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24条特别措施”加速实施(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


1月26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关于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下称《意见》),标志着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正式发布。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4条特别措施全部与深港深度融合、深圳进一步国际化、加强内外经济循环等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相关,反映了中央赋予深圳在这些方面重要的、升级的历史使命。”

肖耿称,这次中央两部委提出的24条放宽市场准入措施为深圳迈向 “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的改革开放及粤港澳大湾区深度合作互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圳“24条特别措施”加速实施

《意见》涉及到金融领域包括4条:提升农产品供应链金融支持能力,推动深港澳地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提升贸易跨境结算便利度,优化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市场环境。

在肖耿看来,以农产品供应链链为切入口,探索数字人民币的跨境使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深港之间的食品与农产品跨境交易十分活跃,两个超大型世界级高收入城市居民对食品的种类、质量、鲜活度等要求非常高,大型电商平台与中小企业已经形成一个复杂的食品与农产品供应链体系深圳“24条特别措施”加速实施,非常需要更高水平的供应链金融来支持。而探索数字人民币在跨境供应链金融领域的应用将显著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安全性、及风险管理水平,是确保内外循环高质量衔接的一个核心竞争力。

《意见》还包括开放与对外经济往来相关的业务,如第6条中推动深港澳地区保险市场互联互通,及低第7条中提升贸易跨境结算便利度。

在肖耿看来,这些措施将为内地、香港、及跨国企业带来更多的投资与营商机会,降低跨境业务的交易成本。保险业的一个特性是需要尽可能大的但有共同活动范畴的群体来共担小概率事故的风险。而深港与大湾区的城市群之间就有许多潜在的可以互联互通的保险业市场,这个领域的互联互通探索成本低,风险小,收益高,而且可以为其它金融产品的互联互动与国际化积累经验。

《意见》提出,提升贸易跨境结算便利度的措施,提出支持境内银行制定供应链优质企业白名单,优化供应链核心企业对外付款结算流程,研究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

对此,肖耿指出,国际与深港跨境供应链深圳“24条特别措施”加速实施,一直是深圳的强项,但是外汇管制提高了这个行业的经营成本,特别是在跨境服务贸易与复杂供应链方面。通过优质企业白名单的方式给予企业更多的跨境供应链活动支付与结算自主权,可以大大降低企业支付结算成本,在数字监管技术比较成熟的情况下,风险也不高。

《意见》还以城市大型公共基础设施为切入口,优化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市场环境。

肖耿指出,这非常符合深圳和大湾区面临的机会与挑战。深港作为世界级大都会,吸引了大量世界顶尖人才及人口流入,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一直旺盛。但是,一国、两制、三种货币不仅在制度上限制了生产要素在深港澳之间的流动,也间接地制约了大湾区城市群之间互联互通大型基础设施的提前投资。低成本、高效率、可持续地投资超大型世界级城市群的公共基础设施是一个世界级难题,深圳在这个领域的成绩是有目共睹,但未来人口流入及国际化的压力需要深圳进一步提升高质量建设与维护公共基础设施的能力,推动REITS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有可能是一个突破口。

“深圳的金融业在这些放宽市场准入的领域已经领先其它城市,应该有实力和能力落实这些措施。深圳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如何与相关的监管机构协调,并确保深圳的经验未来是否可以在全国其它城市成功复制。”肖耿说。

重磅!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发布

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解读①业内:24条措施“实实在在”,利好产业

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解读②丨学界:希望深圳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上有所突破

深圳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解读③丨大湾区联通加速,行业倍感“鼓舞人心”

【记者】谭冰梅

【作者】 谭冰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