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对楼市新规定(央行房价新规)


美联储降息是25个基点,但此次中国只在1年期贷款利率上降息5个基点,幅度显然小于美联储。央行为什么这样“矜持”?

因为物价太高,所以降息也是试探性,但这也是一个开始。

CPI同比涨幅已经连续两个月维持在2.8%,接近调控目标3%。CPI体现基本生存的物价,因此中国央行比较慎重。

央行对楼市新规定

房贷还有降息机会吗?300万买房,400卖你才不亏

未来预期:

1、降息才刚开始,房贷利率下调不是没有可能。经济下行压力依旧很大。

2、还有降息机会吗?有,每月20日都会诞生新的LPR利率,有没有拆盲盒的兴奋。

3、10月8号之后利率是涨了还是跌了?对于北京上海是涨了,对于南京变化不大。

有媒体爆料:某国有大行江苏分行在考虑江苏房贷利率下限后,该行南京地区首套房大约在LPR基础上加80个基点,二套房加105个基点;苏州首套房则至少加120个基点,二套房加150个基点。“改革前,苏州首套房在基准利率上上浮25%,二套房上浮30%,执行加点下限后,不会对最终利率有太大影响。”该行苏州分行住房金融部人士说。

目前南京的利率是

首套房上浮15或20%:5.64%或5.88%

二套房上浮20或25%:5.88或6.12

央行规定:

首套房利率不低于:LPR(4.85)

二套房利率不低于:LPR基础上+60个基点(5.45)

10月8号后,南京某国有大行最新利率可能是

首套房:LPR基础上加80个基点 ——5.65%

二套房LPR基础上加105个基点——5.9%

之前有人来问我,银行让他选用新利率还是旧利率,如何选择?

我给的建议是如果求稳,建议采用旧利率,但利率有下行趋势,如果目前申请的已经利率上浮20-25%,考虑用新的利率。

注意:

之前每家银行针对不同资质的客户,利率上浮不同。

新规后,每家银行针对不同资质的客户,也会分一类客户央行对楼市新规定,二类客户,利率也会有不同。目前南京各大银行正在培训和调整贷款合同,10月开始执行新利率。

房贷是风向标,楼市政策趋紧,房贷利率则高,房贷利率目前波动不大,带来的影响也只是每个月几十块到几百块的房贷影响,而更重要的买对楼盘,珍惜手上的贷款资格。

比等利率下降更重要的是,现在不少楼盘都有了优惠空间,比如领了3万的销许,动辄优惠5000元/平的楼盘可能还会越来越多,特价房狠的降价30万的也不少,盘算下来开盘优惠95折很常见,开盘后拿几套特价房,9折、85折也是力度比利率降的这点毛毛雨高多了。

帮你算一下,目前南京房子均价300万/套,房贷5-6%央行对楼市新规定,300万的房子,租金收益可能不到2%,加上通货膨胀,持有五年的成本,400万卖才算不亏。

只有一个建议,保证不断供,穿越周期,笑到最后,量力而行,谨慎乐观。

楼市这次横盘,距离复活还有多久?

这一次横盘,要多久?

我总是说,楼市什么时候再被拉起来,完全取决于经济到底有多急需提振。

让我们来看下财经号A视野的分析:

2019年1~8月,地方债已经突破4万亿,但是经济竟然没有起来。

看看8月份的数据,为什么这么多金融机构转而认为中国也应该降息?因为,8月份的制造业和消费都是再次下行,且看不到企稳迹象。

4万亿,竟然托不住 GDP 保6%,这是为什么 ?如果仔细查看,其中6成资金去了土地储备和棚改。

这就意味着,地方财政自己根本不认同地方债的长期运营,而是把更多的短期融资用于土地财政未来的潜在收入可能。

当地方财政把6成资金用于土地储备,当4万亿地方债在未来需要进一步还本付息,那么楼市是唯一的平台可以帮助全国地方政府解决这个困难。

有意思的是,按照年初计划,中央同意地方土地收入增长3%;可是,上半年的小阳春却只让实际土地收入增长 – 0.8%。

央行对楼市新规定

央行对楼市新规定

翻译为人话:让你去收银子,你竟然还没有收到。

可想而知,今年开发商的压力有多大,地方财政的压力有多大。

2015年的去库存,去了开发商的库存,纾困了地方财政当时的困顿。

未来这一幕戏还是要来的,只是需要合适的时间。

总而来看,只欠全球经济危机这个诱因了。

看多中国经济长期前景,就应该看多中国核心城市的商品房。南京,核心城市。

作为一片神奇的土地,很多大骂高房价的人,却正在享受土地财政给他们的各种补贴。比如养老金、失业保障、教育补贴、城市建设、就业机会等等。

经济是一个大循环,而不是非黑即白的辩论赛。高房价,注定是一个多方博弈的结果。

亢奋期的京沪房价永远涨被打脸,没有永远涨的筹码。但是跌久了,如果不是换赛道,就可能要反杀回来了。(来源:365楼市部分内容综合自A视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