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行业发展现状(盲盒市场过度营销问题)


1月26日,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提醒经营者销售盲盒当规范,消费者购买盲盒勿盲目。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中消协认为,当前有的经营者产品本身并没有过硬的竞争力,只想着蹭盲盒的营销热度;有的经营者将盲盒当做是“清库存”的工具。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盲盒行业发展现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现状:商家过度营销,消费者易中套“上瘾”

由于各行各业商家都发现盲盒市场有利可图,都希望来分一杯羹,除最初的玩具外,餐饮、美妆、文具、图书等诸多消费领域也都掀起了“盲盒风”,消费市场上随处可见盲盒的身影。有调查显示,2019年国内盲盒行业市场规模为74亿元,预计2021年将突破百亿。

在盲盒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伴随而来的一些问题中消协表示,却不容忽视。据媒体报道及消费者投诉情况看,盲盒市场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商家过度营销,消费者易中套“上瘾”;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到手货品与宣传不符;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假劣、“三无”产品时有出现;消费纠纷难以解决,一些商家店大欺客,售后服务亟待改善。

中消协:有的经营者将盲盒当做是“清库存”的工具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了解到,盲盒与普通商品相比,具有很强的信息不对称性,消费者只能依靠商家的广告宣传来选购,这就很容易被商家的夸大商品价值、虚构中奖概率、颜色款式不符等虚假宣传所误导。

而经营者营销手段众多,有的是通过与明星、综艺节目、网红主播等合作,不停地“刷存在感”;有的是通过玩家分享、讨论、交换等方式,唤起消费者的收藏心理和炫耀心理,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欲望;还有的打造“系列”概念,并设置一个最难获得的 “隐藏款”等进行饥饿营销,抽中概率大都为“百里挑一”。

中消协认为,当前有的经营者产品本身并没有过硬的竞争力,只想着蹭盲盒的营销热度;有的经营者将盲盒当做是“清库存”的工具盲盒行业发展现状,赢得了眼前的利益却丢掉了长远的口碑。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

提醒:不可过度营销消费者的猎奇心理误导消费者冲动消费

中消协表示,盲盒的基本属性是商品,经营者必须承担法定的质量担保责任。无论盲盒是按照正品销售还是附属品销售,盲盒本身都是商品,经营者都必须承担法定的质量担保责任。盲盒不得以“附赠品”“抽奖品”等借口免除应当承担的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义务。盲盒经营者应确保商品质量信息真实,保障消费者知情选择。盲盒营销应适度,不可过度营销消费者的猎奇心理误导消费者冲动消费。

同时,中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要有风险防范意识,保持理性的消费理念:要认清风险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勿盲目跟风;要保留购物票据等相关凭证,权益受损应依法维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