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崩溃的威胁(电影崩溃危机)
美债,这个曾被视为全球最安全的避险资产,前段时间遭遇前所未有的抛售潮。从美股到美债,再到美元,市场出现了罕见的“股债汇三杀”。
10年期美债收益率一度突破4.5%,美元指数跌至新冠疫情以来的最低点。华尔街的精英们从未如此悲观,美国前财长耶伦甚至公开喊话:“中国可别卖美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也坦言,当前局势是50年来未曾见过的。美债抛售到底是怎么回事?它为何可能拖垮美元?
先从最基本的问题说起:美债和美元的关系是什么?很多人以为,美元是美联储随便印的金融崩溃的威胁,财政部发点国债,美联储开动印钞机,钱就哗哗流出来了。
听起来简单,但现实远没这么随意。货币的本质是什么?简单来说,它是银行对社会的“欠条”。假设你卖了一天煎饼果子,赚了100块,存进银行,银行给你一张100块的存单。这张存单是银行的负债,而你那100块现金,就成了银行的资产。
为了保证这张“欠条”靠谱,银行需要抵押物。过去,抵押物通常是黄金、白银,现在可能是债券、外汇等。没有抵押物就乱印钱,货币就会贬值,变成“冥币”,引发通货膨胀。
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里,抵押物是什么?截至2024年6月,美联储总资产约7.2万亿美元,其中美债占4.8万亿(67%),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一种机构债券)占2.3万亿(32%),还有少量黄金等资产。
美债是美元的“定海神针”。相比之下,中国央行(央妈)的资产主要是外汇储备(占50%以上),国债只占5%左右。这是因为中国是贸易顺差国,赚了大量美元,外汇储备成了人民币的“锚”。而美国长期贸易逆差,外汇储备稀少,黄金也不够用,美债就成了美元的支柱。换句话说,美债崩了,美元也得跟着遭殃。
为什么美债能成为美元的抵押物?这得追溯到1971年。之前,美元靠黄金背书,布雷顿森林体系让美元与黄金挂钩。但到1971年,美国的黄金储备从占全球的四分之三跌到20%多,继续用黄金撑美元,美元必崩。
于是,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谁来接替黄金?不是石油(石油只是巩固美元国际结算地位的工具),而是美债。这一转变的幕后推手是保罗·沃尔克,尼克松的财政部副部长,后来成为美联储主席。
他的老师罗萨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提出,美国作为全球最强国家,美元应成为世界货币,发行美债吸引全球资本,就能避免黄金流失。当时,美国制造业占全球40%,经济实力雄厚,偿债能力毋庸置疑,罗萨的设想顺理成章。
沃尔克上台后,将这一理念推向极致。美联储通过买卖美债,控制美元的投放和回流,美债逐渐成为美元的“隐性锚”。虽然美国法律没规定美债必须是抵押物,但市场信任美债,全球买家蜂拥而至,美债的信用不断扩张,美元也顺势成为世界货币。
但这也有代价:美国必须输出美元,变成贸易逆差国,制造业外流。1971年,美国首次出现战后贸易逆差;到1980年代,逆差爆炸式增长,制造业加速流失。全球化加剧了这一趋势,世界需要更多美元,美国逆差也越来越大。
美国吃亏了吗?其实不然。美联储通过加息和降息,操控美债收益率,掌控全球资本流动。加息时,美债收益率上升,资本回流美国,发展中国家因资本外流而经济衰退。降息时,美债收益率下降,美国趁机发行低息长期国债,廉价美元涌向海外“抄底”。
2008-2014年降息周期,10年期美债收益率最低跌至1.8%,美国发了1.8万亿30年国债和7.5万亿10年国债,海外买家接盘了4.8亿超低息美债。等下一轮加息,发展中国家手头紧,抛售美债还得亏本。这种“剪羊毛”的套路,让美国赚得盆满钵满。
但美债的信用,真有那么牢靠吗?
答案是否定的。首先,美国财政赤字是个大麻烦。2001年后,美国政府花钱如流水,军费、金融救助、疫情补贴,样样烧钱,却没投到生产力上。中产阶级萎缩,税收基础被削弱,大企业又不愿多纳税,财政赤字越滚越大。目前,美国国债规模超36万亿美元,每年利息支出就超1万亿。开源节流屡屡失败,投资者开始怀疑美国的偿债能力。
其次,美国滥用金融制裁伤人伤己。美债是各国外汇储备的重要资产,买美债看中的是安全性和流动性。但美国动不动就冻结他国资产或威胁踢出SWIFT系统,俄罗斯、伊朗金融崩溃的威胁,甚至1950年的新中国都中过招。
这让各国心寒,纷纷发展双边货币协议和替代结算系统,减少对美元的依赖。美元需求下降,美债买盘减少,价格下跌,美国发债成本上升,可能无法靠新债还旧债,债务危机一触即发。
第三,美联储的暴力加息让很多国家吃不消。1980年拉美债务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都与美联储加息有关。各国不想再被割韭菜,开始外汇管制、强制结汇,阻断美元回流。第四,美债越来越脱离实体经济支撑,靠美联储和财政部联手“哄抬”价格,制造紧俏假象。但各国央行不傻,早就开始减持美债。
2011年,海外买家占美债持有量的50%;到2024年,只剩25%。中国从2015年起抛售约5000亿美债,日本2022年起抛售2000多亿,俄罗斯2018年起清仓1700亿。目前,海外持有美债约3.5万亿,主要买家是中国(7600亿)、日本(1万亿)、英国(7000亿)等。
这场美债抛售潮的导火索,是特朗普的关税战。4月2日,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引发市场恐慌。美股三大指数暴跌,美债被抛售,美元指数跳水。特朗普的算盘是:先戳破股市泡沫,资本回流美债避险,推高美债价格,降低收益率,再趁机发行低息国债,省下利息开支。
比如,10年期美债收益率从4.4%降到3%,10万亿国债每年可省1400亿利息。但现实狠狠打了脸。各国对关税战早有怨言,特朗普的高压政策彻底点燃了情绪。日本、欧洲等盟友减持美债,印度、越南等新兴市场也失去信心。市场预期美国将陷入严重通胀,资本流向黄金和欧元。
更戏剧性的是,有人故意给特朗普“下马威”。市场称这种行为为“债券义勇军”(Bond Vigilantes),通过抛售美债警告政府。日本被怀疑是幕后推手。4月17日日美会谈前,日本首相石破茂态度强硬,拒绝妥协,甚至有议员建议用美债作为谈判筹码。据日媒分析,日本机构可能在抛售当天大量卖出美债,导致对冲基金爆仓,美债价格暴跌。
这场风暴的后果,可能比想象中严重。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警告,特朗普的关税战可能引发比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或2008年金融危机更大的灾难。
为什么?美债的买家主要是顺差国,它们赚美元盈余才买美债。特朗普的关税战旨在消灭贸易逆差,但这等于自毁美债的海外市场。没有买家接盘新债,美国借债印钱的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如果3.5万亿海外美债被抛空,全球对冲基金爆仓,美债防线崩塌,美元生态系统将解体,引发全球通胀爆炸和经济衰退。
美国靠美债和美元建立了金融霸权,但霸权的基础是实体经济。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真实价格。如今,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债务高企,美元的信用岌岌可危。
反观中国,发电量占全球30%,制造业增加值全球第一,人民币若与生产力挂钩,将重拾建国初期的独立性。1950年,陈云用米、棉等物资锚定人民币,成功治理恶性通胀。未来,若中美脱钩,人民币或将回归生产力本位。
这场美债危机,可能是美元霸权的转折点。特朗普或许想救美国,但他的政策可能加速美元的衰落。未来,美元或将引入比特币等新资产作为抵押物,而中国则可能以生产力为锚,重塑人民币的全球地位。无论结果如何,这场风暴提醒我们:财富的本质是劳动,任何货币体系,终将回归生产力的根基。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