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典型县域经济例子(县域经济“领跑县”案例)
首批123个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公布 县域经济行业深度分析2023
县域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相对较低,但其发展态势良好,具有后发优势。近年来,县域经济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并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以及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
近日,首届数字经济时代县域商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会上公布了第一批123个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本次会议是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配套活动之一,以“数字赋能县域商业 繁荣农村消费市场”为主题。浙江省松阳县“客货邮”融合有效破解快递进出村“最后一公里”、重庆市垫江县打造三大体系推动“垫江产”农特产品加“数”上行、湖南省长沙县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助力商贸领域蓬勃发展、河南省范县推动商旅融合激发消费活力等123个案例入选典型案例。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相对较低,但其发展态势良好,具有后发优势。近年来,县域经济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并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以及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时代,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立足“三新”谋划布局,即站在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作为连接城市群、都市圈和乡村之间的重要区域,县域高质量发展对打通城市群、国家中心城市、都市圈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连接通道具有重要意义。
县域经济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县域是我国资源禀赋最丰富的区域,占据国土总面积的 93%10个典型县域经济例子,布局我国 84% 的世界自然遗产、77% 的国家风景名胜区、68%的国家森林公园、70% 的人口和 45%的地区生产总值。《2019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显示,中国县域经济总量已达39.1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的41%。第一产业全国占比超过75%,第二产业全国占比超过40%。
《2020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底中国(不含港澳台)除市辖区、林区和特区外,共有1869个县级行政区,其中县级市388个、县1312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2020年,全国千亿县达到39个。其中,昆山和江阴达到4000亿元以上,以一县之域超过宁夏、青海、西藏3省区的GDP,张家港、晋江、常熟、慈溪4地在2000~4000亿元之间,宜兴和长沙县在1500~2000亿元之间,其余31县市在1000~1500亿之间。在千亿县的引领下,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县域经济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显示:
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12月,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其中,常住人口超过1亿的省级行政区共有2个,处在9千万级的共有1个,处在8千万级的共有2个,处在7千万级的共有1个,处在6千万级的共有3个,处在5千万级的共有2个,处在4千万级的共有4个,处在3千万级的共有5个,处在2千万级的共有7个,处在1千万级的共有2个,不足1千万的共有5个。近年来,在撤县(市)设区导致县(市)数量下降的背景下,县(市)经济总量仍然保持了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我国县(市)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34.7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3.3万亿元,首次突破40万亿大关。
中国县域经济的区域发展极不平衡。2021年,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三省表现抢眼,百强县数量分别为25个、18个和13个;黑龙江省、吉林省、山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重庆市、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等10省(区)县域均无百强县。2018年以来,我国百强县区域分布格局变化较小,区域分布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2021年,东部地区百强县数量共65个,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中部地区百强县数量共22个,总体呈增长态势;东北地区百强县数量共3个,整体保持平稳态势;西部地区百强县数量较去年新增2个。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李建伟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要素成本和资源环境的红利相对减少,但政府改革创新红利仍在增加。他还表示,县域实现质量更好、结构更优的发展“新常态”,需要发展一批特色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清晰、集聚效应明显、辐射带动力强、财政贡献率高的主导产业,发挥特色竞争优势。
县域经济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政策层面,2021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之一是后脱贫时代的乡村振兴,而县域经济将继续发挥至关重要的托举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在面临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的环境下,经济发展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2021年3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丰富乡村经济业态,特别是“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乡村富民产业”。
2021年6月11日,商务部等17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被赋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全面促进农村消费的重要期待。2021年7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发布,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序推进。县级层面充分发挥县级政府在全域宏观统筹和工作组织方面的优势,根据地方实际情况依法下放相关事权,统筹协调县域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工作,规范引导并对工作成效进行指导、监督和评价。
2022年5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到2025年,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县城短板弱项进一步补齐补强,一批具有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集聚人口经济条件较好的县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规模基本匹配,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市政设施基本完备10个典型县域经济例子,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有效改善,综合承载能力明显增强,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规模不断扩大,县城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县域经济在发展中,应充分挖掘地方的经济禀赋,找准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把县域特色和潜能充分释放,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应立足本地市场,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承接中心城市的产业转移,布局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加工基地、优势产业园区,推动全产业链的链条延伸,提升在产业链的位置,推动县域经济高端化、多元化和特色化发展。
中研普华通过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帮助客户降低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3-2028年中国县域经济行业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文章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