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是什么编制(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


hi,我是白纸,一个工作日分享工作,周末分享生活的30+社工。

社区工作者这一职业,是社会基层治理的主力军,是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作为一名工作了三年的一线社区工作者,尽管还够不上党员这个资格,但是敬业的领导时不时的会给你灌输,在这个岗位上要有“奉献精神”,“责任与担当”要放肩上。这个岗位要讲情怀确实是没有错,但是我们也要吃饭,要养家糊口,要适应当代的消费市场是不?

长期以来,社区工作者的薪酬体系存在 岗位职责不清晰、薪酬水平偏低、晋升通道不畅 等问题,导致队伍流动性较大、职业吸引力基本没有。市场就业环境好的那几十年间,这个岗位工作的群体基本是40-50岁已婚女性。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使人才队伍向基层倾斜,2020年以来,中央多次出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 政策,其中提到 要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 系,明确要求建立岗位等级序列,完善薪酬待遇正常增长 机制等内容, “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应运而生。

社区“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并非由全国统一政策一次性发布,而是由各地根据国家关于加强基层治理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逐步探索并借鉴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 职级并行制度,建立了 “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 ,即按照 岗位职责、工作年限、绩效表现 等因素,将社区工作者划分为 三个岗位序列 ,并细分为 十八个薪酬等级 ,形成动态增长机制,使社区工作者的薪酬与其能力、贡献相匹配。

什么是三岗?

根据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基层组织中所负责的工作和具体事务不同, 社区工作者分为社区正职(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社区副职(社区党组织副书记、居委会副主任)和一般工作人员 (居委会其他工作人员)三个岗位。

什么是十八级?

社区内的各岗位根据社区工作者的岗位职责、工作能力、工作年限、学历层次等综合因素,设置相应的岗位等级序列。 一般社区正职为7-18级,社区副职为4-15级,工作人员为1-12级,每一个等级对应相应的工资标准。 在岗位和能力素质不变的情况下社区工作者是什么编制,在年度考核合格后,社区工作者工作年限每满三年,从次年1月起提升一个等级,三年一档;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相应延后升级。

根据学历层次的不同 ,在本岗位等级范围内,相同工作年限的社区工作者, 本科学历可提升一级,硕士研究生可提升两级,博士研究生可提升三级。若社会工作者入职后出现学历提升,则从次月起提升等级及相应的等级薪酬待遇。

口罩期过后,市场就业环境大不如前,编制、稳定、“铁饭碗”等名词受到广大年轻人的追捧,连之前大家嗤之以鼻的社区工作者岗位都成了香饽饽社区工作者是什么编制,以我所在的地区为例,大家可以参考实际待遇如何。

社区工作者是什么编制

这是最基本的标准,除此之外还有值班费、网格费、餐补、烤火费、降温费、工会福利、年终奖之类的,综合全年下来有6.5w-7w左右,对追求不高、考不上编制,但是向往稳定、上班离家近的朋友还是很友好的。

在评论区分享一下你所在的地区,社区工作者正在实施怎样的薪酬制度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