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拿货渠道有几种(便利店拿货平台有哪些)


导读

北京建外SOHO附近(方圆500米范围内,4个不同品牌便利店,同一时间段呈现4种完全不同的经营状态。相互撕扯、混战中,各自展现出不一样的自信。便利店“巷战”日趋激烈,企业如何在贴身肉搏中分一杯羹?

便利店拿货渠道有几种

SEVEN-ELEVEN

位于10号楼下的7-11店铺,3位工作人员,穿着统一的红色工作服,带着白色卫生帽。收银台旁边一位二三十岁的男士正在整理收银台,一位男士则在整理要出售的热食,另一名女工作者则在巡视店铺,检查商品,拉调排面。7-11作为全球知名便利店,已经形成一个强大的经营链条,有标准化的制度。无论从供应链,还是门店管理上说,7-11都已经很规范化。

而在相距100米外14号楼下的物美便利店铺,却是另一个场面。一名工作者正站在收银台后玩手机,一名工作人员正坐在吧台旁用餐,另一名则站在热食展示柜准备商品。吧台处有海报遮挡,以及堆积杂物的影响,从门外很难看出内设就餐区。就餐区堆砌着纸盒、泡沫箱等杂物。物美很显然在人员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门店商品结构却能够满足商圈内消费者需求,已经成功培养了一批自己的消费群体。

便利店是满足顾客即时消费需求的商店,便民服务,是便利店最大的武器。距离如此之近的四家便利店在服务待客也不尽相同。

便利店拿货渠道有几种

在7-11的套餐中,冷、热便当有多个品类,单是热便当就有12个菜品可供任意选择拼凑。

售卖热便当师傅更卖力推荐:“我们家的套餐都是刚做好的,可自由选餐,10到20元不等比在餐厅里吃的还好”。等到付餐费时,收银员看到顾客只拿了单品便悉心询问“女士,您要的这款奶茶我们店正在做活动,买任意便当加3元就送了”。

在物美,服务人员显然没有明白“服务待客”的深刻含义。于是这样的一幕就发生了。

顾客:“能帮我拿一根烤肠吗?”

“……”

顾客:“您好,能帮我拿一根烤肠吗?”

收银员(眉头紧蹙):“付钱呀!”

顾客:“不应该先给我烤肠吗?”

收银员:“你付完钱我才能给你烤肠啊!”

Full Times

位于18号楼下的全时,进门便听到工作人员在喊,“新品上市”,“圣诞蛋糕可预订”,“全时新套餐出炉”……

便利店拿货渠道有几种

二三十平米的小店内,两个收银台同时收款,顾客仍需排队购买。虽然全食坊的菜品展示柜已经不再使用,并用黑色塑料布蒙着,但在员工的吆喝声中,顾客仍来点餐。全时门店像一个实验田,许多新品都在这里试营。产品丰富度较高,餐饮化明显,需要更多的人员、管理成本。

17号楼下的快客的业绩就显得惨淡了许多。

店铺内热食有烤肠、茶鸡蛋和蛋挞,热饮单品有12个,没有热便当,只有2名人员在工作。其采购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弱了商品的竞争力。

便利店拿货渠道有几种

虽然服务质量和多样化是保障,但商圈的微差别,便利店差异培养各自忠实的消费群很关键。4家店铺客流差别除了跟采购、商品布局、服务等内部因素有关,与商圈微差别也不无关系。写字楼意味着有稳定的客户群;其次,商家先后入驻并持续经营说明这个选址能够获利、对品牌推广有着特殊意义。

扎实做好“内功”是社区便利店突围的重中之重;以上同一块区域的四家便利店的经营现状,不得不让我们引起反思。在日益白热化的社区便利竞争中我们不光要满足顾客的:

1) 货架间的空间宽敞;

2) 商品容易拿到;

3) 商品的品类丰富;

4) 购物环境清洁明亮;

5) 商品标价清楚;等基本要素,同时更应该从营销、管理、市场调研等内在方面不断提升。

便利店拿货渠道有几种

经营状况好的便利店其货架的布局、分区都是有一定讲究的。其主要特点一般有:

1) 卖场主通道两侧陈列食品,品种丰富多样。(食品是便利店的主力商品:流通量大,资金周转快,回报率高)

2) 卖场末端陈列洗涤用品、个人及家居护理用品。(商品外观漂亮,可增加消费者逗留时间以及吸引消费者走完整个店面)

3) 左右货架陈列的商品有关联。(让顾客多购买)

看货架上陈列的商品:

1) 品种是否齐全:一般来讲,好的便利店应该会出齐市场的领导品牌。很难想象在饮料货架看不到可口可乐或百事可乐的商店会是一家好店。

2) 快速消费品的产品日期: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日期很近说明生意好。

3) 陈列商品是否整洁:快速消费品没有灰尘说明生意好;耐用消费品没有灰尘说明超市的管理严谨有方。

随着中国的消费转型,人们对于价格的考虑日益淡化,而对便利性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刘瑜在《民主的细节》中说道:“我们的视野里有太多的宏大叙事、是非判断、情绪感慨,欠缺的反而是事实本身,一个个具体的个案能帮助我们从意识形态的高地回到事实和细节的平原。”这句话套用在城市的便利度上同样适用,无论再怎么讨论城市的建设规划多么高瞻远瞩,回归到每个具体的人身上,那些方便的细节才是增加人们对城市认可度的关键。

便利店拿货渠道有几种

读书人常说,书店是城市之光,而对喜爱便利、便利店已成习惯的都市人群来说,那些小小的、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无疑才是真正的城市之光。便利店在一个城市的数量与分布,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这个城市的生活舒适度。老牌知识分子杂志《大西洋月刊》早就宣布过:“连锁便利店是城市价值的构成部分,是舒适的主要来源便利店拿货渠道有几种,在这个系统的支持下,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得到了更真实、更健康的体现”。

做好传统门店的运营,以下几个方面同样不容忽略:

1、提升营业员沟通技巧

不要歧视任何顾客,做到一视同仁,顾客逛门店一般具有明确的购物目标便利店拿货渠道有几种,不可能像大型购物商场那样在体验中消费;所以作为服务员,只要问候就可以了,诸如"你好""欢迎光临"等,不要问"想要点什么"之类的让顾客难于回答。

2、店外海报要常换,营造轻松氛围

店外的手写海报可选择性写几件推荐的新品,性能特点和价格介绍,还可以写一些温馨的话语,做些文化氛围。

3、退换货、送券等措施要跟进

不做一锤子买卖是任何一个商家的心愿,但是如果退换货处理不好,可能永远无法摆脱一锤子买卖的窘境。更多潜在客户可能在这一方面的缺陷,生生的被你推到竞争对手的行列里。

4、货源与定价

寻找质优价低的供应商,零售价格要合理,根据物价水平适时调整,降价时要出海报,给顾客一个提示。

便利店拿货渠道有几种

两条最直接的升级路径:

在传统营销模式中,门店承担着辐射商圈、销售实现、品牌服务的三大功能。

门店依然是最关键的消费触点,其三大原始功能不仅不会降低,反而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与各种消费者沟通工具,发挥其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提供多样化服务的能力,实现自己的“功能化生存”。

本质上,门店的地理属性是商圈,人口属性是消费者行为习惯。一家门店的背后,对应的是一类商圈和几类有相似消费者行为习惯的人;

反面案例:

在几个入住率很高的社区底商下面开了一堆大众餐饮,必然结果是倒闭一大片,并且还有人用10年前的眼光觉得这是餐饮一条街,继续接手装修改门头做促销,结果肯定是继续死;其实问题很简单:无论是大众餐饮还是特色餐饮,流动人口呢?对居家住户来说,吃的是家常便饭,谁会整天在楼底下吃这些?

门店的产出,核心依赖的是商圈的效能;一类门店服务一类商圈,影响一类商圈内的几种主流人群。正是基于以上对门店本质的理解,当前门店改造可选路径有两条:从消费者地理特性角度,进行门店的商圈化改造;从消费者行为习惯角度,要实施门店的互联网化改造。

这两条路径对于门店的意义在于:界定商圈生态,确定门店定位,适当借助互联网技术,在消费者出现的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完成线上线下全渠道的商品信息联动、实用的消费者教育互动、售前售后的快速跟进、口碑衍生购买等功能的植入,从而最有效率地对目标顾客实现商机抓取和后期维护。

便利店拿货渠道有几种

超市开店整改

商超货架设备厂商

如有合作意向请联系下方

↓↓↓

便利店拿货渠道有几种

便利店拿货渠道有几种

超市货架网

覃思思|

个人微信ID:DYss111(备注:货架网)

便利店拿货渠道有几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