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法律理论(法律理论基金有哪些)


上海君澜律师事务所 俞强律师

正文:

六月某百亿私募旗下多只地产基金进入清算程序的消息引发市场震动(注:事实背景已脱敏),仅上海地区金融法庭本月已受理相关案件37起。笔者团队近期处理的3起私募基金退出纠纷中基金法律理论,有两个核心问题高频出现:底层资产严重折价时的处置困境、管理人未尽勤勉义务的责任认定。现结合实务案例展开专业解析。(注:数据及案例均经过脱敏处理)

【案例1】医疗投资基金清盘争议

某医药类股权基金到期未能顺利退出基金法律理论,投资者发现拟上市标的因财务造假被否,底层资产估值从预估8亿骤降至不足2亿。管理人主张"商业风险自担",但投资者发现其2019年基金路演材料存在夸大技术成熟度的表述。(对应民商事审判理念:管理人信息披露义务的边界认定)

实务焦点分析:

① 何种程度的信息瑕疵构成重大遗漏?查看基金业协会《私募投资基金备案须知》,我们发现管理人对核心技术风险的揭示若落后于工商登记变更达6个月以上,可能被认定存在过错。

② 处置方案协商僵局下,建议投资者及时申请保全底层资产股权,防止低价转让损害退出权益。

【案例2】住宅项目股权回购纠纷

开发商关联方承诺溢价回购的产业基金因房企暴雷触发违约。争议点在于回购协议中的"项目竣工验收"是否达到回购条件。投资者发现基金账户资金已遭挪用支付其他项目工程款。

专业处理建议:

① 立即核查基金份额登记系统信息,确认资金划转合规性

② 对交易对手方启动"刺破公司面纱"诉讼的准备,重点收集资金混同证据

③ 依据《私募条例》第25条督促托管行履行监督义务

【实务应对三要素】

根据近期上海金融法院发布的类案审判指引,建议投资者采取"三维防御策略":

退出方式法定化把控(重点核查基金合同附件是否有合规清算条款)

处置进程痕迹化管理(要求管理人每月披露资产处置进展的影像证据)

责任主体穿透化锁定(通过企查查检索管理人与项目方的关联交易记录)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某些基金合同中的"特别清算条款"可能将决策权过度让渡给投决会,建议在咨询专业律师的前提下,通过持有人会议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

您在基金退出过程中遇到过哪些棘手问题?关于底层资产核查、管理人追责等私募基金法律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笔者团队深耕资管领域争议解决9年,将选取3个典型咨询给予专业建议。(注:符合《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的咨询引导)

基金法律理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