所以现在倍感压力但又无能为力。

A8: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做事很有规划、很有时间观念的人。你很关注自己毕业和将来的就业问题,目前最大的困扰是时间很紧,感觉很多事情要做,但环境和现实都不允许,心有余而力不足,感觉很焦虑。你的焦虑是现阶段绝大部分中国人都有的焦虑,但一切都应该以生命和健康为重,这是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础。在理解和支持国家政策的基础上,如何来缓解自己的担心和焦虑呢?提供几个小建议:

(1)活在当下,珍惜情绪状态下的此时此刻。觉察当下自己的情绪状态,并思考引发这个情绪的认知观念和行为事件。虽然存在焦虑担心等消极情绪,但我们不去排斥它,体会这种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并接纳它,珍惜活在当下的每一天, 规律作息,过好每一天的生活。

(2)调整认知,培养灵活的认知观念。我们要摒弃那些糟糕至极的不合理想法,用一些灵活的想法来替代它。例如由于每个毕业生都会面临同样的情境,国家和学校都会调整时间和政策来满足毕业生的需求等;毕业之前难得的超长假期,也是一种难得的悠闲和放松。

(3)挖掘资源,做好能做的充足准备。尽管现实中受到很多限制,但宅在家中仍然可以充分挖掘可用的资源,为毕业做充足的准备。“机会只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利用这样的一段超长假期,好好整理并梳理自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