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折扣店货源(零食货源折扣店是正品吗)


零食折扣店大多数产品都是常温食品,需要冷藏的商品也大多为饮料、牛奶,普通冰箱就已经够用,不需要人工时时刻刻更换短保产品。常见的零食折扣店夫妻两人就可以运营下来,从人效上看也是高于便利店的。零食折扣店大多是位于低线城市的街边,这也使得其租金成本低于需要优质点位的便利店。

整体计算下来,零食折扣店的加盟成本在30万元~50万元左右,而便利店的加盟成本则在60万元~120万元之间。更低的资金门槛,也使得零食折扣店在下沉市场快速开花结果。

与此同时,资本也开始推波助澜。2021年5月,零食很忙拿下了由红杉中国、高榕资本、启承资本、明越资本共同投资的2.4亿元A轮融资;赵一鸣则在2023年2月拿到黑蚁资本和良品铺子1.5亿元A轮融资。

两家企业在拿到融资后的半年之中,均新增了上千家新门店。

零食折扣店货源

低价背后的秘密

在价格上,综合媒体报道,折扣零食店的售价比传统渠道低大约20%~30%,但毛利率却能保持在18%~20%。在利润率上,华西证券估算零食很忙的门店利润率水平在6%~8%左右;赵一鸣在2022年、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率也达到了3.2%、2.7%。

保持低价的同时,依然留有一定的利润空间,这就涉及到了零食折扣店商业模式的核心问题:它凭什么能把价格做到这么低?

一方面,零食折扣店与良品铺子、三只松鼠、百草味等零食品牌有着模式上的不同。

后者走的是“品牌+渠道”的路子零食折扣店货源零食折扣店货源,商品采用的OEM的贴牌模式,整体运营成本较重,但产品又落入同质化的局面。渠道上则是电商+线下门店的双重布局,在一定时期中吃到了电商的红利,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也都存在着营销费用过高的问题。

在高昂的运营成本下,它们需要更高的毛利率来支撑,这也使得其商品的售价普遍偏高,又难以降价。

零食折扣店只有线下渠道,其发展逻辑在于吸引加盟商进入,快速开店。加盟商分摊了经营、资金的风险,商业模式更轻,也省掉了许多营销成本。

不同于市场上已经存在的“十元店”,零食折扣店的选品更聚焦于零食这个细分品类。

以大卖场为一个整体,可以切分出日化、生鲜、酒水、零食、蔬果、粮油等多个品类。其模式的逻辑在于大而全,尽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但是,这也使得大卖场模式效率低下,运营成本高昂。

据资深零售分析师王国平透露,正常超市的整体毛利在20%左右,有的品类毛利很低,如生鲜,毛利只有10%左右。但零食、炒货都很高,尤其是散装的零食糖果,毛利可以达到60%。对很多超市来说,零食、糖果、炒货都是用来拉高整体毛利的重要品类。

“零食折扣店相当于把超市里利润最高的部分剥离出来,独立开店。”王国平说,“即便只保留30%的毛利,那也比超市的20%整体毛利要高很多。”

从零食行业来看,王国平表示,国内许多零食品牌实际上都没有很强的话语权。这是因为国内在零食品类上的供应十分充足,竞争十分饱和。一个零食的细分品类,就能够在中国找到上万家工厂,数十万个同类型产品。

这也使得零食行业整体来看有品类、无品牌,大多数零食企业对渠道的控制力度并没有饮料、乳品、日化产品那么强。一个快速发展的渠道,面对零食企业,往往有更高的议价权。

采购模式也是零食折扣店能够做到低价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零食折扣店多大采用现金直采的模式。

在零售行业中,无论是便利店,还是传统商场,都与供应商存在着账期的问题。在行业中,许多零售商对外宣称其账期为30~45天,“但实际上可能拖到了75~90天。”潇潇透露。

也是因为账期的问题,许多厂商并不愿意承担可能的坏账风险,两者中间也就引入了经销商、代理商这个群体。其在这个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在厂商没有能力做渠道铺排的情况下,负责帮厂商铺渠道、配送货品等;二、承担坏账风险,如垫资、现金购货等。

同时,经销商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赚取商品加价后的利润。这也使得许多商品到了零售商手中时,价格已经加过一次或多次。并且,这些渠道也常常存在进店费、条码费、店庆促销等,这也让供应商给商场、便利店的供货价会给得更高,在售价上也就很难降下去。

零食有鸣的创始人李澍雨在一次分享中,以零食中市场最大的品类烘焙来举例。假设一斤面包假设它的出厂价是10块钱一斤,生产成本最多占40%,企业成本和流通成本大约20%,销售成本在15%,厂家利润25%,这是出厂价格的成本构成。

零食折扣店采取了和厂家直接现金直采的模式,也不存在其他额外费用,尽可能地去掉了经销商,降低工厂销售成本。在商品的售价上,便可以做到更低的价格。

支撑现金直采的前提是更高的周转效率。谭志旺透露,部分零食折扣店每月可以实现3~4次周转。而其他业态普遍为90天周转一次。

事实上,现金直采已经成为了当前许多零售业态逐渐尝试的模式。在日前的盒马供应商大会上,盒马就与多个大品牌商签订了上亿元的直采订单。

但是潇潇认为,账期问题短时间内还“积重难返”。这是因为在过去的发展中,商超、便利店等已经与各个采购环节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利益链条,牵一发而动全身。即使零售商想要推动大范围的现金直采,许多品牌商、经销商都不愿意,还需要时间的缓冲。

零食折扣店货源

杠杆撬起来了

在今年,李柯发现,越来越多的品牌商愿意在零食折扣店的谈判桌上坐下了。

多个行业人士表示,在2020年之前,零食折扣店都没有进入到各大品牌商的关注范围。过去行业中的折扣产品,大多是临期产品,有的商超自己设立折扣货价出售,有的就流入到了线上电商渠道,做优惠活动。

“当时绝大部份厂商对折扣零售这个事情看不懂,它虽然增长很快,但是会打乱他们的价格。”谭志旺说,“行业的上下游厂商甚至偏否定、负面(的态度)。”

在资本推动、大量门店开业之后,头部零食折扣店也开始具有了规模优势。财务数据显示,2022年度,零食很忙实现营业收入43.02亿元,2023年上半年达到37.81亿元。在这个规模下,部分大单品一年的销售额能够达到上千万元。

以规模做“杠杆”,零食折扣店开始撬动起了更多的资源,渠道的零供关系,逐渐从卖方市场变为了买方市场。“原来一款产品一个月可能就进货几百箱,厂家不理我们,但是后来一个月就可能是几万箱,厂家也开始重视我们这个渠道了。”李柯说。

就在前不久,他们谈下了星巴克瓶装咖啡的特供价格。此外,每个月还有几百家中小厂商,带着几千款产品找上门来。

据华西证券研报,厂商给零食折扣店供货时,其毛利率在15%~20%之间,供给商超的毛利率则在20%~30%。虽然前者的毛利率更低,但直采模式下,可以省去营销成本、渠道成本等。受访的多个行业人士、分析师认为,对许多生产商而言,这样赚到的利润更稳定。

对于零食、饮料中的“硬通货”,如德芙、奥利奥、可口可乐、红牛等大牌产品,零食折扣店能拿到的供货价折扣力度并不高。潇潇算过这类产品的进货价和售价,以及整体的运营成本,她发现零食折扣店在这些品类上几乎不赚钱,甚至还在贴钱。但它们是门店中必备的“引流款”。整体来看,拉高毛利率的依然是非头部品牌的商品。

大品牌商依然担心被折扣店扰乱价格体系,许多采取了特供的模式,即改变产品的包装、规格等,使供给折扣店渠道的产品价格无法与其他渠道比较。以盼盼为例,其很多单品,针对不同渠道推出了不同规格的供应模式,分渠道、场景做定制化。如山姆,盼盼提供大规格的家庭装的,对零食折扣店就是20克、50克的“手抓包”。

有些品牌不愿意“服软”,但零食折扣店也越来越容易找到替代的品牌。

行业人士透露,在早期,零食很忙的门店中有农夫山泉的矿泉水产品,正常渠道售价2元,而零食很忙只卖1.1元。而这无疑破坏了农夫山泉的原有的价格体系,农夫山泉因此拒绝与零食很忙继续合作。

“我们找了怡宝。”该人士透露。“对消费者来说,都是矿泉水,没什么区别,也不会有什么人非要喝农夫山泉。”

“他们确实不喜欢(零食折扣店渠道),但是没办法,今天这么多渠道都下滑,他(厂家)又要卖货、追求增长,这是他们的命门。”谭志旺说。

零食折扣店货源

搅局者,先立后破?

撬动了上游的供应链资源后,势头凶猛的零食折扣店也开始冲击整个零售行业的“游戏规则”。

潇潇告诉我们,在湖南整个零售行业都开始了折扣化。她以百岁山矿泉水举例,便利店的百岁山售价为4元,而零食折扣店兴起以后,百岁山的价格直接降到1.8元,最后导致便利店不得不跟着降价。

百岁山的案例并非是个例,在乳制品领域,多个大单品也开始了降价。潇潇观察到,过去蒙牛“特仑苏”的售价能够卖到65元一箱,而今年大量渠道售价降到了49元,极端时做促销,39元也卖。

同时,特仑苏的出货价也从之前的46元左右降到了42元左右。她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乳业自身的不景气,另一方面也有渠道降价倒逼品牌商降价的原因。

问题是,便利店最起码需要保持25%以上的毛利率才能够维持盈亏的平衡,在折扣化的大势下,便利店显然玩不过其他渠道。在今年,潇潇的团队开始了整体转型,其转型方向就有社区店和折扣店。

被倒逼的不仅是潇潇所在团队,还有整个消费零售行业。多家传统商超开始折扣化转型,在价格上向折扣店靠拢。据王国平介绍,在福建,已经有连锁超市在一些单品上做倾销,与周边的零食折扣店打起了价格战。

“他们(零食折扣店)是加盟商,如果连续六个月亏钱,可能就关门了。”王国平判断,超市采用这种方法,定点跟某家零食折扣店打价格战,后者是没有办法抗衡的。

对零食折扣店来说,挑战不仅来自于外部,还有行业自身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行业内部,局部的价格战已经打响。日前,一位山东潍坊的抖音网友发布了一条视频显示,其家附近的赵一鸣零食和好想来,除部分商品外,一律4.9折,这相当于在原本已经是折扣价的基础上,再打了半折,一时间引发了市民排队。

这也让越来越多加盟商表示难以赚钱,开业不久即亏损,门店转让也十分困难。此前有媒体报道,一些县城的零食折扣店毛利率从初期的18%被不断压缩至8%。潇潇从其加盟了零食折扣店的朋友处了解到,其门店日流水大概在8000~15000元左右,每个月下来有一万元左右的利润。还有很多加盟商这点利润也没有。

行业的参与者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11月,“零食很忙”与“赵一鸣零食”正式宣布进行战略合并。我们询问了多个零食企业相关人士、投资人获知,两家企业当前的重点市场分别在湖南和江西,近年来的扩张使得部分区域有所重合,部分高重合度的区域“打”得不可开交,不断降价。

合并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贴脸”竞争。并且,合并后两家企业门店将整体超过7000家,以此规模去与品牌商谈直采,将有更大的议价权。

此外,业内也早已打响了“兼并战”。万辰集团整合了旗下陆小馋、吖滴吖滴、好想来、来优品四大品牌,统一合并为“好想来”,成为了这个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爱零食也拿下了胡卫红、恐龙与泰迪、零食泡泡四大零食品牌;零食舱在近期也战略整合广东连锁零食么么。

不过,在爱零食创始人唐光亮看来,合并、并购并不是企业的加分项,合并之后内部的问题没有解决,可能更难以给到高的估值。

“之前三年某区域有50家门店的品牌可能值3000万,2023年某区域有100家门店的品牌才值3000万,打了五折。到了2024年,某区域有100家门店的品牌可能不会很值钱。”他说。

对零售行业而言,规模是最好的杠杆。但同时,过分追求规模而忽略修炼“内功”,也是许多零售商快速衰败的重要原因。零食折扣店走过了萌芽期和高速发展期,到2024年,或许更需要沉淀下来,进一步整合供应链,面对更为严酷的行业内外竞争了。

新闻热线&投稿邮箱:

。END。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