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索赔最新规定(职业打假索赔案例)
2024年两会正在召开,多名代表委员关注“职业打假”,并提出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周世虹提出,建议全国人大和相关司法、执法部门尽快修改相关法律规定,统一裁判原则,旗帜鲜明地支持“职业打假人”打假行为。
另一方面,“职业打假人”如何定性,如何规避敲诈勒索,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此次两会,就有三位来自连锁行业的代表委员建议遏制恶意索赔行为。
在短视频拥有近20万粉丝的职业打假博主黄先生告诉九派新闻,自己非常支持对职业打假进行立法,这样既能保护职业打假人的人身安全,也能更好监督行内从业者行为,“如果能立法那就太好了,我做博主以来都发生过很多次冲突,行内也确实有人以勒索为目的。”
全国人大代表刘小蓉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随着法治的进步,我们应该用更加科学、理性的眼光来衡量职业打假的正负面效应,用良善法治积极引导职业打假规范健康发展。”
【1】两会代表委员:健全法治,规范打假
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规范职业打假”一事提出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民革安徽省委会副主委周世虹建议,全国人大和相关司法、执法部门统一思想,尽快修改相关法律规定,在司法审判和行政执法中统一裁判原则,旗帜鲜明地支持“职业打假人”打假行为,并坚持对假冒伪劣产品严格实行惩罚性赔偿。
据新京报贝壳财经,周世虹认为,“职业打假人”是“市场清道夫”,是一种市场监督补充机制,也是一种群众参与机制,只有营造出对假冒伪劣产品人人喊打的局面,才能对欺诈形成震慑。
政协委员周世虹关注“职业打假”议题。图/网络截图
另一方面,三位来自连锁行业的代表委员在此次两会上共同提出要遏制恶意索赔行为。据《经济观察报》,全国人大代表、湖南佳惠董事长李小红,全国政协委员、合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洪明基和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来伊份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郁瑞芬指出,公司化运作的“知假买假”与“主动造假”的恶意索赔行为严重扰乱了市场经营秩序,增加企业经营负担,强占行政司法资源,同时也败坏社会风气。
三位代表委员指出,恶意索赔行为主要具有团伙化运作、职业化运作,造假构陷企业违法,以自媒体曝光威胁等方式反复获得不合理赔偿等特点,这种索赔通常是小额、多频的。为此2024年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索赔最新规定,他们建议应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国家立法明确恶意索赔行为认定标准,优化消费投诉举报处置机制,并在行业内共享恶意投诉举报异常用户名录。
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兴海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小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法治的进步,我们应该用更加科学、理性的眼光来衡量职业打假的正负面效应,用良善法治积极引导职业打假规范健康发展。”
她表示,部分“职业打假人”利用法律规定中的惩罚性赔偿规则,对商家进行高额索赔甚至恶意诉讼2024年职业打假人知假买假索赔最新规定,其行为违背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精神,可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而对于索赔数额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且索赔手段属于法律规定维权途径的“职业打假人”和职业打假行为,应当予以鼓励和支持。
【2】职业打假博主:支持立法,能更好保护我们
“如果真的能立法,那肯定是更能保护好我们自己。”在短视频平台拥有近20万粉丝的职业打假博主黄先生告诉九派新闻。在他看来,设立职业打假相关立法,最关键的是能保护自己。
黄先生从事职业打假博主已有半年时间,他打假的范围涉及各个行业,包括餐饮、旅游、购物等。其介绍,职业打假博主与商家发生冲突是常有的事,比如肢体冲突,还有些商家则选择将其告上法庭。
2023年12月,某城市一家餐饮店便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黄先生起诉至法院。黄先生记录了这段经历,并制作短视频发布,收获了五千多点赞。评论区内,一些网友对商家的欺诈行为表示不满,但也有一些网友认为这是博主在“恶意敲诈”,“勒索不成,直接给人曝光了。”最后法院判决黄先生胜诉。
黄先生发布的打假某市餐饮店短视频。图/网络截图
对于这些评论,他并不做过多解释,“就像我和相关部门沟通时一样,我们不可能断章取义说一个商家有问题,一定是拿到了完整的证据链,充分证明这个商家有问题的情况下,我们才会发布相关短视频,而不是所谓的恶意歪曲。”
积累更多经验后,在操作新的打假方向时,黄先生会更加谨慎,提前翻阅学习相关的法律条文,并尽量完整清楚地记录整个事件,“一定要把我们手头的证据固定充分。”
还有一些职业打假博主遭遇个人信息泄露,甚至收到威胁信息。此前,在短视频平台拥有千万粉丝的美食类打假博主泰先生(化名)告诉九派新闻,有粉丝私信他,称他在某些网站和群聊内被人“悬赏”。“还是挺害怕的,我当时就去报警了,但是回了家还是会不安。”他说。
【3】消费者:莫让“假打假人”扰乱市场
九派新闻注意到,对于从立法角度规范职业打假行为,大多消费者持支持态度,认为规范立法既能有效遏制商家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也能规范职业打假人的行为,避免敲诈勒索。
但也有人担心,打假涉及生活方方面面,要具体落实似乎还有一定难度,“比如去火锅店吃饭,如果有头发丝,那么没吃之前应该录制视频翻找才算。但如果商家没证据证明是别人放的,商家就直接罚。这种情况怎么处理呢?”
黄先生坦言,在职业打假圈确实有人会敲诈勒索商家。其介绍,一般打假分为线上和线下两种。相对线上发布短视频或开直播的打假博主,线下打假博主的空间更大,“这种可能就是以索赔为目的,比如‘打假’完这几家商家,就不出来了,线下打假也没人知道。”
职业打假人被商家以“敲诈勒索罪”起诉并不少见。《中国新闻周刊》曾报道00后职业打假人陈之强被起诉一事。陈之强在接受采访时承认,“打假”的确是为了挣钱。不到一年时间,他便获利十几万,这是他打假800多名商家后获得的金额。
随后,他被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法院认定是在利用“部分商家考虑诉讼成本高,担心被进一步抹黑而私了心理”,法院将他的“犯罪线索”移交公安,以敲诈勒索罪立案。2022年3月16日,徐闻县公安局出具拘留通知书,陈之强涉嫌敲诈勒索被刑拘。
职业打假人的收入来源在哪?黄先生告诉九派新闻,目前他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平台的作品分成,“说实话,做打假博主的流量确实不低,才半年时间,我的粉丝已经有十几万了,现在每条视频的点赞也上万。”后续,他也考虑接广告。有些商家会主动找上来,称可给一笔钱作为“封口费”,他表示明确拒绝,“这样的事我是肯定不会干的。”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