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共享厨房经营模式(共享厨房经营理念)


图片

共享经济的明星项目——共享单车行业上演大败局之后,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共享经济的热度。当前共享经济领域的一个新品类——共享厨房依然备受资本关注。

近年来,互联网对餐饮业持续渗透、赋能,推动外卖行业高速发展。共享厨房的商业模式也在加速外卖行业的发展。所谓的共享厨房,是租商场的场地,分割成十余个厨房租给餐饮商户,方便餐饮商户提供外卖服务。

最开始,盒马出现时,被称为“怪物”、“四不像”。不像,是相对于现有的存在及认知而言的;怪物,换个说法就是新物种。

有谁规定“超市”必须这样开、那样开吗?不墨守成规的,还有美团的无边界,不给自己设置条条框框,所有的行为、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完善自己的生态链,补足自己生态链上的短板。

图片

目前,很多商场里的餐饮商户是“流量利用型”,依赖于商场的人流量;而外卖行业是“自带流量型”,共享厨房不需要商场内的好位置为他带线下流量,而是通过互联网的外卖服务引入流量。

有的餐饮品牌主要是做堂食的,有的餐饮品牌是专门做外卖的,入驻吉刻联盟以后,我们会给他们提供厨房设备、线上代运营、对接供应链等服务。

目前与共享厨房合作的各大外卖餐饮品牌,以及针对外卖行业的创业餐饮品牌,共享厨房会给所有入驻的商家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卫生营业证、消防证等证照。

对商户来说,节约成本和提高利润很重要。如果是开门店,转让费、专修费都很昂贵,并且需要很长期的周期。如果是在我这,只需要进场费和租金,五天就能开店,可以帮助商户节约成本和提高效率。

从当前的共享厨房案例来看,看起来是一门不错的生意。

传统餐饮业的运营成本高收益低

这些厨房通常是买入或者租赁于那些陷入困境的商务空间,随后为其配备餐厨设施,然后再出租给专门做外卖的食品和饮料企业。

图片

他们还为外卖餐饮公司研发相关软件,帮助他们管理后台运营系统,并整合外卖配送平台。

通过生产和管理的集约化,它降低了餐馆老板的场地租用、人力、运营等诸多成本,这是一种低成本的外卖创业方式。

共享厨房不做堂食,不设餐椅

共享厨房与传统餐馆不一样的是,它只做外卖不做堂食,也不设置餐椅,商家出餐后会由传递员将餐品送到“膳食分装间”,会由专门的外卖打包员进行打包,放置到统一的取餐窗口,方便外卖送货。

它服务的对象是中国广大的外卖用户,这个市场规模足够庞大,而且还在持续增长。

根据彭博社数据指出,中国的食品外卖市场规模已经高达370亿美元,2016年使用在线点餐服务的中国人多达2.56亿,而且该数字有望在2019年增至3.46亿。

图片

而在中国,外卖兴盛的城市也是租金高昂的一线城市,为了节约租金和其他成本而选择做外卖为主的商家,选择共享厨房也是一种可行的经营思路。

但问题是,这种模式虽然帮助外卖商家降低了成本,但成本都在共享厨房自己身上。

共享厨房选址对地段依赖比较严重。

图片

需要一流商圈外卖消费人群覆盖广的区域,服务于3公里以内的居民,在选址上既不能离社区太远,也不能开在社区里面。

如果规模化扩张带来的不同区域、地段的人流不一样,带来的收益与外卖频次不一样,它的营收增长受到地域性的影响比较强。

当前需要考虑的是,共享厨房本身依赖空间租用的盈利模式是否能够支撑它的正常的商业运营。“共享厨房”管理是否规范,是否能降低外卖行业此前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提升外卖生产到配送的效率?

外卖目前大致可以分为开店、采购、订单、生产和配送五个环节。

而当前共享厨房的模式事实上并没有从外卖环节效率来入手优化,所谓增值服务部分,噱头大于实际。

如果我们去梳理当前的共享厨房的模式会发现,当前的共享厨房更多是物理空间上的共享,商家可以通过共享厨房开店拿证上平台(“共享厨房”会为商家们提供统一的营业执照和相应的餐饮设备,相比较于店面租赁,共享厨房有低成本投入优势)。

图片

但供应链采购与外卖订单以及生产依旧是原有模式,配送也是蜂鸟、美团专送或者达达。

说到底社区共享厨房经营模式,它在效率变革层面依然没有摆脱当前的外卖模式。也就是说,对入驻商家来说,如今外卖平台竞争激烈,各种流量和活动的费用依然不能省。

图片

如果再现实一点说,共享厨房模式也可以看成是升级版的美食广场。

图片

在目前来看,国内外共享厨房仍是起步阶段,它们面临的问题还很多。

企业是否满足商户多维的服务需求?

除了实体运营中面临的问题外,企业是否满足商户多维的服务需求?

共享厨房模式能否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因为由于共享厨房经营者本身是需要大量商家入驻来收租盈利,因此很难对商家进行完整的资质审核,某种程度上也为一些不具备资质的经营者提供了机会,给无证小作坊提供了便利。

图片

而早前也业内人士透露,共享厨房也不断出现因消防、证照缺失、食品安检不过关、污水油烟排放不达标等被迫关店的现象。

这其实也与共享厨房并没有改善原本供应链的效率与质量相关,没有严控到商户在采购、加工、出品等环节的问题。

商家后续成本过高

行业内人士提到,包括公摊费、税费、垃圾费,烟道清理,灭蟑、燃气改造等等,可能还存在收费虚高等问题。

也就是说社区共享厨房经营模式,共享厨房并没有真正降低商家的经营成本。

而商家收入过于单一,抗风险能力差,导致入驻商家的流动性过快,也给共享厨房经营者带来了营收不稳定的风险。

没有脱离共享租赁的盈利模式局限

共享厨房当前的模式更类似于二房东收租,并不是像滴滴、爱彼迎那种闲置物品或服务的分享,而是类似于共享单车的租赁。

它没有脱离共享租赁的盈利模式局限,这意味着在快速规模化的过程中难以降低成本并形成自身的壁垒与护城河。

这意味着后来的竞争者是可以通过资本烧钱批量复制的,虽然通过门店扩张带来的门店壁垒不失为好的发展方式,但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盈利模式和监管能力,并加速核心竞争力与护城河的打造。

图片

如何通过提供数据分析等收费服务来提升盈利能力,通过通过大数据服务来帮助商家调整菜单,帮助入驻商家在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的销量,提升整个外卖配送供应链的效率,可能是壁垒构建的核心一环。

如果在实体店面的构建以及在数据分析、效率优化层面缺乏核心竞争力,它是可以被后来者在资本炮火推动下快速批量复制的模式追赶上的,可能早晚也会走上共享单车资本大战烧钱铺市场的老路。

图片

—END—

图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