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经济趋势)


以下内容来自DW中文,请各位读者客观思考,理性评判。

2019年的时候,说起中国经济,有一句话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非常流行,它是这么说的: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糟糕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当时听到这句话时,新冠还只是一个“谣言”,俄罗斯还没有入侵乌克兰,哈马斯和以色列还没有展开新一轮的你死我活,中国经济也还没有陷入房地产市场和A股大步走下坡路,地方政府和银行发不出工资,通货紧缩和内需疲软缠身的境地。

然而之后的几年,每逢新年之际,都不得不佩服当初说出这句话的人的远见和智慧。当然人们还是可以说,那人只是凑巧说中,或者也可以抱持着“悲观者正确,乐观者前进”的态度。但时间来到了2024年初,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中国经济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虽然2023年已经够艰难,但现在又有人说未来经济发展趋势,过去的一年会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中国经济未来到底路在何方?悲观者会再次正确,还是说未来会给悲观者啪啪打脸,并抚慰负重前行的乐观者们呢?

图片

多方聚焦中国经济发展状况

中国经济在2023年末、2024年初的状态怎样,未来会如何?我们先来看看欧洲方面的一些声音是怎么说的:

法国外贸银行(NATIXIS)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Alicia García-Herrero认为,这与结构性的问题有关,意味着中国遭遇的逆境不会在2024年或2025年消失,其最大的阻力当然包括人口结构变老,但最重要的是,资产投资报酬率低下,因为中国目前产能过剩,投资严重过度。在Alicia看来,中国需要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但却很难找到这种新的模式。

图片

DW中国问题分析员Clifford Coonan说,中国现在主要面临着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以及劳动力老化的问题,因此中国现在正在寻找新的成长模式,例如试图制造更多的产品以拥有更多高科技产业,但因各种因素而受到重重阻碍。“它现在确实在努力平衡很多不同的事情。”Clifford总结道。

图片

我们再来听听来自中国的声音:

北京帕特纳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汤拯表示,大家对2024年形势的整体判断其实是会比2023年更积极乐观一些。虽然同样还会有很多挑战和考验,但中国经济本身还是很有韧性的。汤拯觉得到了24年的时候,有前面的一些积累,走出疫情的第二年应该会有更多的机会。

图片

民间投资者王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经济目前的现况目前是稳步发展,消费上面相对保守一些,但是经济增长和进出口问题不大,所以24年应该是稳中向上的过程。”

从受访的各路专家和分析人士的表态中,能够清楚地看到一个这样的趋势——对于2024中国经济将要走向何方这个问题的判断,国内的声音和国外的声音,以及一般民众的声音和社会精英层的声音,宛如来自两个不同的星球。一方面无论是在欧洲生活工作的华人或学者专家,谈到对未来中国经济走势的判断,大都持相对悲观的态度。而另一方面如果我们聆听中国国内的声音,无论是一般民众或智库机构的专家们,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前景都充满了信心,有一种“利空出尽是利好”的信念。

同时也能观察到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越是社会中的一般民众,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越更有信心;而越是靠近决策层和所谓精英层的民众,却越是更加谨慎地看待中国经济的前景。这也许和获取外部信息的能力有关,也和实用乐观主义有关。

我们再来看看国际上的权威官方机构,对2024年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态度如何: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3年的11月份,上调了2023年和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预测。该组织预计,中国经济2023年将增长5.4%,高于先前5%的预测。2024年的增长预期虽然比2023年更低,大约为4.6%,但这仍然高于先前4.2%的预测。

图片

然而如果再看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未来几年中国GDP增长的预测,就不得不叹息悲观者可能又要正确了:预测中2025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约为4.12%,26年的增长率为4.07%,27年为3.66%,28年为3.38%。如果问到29年和30年的数据呢?那只能说,现在预测其实没有任何意义,2019年初人们能想到有个叫新冠的东西让全世界陷入混乱吗?2021年的年底谁又能想到普京会打到基辅呢?

图片

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较为悲观的预期不同,中国官方对2024年的经济展望多是比较乐观的。纵览官方媒体的报道,感觉接下来的一年会是全力复苏的一年,包括预测中国将推动全球新兴经济体的加速复苏。

图片

“前半年可能是相对保守,以稳为主,我觉得后半年应该是能放开手脚,大力去干,恢复并且超过疫情前的增长。新的亮点会出现,大部分都会是在数据要素、新能源以及新型数字化建设上。”王先生说道。

如果说房地产过去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那未来新的火车头极有可能是科技的进步,起码这在中国国内已经成为共识。

汤拯表示,从23年来看,中国的新能源电动车、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半导体等领域,都有一些新的企业出来。在克服了很大困难的情况下,仍有许多新的产业和商机。他认为,现在作为一个整体的竞争来讲,其实中美已经跟欧洲日本拉开了一定的差距了,所以中国关键的问题是它在产业和科技革命的变化过程中,是否能整合好更多的全球和自身资源,在这方面站上潮头。

“十年翻倍”是否还有希望?

无论是百分之五点几还是百分之四点几的经济增长速度,对中国来说,其实都不算太理想,因为中国政府近十几年来一直强调要让GDP在十年的时间内翻倍。而要做到这一点,每年的GDP增长率必须至少达到7.2%。根据各方的预测,未来1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想要再回到7字开头的水平很难,甚至可以说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了。

在这里我们也必须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体积越来越大,要实现高速的增长也会越来越难。拿2022年中国的GDP来算未来经济发展趋势,增长5%,就意味着增长出了整整一个瑞士全国2022年的GDP总值。如果想要在2024年实现7.2%的增长,就意味着中国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再额外创造一个印尼的全年GDP。

图片

另外,虽然说中国2024年大约5%的经济增长预测仍然有些不尽人意,但是放在全球大环境的框架里来看还算是不错的,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2024年全球经济的增长率预测约为3%,欧洲央行的预测为3.2%,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预期则只有2.7%。

对于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王先生在采访中质疑:“我就一句话,凭什么1%、2%甚至是负的(增长率),来嘲笑这5%的,他的这个心理优势在哪里?”不得不说,这样的表态也代表了一部分民众的态度。

图片

公平点说,不是说别人嘲笑中国的GDP增长,而是经济增长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是全民全社会的希望。

“中国奇迹”是否还能继续?

中国史学家司马光在宋代的时候就悟出了“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奉为家训。中国改革开放45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大幅提升,民众如今有多大意愿过苦日子?什么样的日子是苦日子?其实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无论如何,从中国政府最近的一系列操作来看,是想避免重过苦日子的,包括针对房地产市场不断推出宽松、扶持的政策,以及进一步向外资开放金融和服务业市场,并增发万亿国债为等等措施,某程度上彰显了中国政府改革的决心。

图片

在过去几十年的时间里,我们也听过各种各样的中国崩溃论,每次危机发生的时候,总是有人认为:这回中国真的是撑不过去了,过不了这一关了。但是依赖庞大的经济体量、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中国民众,中国走出了一个又一个危机。

Clifford Coonan说,自己不认为中国经济会走向终结,即使人们过去一直在鼓吹中国面临灾难性衰退式崩溃这一想法。“这是一个极具弹性的经济体,拥有令人惊叹的能量,我们在过去30年里看到它创造了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成长故事。”Clifford如是感慨道。

汤拯对中国经济走向同样持乐观态度:“其实对其他经济体是一样的,一年的预测总是很难的,但是从长期的一条线来说,我们能看到,不管经历了政治的考验,科技的考验还是产业链调整的考验,中国仍然是这么多资本,这么多合作不可绕开的一个点,我觉得这本身就说明了它的韧性和成功。”

中国经济这个极具韧性并令人惊叹的增长故事在未来是否还能持续?2024中国经济将要走向何方?欢迎各位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看法!

Quelle: DW中文-德国之声

本文由米德在线Sharon编辑整理,未经作者允许,禁止转载,如有疏漏,欢迎指正。

图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