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成都旅游生意困境)
前不久,与一位成都经营旅游生意的负责人聊天,他说,“今年的旅游生意很难做,目前是全国性的普遍现象,预计今年会死不少旅行社。”
如果是普通文旅从事者的断言,那我可能只是会略加参考一二,不会怎么当真。但他们毕竟是最早从事川藏、川西一带文旅产品的公司,包括最早期川藏纸质地图、旅行社业务等业务,都是他们在经营。
仅“2020年公众号粉丝量便达到几百万”这一项数据,就足以说明其公司的实力。
显然,如此一位行业大佬级的话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多少有些含金量。
不仅如此,从事文旅相关内容已经7年的夏主编,也明显感觉到了,2025年的旅游生意,可能是疫情之后最艰难的一年。
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疫情后的2年旅游报复消费期满,还与游客腰包、旅游体验、行业转型等多方面有关。
“赛里木湖、独库公路”的旅游热度,只是“局部繁荣”画面
大家都在说消费降级,可为什么那些热门景区依然人山人海,自驾车辆将公路都挤满了,连个门票都要提前预约靠抢?
实际上,这可能只是“幸存者偏差”导致的“局部繁荣”的画面。新疆独库公路、赛里木湖等少数热门旅游目的地,的确游客如潮,但新疆共有近700个景区,这10多个热门景区繁荣的背后,大家还听过其他新疆景区吗?如此一来,便意味着,除了这10多个热门景区以外的新疆其他600多个景区,可能正集体遇冷。
今年,业内人士几乎都感觉到了,西藏、青海、川西等大区域的旅游势态,总体则呈现出压力满满的姿态。
时令已临6-8月暑期川藏旅游旺季 ,置身拉萨的各大民宿主、租车行工作人员,却感受不到旺季的到来。今年西藏、川西,游客明显少了许多。以拉萨市租车价格为例,7月中下旬,拉萨市SUV的租车价格,普遍100元/天。
就我个人对西藏旅游市场的了解,换到前面两年,在这个时期,拉萨市的租车价格大概是如今的2倍。
大家在网络上看到的某某热门旅游地,达到景区最大承载量,游客摩肩接踵、门庭若市的场面,可能只是“局部繁荣”的画面,实际上真实的旅游业正“整体承压”。
张家界、青海、西安等文旅公司的落寞,预示着传统“门票经济”或将被淘汰
从官方的一些数据来看,近几年传统旅游行业发展艰难。
中国旅游版块第一家上市公司,被誉为“山水旅游第一股”的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如今举步维艰。5年内亏损13.48亿元,其耗资24亿元打造的“大庸古城项目”试营业四年累计亏损超过10亿元,如今已成“空城”。
作为青海省省属一级文旅国资平台的“青海旅投”,成立于2016年3月29日,不到10年,便因严重资不抵债,其母公司及下属13家公司已进入破产清算程序。
头号网红景区西安“大唐不夜城”令人艳羡游客量的背后,是西安曲江文旅公司的持续亏损。曲江文旅拥有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大雁塔景区、西安城墙等多张好牌,但是三年内却累计亏损5.74亿元。
类似的,还有云南、桂林、大连、西藏等地的文旅公司,同样都处于困境之中。
传统景区“门票+观光车+演出”式旅游体验,越来越难吸引到游客。古城不古,自然景区过度依赖门票和观光车收入,网红不夜城游客量虽多但是消费低,这些都是造成各大文旅公司亏损的本质原因。
疫情后的2年报复消费期满,2025年的旅游业,可能是史上最艰难的一年
2025年全国家庭负债率为66.4%,较2015年的44.8%增长了约48.2%,意味着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很多东西其实都已经“提前消费”了,其中不仅是房子、汽车,还包括旅游。
从客观逻辑分析,疫情3年,确实有一大批人无法出游,就像饿坏了的一屋子人,当有条件用餐时,必然“报复用餐”,把当地菜市场给抢购一空,然后大饱口福。当吃饱之后,渐渐意识到腰包里的银子不多了,便会缩衣节食,而此时食物也不再是那么急需的产品了,菜市场的菜商们会突然发现买菜的人少了很多。
疫情后的“2年报复性旅游”,便是如此。第一年可能有部分人在观望,想忍忍再错峰出游;第二年,大部分压抑了多年的人,终于决定出去走走。到了第三年,想想包里的银子,再想想孩子的学费,又想想父母的身体,忍了又忍,还是先不要顾着自己个人的享受了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多把钱存着留给家人准备着。
2025年旅游业低迷的另一大原因:市场转型的阵痛期
除了因“报复旅游”后的“空窗期”导致的旅游业遇冷外,旅游业的艰难,还与市场转型相关。
传统“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式旅游团业务,不再能满足游客需求了。现在游客重视更加个性化的体验,不再是局限于“回到家啥也不知道的”拍照打卡旅游,还有人文、情绪价值的深度需求。
比如“王婆说媒”、“天水麻辣烫”、“淄博烧烤”、“龙潭大峡谷平价矿泉水”等火爆出圈,不是因为当地某某景区多么旖旎动人,而是当地人文、消费等环境实在地道,像朋友一样打动了人心。
对于情绪价值的营造,必将成为景区发展的主要方向。就像一个人的老家,哪怕春运再堵,人们也要回到家里与亲人团聚,这就是情绪上的归属感。一个地方能不能吸引人,不能过度依靠自然风光,还应该发挥人文情感的魅力。
从2000年到现在,国内发展变化巨大。手机从大哥大、传呼机换到了人手一部的智能手机,传统纸媒也变成了网络自媒体,网络发展更是已经普及到了5G时代,连车都从村口全村人深夜拿着火把来看的拖拉机,变成了大多数家庭都有的新能源车辆。
然而,旅游业的发展始终是滞后的,近20年来似乎都没有较大的转型。虽然旅行团在“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模式中增加了“无人机、摄影、野餐”等活动,但依然不能达到游客预期水准,并且景区还是“门票+观光车+索道”的方式,传统旅游业,不禁令人联想到15年前街头随处可见的报刊亭。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追求日益严苛,国内旅游出行的意愿也在年复一年增强,但是许多旅游服务的发展却跟不上人们的期望,如今的旅游市场正面临着残忍的转型阵痛期,类似“青海旅投、张家界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落寞,可能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注定有更多的文旅公司将经历一个困境、破产到转型的过程。
新产业的出现,必将淘汰到一些老产业,对于传统旅游从业者来说,这是一个考验,但也是一个机会,历史发展如此,不能顺应时代的产品,终将被市场淘汰。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