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平台信息差套利(二手交易平台诈骗案例)
近日
一位卖家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
遭遇诈骗,损失惨重
是怎么回事呢?
和小密一起来看!
案件详情
2024年9月,闲某(化名)在家中整理出一些闲置物品,决定上传到“闲鱼”二手交易平台上出售。不久,一个昵称为“李蓉儿小”的买家就其中一件商品表示了兴趣并向其询问详细信息。在交流过程中,“李蓉儿小”突然发给闲某一张图片,上面显示闲某的账号因首次交易被冻结了。
由于是首次使用“闲鱼”平台出售物品,闲某看到该图片后有些慌乱。这时,“李蓉儿小”趁机安慰她说这是“闲鱼”平台的常见流程,只需要按照提示操作即可解冻账号。随后二手平台信息差套利,“李蓉儿小”发给了闲某一个支付宝口令,让闲某打开支付宝并输入口令联系客服解决问题。
闲某没有多想,立刻按照对方的指示操作。输入口令后,一个“客服”界面弹出,“客服”告诉闲某,其账号因首次交易被系统误判为风险账号,需要支付保证金才能将其账号解冻。为了尽快恢复交易,闲某便按照“客服”提供的二维码,使用自己的招商银行APP先后支付了四笔钱,共计11998元人民币。
然而,在支付完最后一笔钱后,闲某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正遭遇诈骗,等她试图再次联系客服时,却发现对方已经失联。
然而
针对二手交易平台用户的诈骗案件
早已屡见不鲜
案例一
市民李某在二手交易平台发布转卖二手物品的信息,一买家表示准备付款购买,随后又称李某的平台账户未开通授权导致无法下单购买。李某信以为真,扫描了对方发送的二维码,联系“客服”后,被“客服”以“开通授权需缴纳定金”为由诈骗,损失共计10万元。
案例二
2024年7月11日,诸城市龙都街道王女士在某知名二手交易平台上看中了一辆价值7000元的爆改电动车,当即联系卖家准备下单。而卖家却表示需要添加王女士微信,先交定金再发货。王女士体谅卖家不易,又的确心仪这辆爆改电动车,于是爽快添加了卖家微信,并预付了对方3000元定金。随后,王女士收到了卖家通过微信发来的快递运单号。坐等收货的王女士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二手平台信息差套利,每天反复查询运单号,均显示无物流信息。王女士也多次联系卖家要求尽快发货或退回定金,而卖家却失联了。苦等一周无果,遂向人民路派出所报警。
目前,人民路派出所已将王女士被骗的3000元定金返还,涉嫌诈骗犯罪嫌疑人许某某、吕某某被诸城市公安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诈骗手法千变万化
然而套路却万变不离其宗!
接下来和小密一起来看
二手交易平台的几种常见诈骗类型!
01
冒充买家诈骗
诈骗分子先以买家的身份与卖家取得联系,表示对商品感兴趣并准备购买。然而,在交易过程中,他们会以各种理由(如银行卡被冻结、无法支付等)要求卖家提供个人信息或进行转账操作,从而骗取钱财。
02
冒充卖家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卖家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发布虚假低价商品信息吸引买家注意,一旦买家成功下单并支付款项后,他们便会以各种理由(如商品缺货、需要支付额外费用等)要求买家继续提供个人信息或通过其他第三方平台转账,以完成诈骗。
03
冒充平台客服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二手交易平台的官方客服人员,以处理交易纠纷、开通消费者保障等名义联系该二手平台用户,要求其用户提供个人信息、银行账号或支付密码等敏感信息,以完成诈骗。
04
诱导脱离平台交易
诈骗分子会通过各种手段诱导用户脱离二手交易平台进行私下交易,他们以降价、让利等优惠条件吸引用户,然后要求用户通过微信、QQ等第三方平台进行转账或汇款操作。一旦用户成功支付款项后,诈骗分子便会消失无踪。
二手交易平台上的诈骗陷阱
令人猝不及防
那咱们该如何预防呢?
和小密一起学习!
买家
1、网络购物需谨慎,高质低价商品私下交易要当心,防止财物与信息两空,注意甄别所使用的购物软件、交易平台是否正规、可信。
2、对异常低价的商品提高警惕,通过正规平台进行交易,对跳过平台私加QQ、微信、支付宝的卖家一概终止交易,更不能随便点击对方发来的链接(木马)。
3、通过私人渠道交易时,一定要详细了解商家真实信息,确定商品真实性,多方面综合评估。
4、网络二手平台交易存在风险,在购买物品或者转卖闲置物品时,都应该选择有信誉保证的店铺或用户;财物交易也要在该平台上进行,采取正规的交易流程,选择有第三方担保的交易方式,一旦出现问题方便退换货,对于陌生人发来的购物链接要提高警惕性。
卖家
1、卖家在网络交易中同样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轻信陌生人的指示或图片信息。
2、卖家在遇到账号被冻结等问题时,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核实,不要轻信买家或第三方的说辞。
3、卖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支付任何费用来解冻账号或进行其他操作。如果收到类似要求,应立即停止交易并联系平台客服。
小密提醒:
一旦发现被骗
要立即报警并保存好相关证据
以便警方调查!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