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离职的好处和坏处(年底离职的往往都是好员工)


年底离职的好处和坏处

年底离职的好处和坏处

两年前,我从公司离职了。

我曾经认为,我永远不会成为一个好员工,因为我太独、太挑剔、不喜欢听话的好孩子、而且讨厌一切想要改变我的人。

但是三年过去,我改变了不少,我必须承认,所谓“进步”的过程,就是被认可的过程,也是被“驯化”的过程。

所谓“驯化”,就是了解规则、遵守规则、利用规则的过程。

我并非被某些人“驯化”,而是被社会与职场的规律驯化。我曾经鄙视这个过程,但今天看来,作为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如果你想在这个社会里做成点儿什么,“被驯化”是不可避免的。

我是一个资质平庸的人,以下这些心得只适用于愚钝且资质平庸的我,对于才华横溢的天才们并不适用。

年底离职的好处和坏处

你有同理心吗?

什么叫“同理心”?

说复杂点儿,同理心就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

说简单点儿,同理心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也就是设身处地去感受、去体谅他人。说白了,同理心就是“情商”的一种。

在职场上,同理心就是,领导交办一项工作,你要读懂他的目的、看清他的用意。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给团队成员安排工作时,一再询问“我说明白了吗”“有没有问题”,再三确认后,提交上来的东西仍然答非所问。

所以我在接受任务时,总会向领导确认:你想要的是什么?你的目的是什么?了解这个以后,就可以站在他的角度,有效的帮他解决问题。

同理心就是,在与他人合作时,了解对方的需求和心理,潜移默化的说服对方,双方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想用强势压服别人,通常不好使。

年底离职的好处和坏处

听话,出活

7年前,我和北京交通台的潘久阳聊天,他说“什么叫好员工啊,好员工特简单,就四个字:听话、出活”。这话我一直记着,这是至理名言。

什么叫“听话”?

有句老话叫“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谁是“东”啊?你的直属领导就是“东”,大部分时候,听他的话准没错儿。

根据我的经验,一般来说,领导都比你水平高,起码在一点上是这样:他比你信息更全面、判断的更准确。因为领导更容易接触到更高层,更了解更高层的意图,他知道的你不知道,你在自己的角度上认为“这么做对”,但领导在更高的层面,并不一定这么看。

什么叫“出活”?

就是领导给你的工作,你得按时完成并且汇报总结。如果这个工作要持续较长时间,那么你需要阶段性的给领导反馈。我们经常犯一个错误年底离职的好处和坏处,领导安排的工作,他不问你也不说,黑不提白不提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真过去了?

哪儿那么容易啊!领导都记着呢,你等他问你的时候——“诶小陈,上次安排你做的那事儿怎么样了?”——他就已经在心里给你写上了标签:“不靠谱”。一个“不靠谱”需要用十个“靠谱”来扭转,两个“不靠谱”就很难转变印象,三个“不靠谱”你就没有机会了。

“出活”还有一层含义,就是“超预期”。这个咱们在下一点聊。

年底离职的好处和坏处

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地里受罪

“要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地里受罪”的道理并不难懂。

就是真到受苦的时候就含糊了,有的人会说,我年纪轻轻的为什么不好好享受生活啊?

这种想法很普遍,这本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没什么可说的,一个人想怎么生活都对。但是有一些朋友是在追求理想和享受生活中纠结的,和这些朋友,是可以聊的。

马云曾经说过:我们追求的应是人生的大平衡,而不是一时一日的小平衡(大意如此)。新东方也有一句话说:怕吃苦吃苦一辈子,不怕苦吃苦半辈子。两句话大意相同,值得深思。

年底离职的好处和坏处

能忍多大事儿,就能成多大事儿

有一天加班,晚上2点钟到家,收到老板的一封邮件,批评我工作不到位。

我收到邮件后就很崩溃,还很委屈。于是当即奋笔疾书,回邮件!解释我是如何工作的,我做的如何有道理,我做的如何有效果……写了2000多字。

写完了,我好像冷静了一些,我就琢磨一个事儿:如果我是老板,我对一个员工工作不满意,于是我给他写了封邮件批评他,我想看到的是他洋洋洒洒的解释和辩解吗?显然不是啊!

然后我就突然明白了,于是我把那2000多字都删了,简单回复了一句话,大意是:我会反思工作的问题,然后尽快整改。

两个月后我晋升了。在我的晋升仪式上,我对我老板说起这件事,他对我说:我知道你很委屈,我就是想看看,你在面对委屈和压力时,会有怎样的反应?这体现了一个人的成熟程度。

年底离职的好处和坏处

总躲着领导,你就危险了!

不少人躲着领导,尽量少跟领导说话、绕着领导走。因为跟领导近了事儿就多,不跟领导多接触,事儿少,多清闲。这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如果你想在工作上取得一些成绩,我建议还是应该主动的多和领导沟通。

领导在平时开会时说的多是大面儿上的话,真话、有用的话、有价值的话不一定说。这并不是他不想说,而是没机会说。

有心的员工会随时抽时间和领导沟通、增加私人交流的机会:一起吃饭、一起抽烟、一起上下班、甚至一起打球K歌……通过这样的机会,你可以了解领导对于你的看法、对于工作的观点,这些都有益于你调整自己的工作的方式。

有朋友担心这样做会引起领导反感,其实完全不会,领导们多是孤独的,如果他发现有一个员工虚心向他请教、积极分享工作的思考,他是非常高兴的。

老板也是人,大家用人类的方式沟通,一切会变得简单很多。

年底离职的好处和坏处

帮助别人千万别吝啬

当你正在忙于某项工作时,有同事来向你“求助”,很多时候我们会很直接、甚至粗暴的拒绝,殊不知这样做正在给你今后的工作种下麻烦的种子。

风水轮流转,在一家公司里,大家的工作互相交叉的几率很大,说不定你会用上谁,这些人脉关系需要平时去维护。今天你帮助了人家,说不定明天对方就会成为你的救命稻草,这非常可能。

年底离职的好处和坏处

目标再目标,量化再量化

没有目标的,都不叫工作;没有量化的,都不叫目标。

在接受一项工作时,先问目标是什么;在布置一项工作时,先交代目标是什么。这个不说清楚,都是扯淡。

不想成为蒙着眼睛拉磨的驴?

那么除了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目标外,还得知道你的部门、你的公司的目标,最关键的,你需要知道,你的工作在总体目标中处在什么地位、扮演什么角色。如果你发现,你工作的目标和总体目标关系很小、甚至没有关系,那么你就很容易被拿掉。

辞退员工,或给员工绩效打分“不合格”是很令人头疼的,但其实这事儿并不难。关键就在于事先和每个员工一起制定量化的工作目标,并且随时提醒员工,他的工作是否达到了要求。

没有达到量化指标,辞退或“不合格”是理所当然的事儿,在数据面前,再矫情的人也无话可说。相反,如果谈感觉、聊希望,这事儿就没法办了。

年底离职的好处和坏处

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义务

领导安排的工作,不能说“我做不了”、“我做不到”。

公司请我们来工作,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如果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就没有价值。工作推进中遇到困难,无法继续进行,这是很正常的事儿,我们需要做的是主动寻找答案和办法,哪怕你的办法不妥,那么就去问,但无论如何不能对你的领导说,我不会。

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员工最关键的能力,没有之一。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特别正常,在这时,我们有一项义务,就是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年底离职的好处和坏处

尽量不说“不是我,我没有”

因为这些话毫无作用,领导听惯了这样的推卸之词,丝毫不会为之所动。此时如果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反而体现了一种担当。

即便真是被冤枉了,当场辩解往往也不是最明智的选择,可以先保持沉默,私下找机会和领导进行沟通。这个详见第三条。

年底离职的好处和坏处

“言多必失”死得惨

在公司里,少说闲话,不说是非话,不做是非人。

你就相信一点:你说的每句话,你的老板都会知道。好话可能不一定,坏话则是一定的。还是做个正直的人吧,这样最简单,也受益最大。正直人的原则是:批评当面说,赞美背后讲。

最后

知道什么时候离开

年底离职的好处和坏处

好多同事和朋友和我聊过离职的话题,我对朋友们的建议是,如果你因为觉得工作不爽,那就别离职,因为甭管到哪里,都会不爽:老板不喜欢、同事不可爱、工作太劳累、关系太复杂……

我以我在多家大公司工作的经历担保:几乎所有我工作过的公司,令人不爽的事儿都是一样的。

那么什么时候离开呢?我想,有两种情况:

1、在这家公司,你已经没有上升的空间、无法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了;

2、在这家公司,你已学到足够的知识,可以在新领域或新平台上一展身手了。

【简效考核法八项基本原则】

1、焦点原则:一开始就要求大而全,可行吗?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一步一个脚印!

要找出最有价值、有激励能做到的指标;

2、分段原则;3、交叉原则;4、加法原则;

5、客户原则;6、共赢原则;7、阶梯原则;

8、简单量化易操作原则

温馨提示:以下内容全是精华,如果需要解决考核难题,请务必打印后,仔细研读。我们坚信:有价值,才有进一步的合作。

....................

4、加法原则:很多老板一听,拍脑袋,哎呀,原来搞反啦!一般的企业他最大的毛病就是老板统统都在做减法。什么叫减法?我给你一个月3000块奖金,最高100分,但是最高100分,通常做不到就不断的往下减,你会发现就是减一分,底下人通常都是不舒服。最后,你每一次扣的时候,下面人心里是高兴的还是痛苦的?痛苦的,有意见有抱怨。

我有个客户一听,一拍脑袋,错了,我应该做加法。如果做成加法,每个人的奖金产生差异化,然后每个人都很开心,他做不到,他只会怪自己不争气,而绝对不会怪你。而你用减法,大家都不开心,碍于面子,后面都是九十几分,这老板亏大了。

我在广州有个客户是做纺织机械的。所有的印染印花的进口的最好的面料都是他们做的。这老板怎么做?过去干部通常都是3000一个月,但是这个企业的利润非常可观,为什么,他的技术进步,替代法国的设备,所以这个利润非常高,一个制造行业的,利润有20%—30%净利润,一年做3个亿,不得了。所以,老板决定给大家加,考核,怎么考?说,原来是5000元,现在我给他5000块的考核奖金,但是我考核有,100分是5000元。然后老板惨了,为什么?因为每个人都是九十几分,一个月多拿4-5千,但是工作并没有比过去多做。为什么,因为他那个是在做减法。大家碍于情面,月底都是九十几分。

这老板比较有悟性,一来听,拍脑袋,哎呀,搞半天,我怎么做减法呢,我应该做加法。加法是什么,怎么做,举例,马主任,马经理,你过去拿5000元,我感觉现在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不够,我准备给你加奖金。完全给你加工资也不合适,所以咱们搞绩效考核。说,如果你这个月产量完成到什么程度,给你1000块,如果再完成的好,产量这一项给你1500元,如果再完成的好,产量这一项给你2000元。请问你,他高不高兴,高不高兴?高兴。那好了,如果质量这一项也完成,质量给你800元,再完成的好,给你1200元,再完成的好一点,也给你1600元,我这样讲理解吗?如果成本这项也做好了,你每省1万块,我奖励给你1000块,再做的好,拿1500元,再做的好,拿2000块,再做的好,奖3000元,你这样一项一项的往上加,你会发现,他没做到,他只能怪谁呀?只能怪他自己,我怎么这么不争气呀。月底统计的时候,他能拿多少,谁说了算?结果说了算。既不是他说了算,也不是老板说了算,而是结果说了算。

你会发现,一个公司有几个不同的生产经理或者车间主任,到月底统计的时候,这奖金就差异大了。差异产生什么力?动力!完了后,没有人怪你,他只怪自己不争气。这项我该做的再好一点点年底离职的好处和坏处,达成超越目标。你会发现整个企业就活了。

我们去到很多企业搞考核,一开始跟大家讲,这一项行不行?干部说,这成本现在好难考,我建议不要考。我就跟干部讲,某某干部,你讲的好,我们公司用的是一种加法原则,每一项都给你设定不同的标准,不同的奖金系数,如果觉得你考不了,我们暂时就不要考,如果你觉得什么时候能考,你告诉我或者告诉老板,我们把这一项加进去。

也就是我说告诉你,如果不考一分钱奖金都没有,如果考了,做不到,也是一分钱奖金都没有,不会罚你,但是做到了,就有奖金,这干部就立刻就变,哦,这样的,我考虑一下看能不能考,我这样讲,大家理解没有,一开始他被动的,现在他开始主动了。

一旦把减法变成加法,立刻扭转乾坤。他做的越多,他就拿的越多,然后整个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说,这个老板好,这个老板太好了。我这样讲你们能理解吗?要理解这个思路的区别,一个是做减法,一个是做加法。

那么加法做到一定的时候,做有加有减法。这一项做到了加分,做不到扣分,因为你有很多地方超分的机会。你不能定到100分就是满分,这一项做到了,可能就加10分,有可能加15分,有可能加20分;这一项有可能加8分,加7分,加9分;这一项没完成好可能扣5分。所以,这里加,这里扣,这里加,这里扣,你会发现就开始起作用了。

我们公司就是这样做的。迟到扣5分,你提了个建议加3分,所以到了月底,他到底有多少分,谁说了算,他自己说了算。他拿到150分,他非常高兴,那你高不高兴,高兴,你当然更高兴。他多拿了50分,他一算,他多拿了500元,因此多做了很多工作,可能你企业因此多创造了5万的价值,这个叫做加法原则。

工资是老板发的,奖金是自己赚的。你想让他做什么,就加上什么。一旦设定了标准,他就会往标准去做。现在人的流动性较大,要不要加工资?不要加工资,因为加了工资,到年底时,该做的还是做,不做的还是不做。设考核奖金,让他去努力拿到更多。

过去咱们做的统统都是减法,今天我教你如何做加法。举例,有一次我去到一个客户那里做辅导,有一个项目大家存在差异,我觉得很好考,他说刘老师,这个东西不好考,指标不好弄。哦,我说这样好了,你知道我们都是做加法的,如果你告诉我这项能考,我要给你测算奖多少金额,定多少标准合适;如果你现在不考,那没关系,咱们就暂时不考,什么时候你想好了,咱们再考。哦,是这样的,那我今天晚上回去想想,看看到底有没有办法去考。我这样讲,大家理解吗?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你爱考不考。他想,算了还是考一下吧,考一下,一个月可以弄条烟抽嘛。能理解吧。

我们在很多企业,一开始不搞计划的时候,我就跟老板讲,搞加法原则。什么意思,干部只要当月能做出工作计划的,给你一个模板,能做出来的加200,不做就算了,结果很多干部就照葫芦画瓢,反正应付交差。两个月之后就告诉大家,计划应该怎么做,你看谁的比较好,给他评选,给他奖金。然后两个月之后,就告诉大家,这一次,我们要保证一定的质量,才有奖励。那这样慢慢引导他,他就会逐步给你做好。这就是加法原则。

你比如,咱们做5S/6S,我不搞那么多,就搞一项清洁,搞干净了,我一个星期检查1次,一个月检查4次,4次检查都合格,一个月额外奖励500;做不到,一检查有问题,不奖。这就是加法原则。所以,考核他不是一层不变的。一开始他没有能力考两项,结果有一项做到以后,他会给你讲,老板,我想再加一项,可以。你选哪一项,我算你能创造多少价值,最后给你设定奖励。

所以,我问你,有人考核两项,有人考核1项,有人考核3项,再加上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算下来之后,他的奖金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完全不一样。记住,我全部用奖金制,不给你搞百分制,什么东西可以考百分制?定性指标可以考百分制。

大家说,这些考核方法好不好,简不简单?好,简单。简效考核法总共有8大原则,这只是最初级的第4个原则,另外还有阶梯原则,共识(共赢)原则、简单原则(量化易操作)、客户原则,以及3个注意事项,5大推行办法。尤其是客户原则,特别适合综合部门考核。(未完待续)

我们是长期从事民企的绩效考核管理咨询,走进企业内部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有完整版最前沿、最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案落地工具和管理理念资料,特别适用于解决民企当前考核难以落地的问题,加微信免费获取部分资料:刘老师

年底离职的好处和坏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