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性新型专利申请(全球专利申请排名前100位)


专利

商标

工业产品外观设计

中国

美国

德国

日本

韩国

10

法国

意大利

10

11

英国

11

瑞士

12

印度

14

13

土耳其

24

俄罗斯

11

21

荷兰

18

16

西班牙

22

14

10

奥地利

23

13

18

巴西

23

13

18

加拿大

12

16

26

澳大利亚

21

15

19

瑞典

13

25

20

波兰

25

19

17

二、报告主要内容

报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涉及专利、实用新型、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以及植物品种等知识产权领域,对2014年度世界各国家/地区的知识产权活动最新发展态势进行统计调查分析,并附有大量数据和表格。此外,报告增加专题部分,就全球排名前100位的专利申请人的专利数据和其专利族3国际化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

报告各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专题:“全球百强”专利申请主体

过去30年间,全球专利申请量迅速增长,在1985至2014年间几乎翻了三倍。同时,跨国专利申请的大幅度增加,也体现出大型跨国公司越来越多谋求专利域外保护的发展策略。报告专题部分对1980年至2012年间累计专利申请量全球排名前100位的专利申请主体的专利活动进行分析,统计数据涵盖其专利申请量、持有专利族覆盖专利局数量、专利族分布技术领域等方面。

1.“全球百强”专利族持有量减少

近年来,全球排名前100位的专利申请主体的专利持有量很不稳定。1983年至1987年间,其专利族持有量持续增长,总持有量从116000件增长至160000件。其后8年都处于波动态势,在1994年至2005年再次出现持续增长,在2005年达到峰值(231000件),随后持续下滑。

图表1  全球排名前100位申请主体持有的专利族数量

实用性新型专利申请

报告显示,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三星电子、LG电子和松下专利族申请量的大幅度减少。与此同时,全球排名前100位的专利申请人持有专利族占全球总专利族的比重从2005年的26%下降至2014年14%,这说明其他专利申请人的专利族持有量正在不断增加。

2.专利族地域分布集中度降低,技术领域布局仍趋集中

图表2  2003年—2012年全球排名前100位申请主体所持专利族的技术领域分布情况

实用性新型专利申请

报告显示,全球排名前100位的申请主体分别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日本(55个)占据绝大多数,其他依次为韩国(15个)、中国(10个)、美国(9个)、德国(5个)、中国台湾(4个)、芬兰和法国(各1个)。这些申请人均为跨国公司,经营业务主要集中于信息通信技术、电力机械、交通运输领域。日本索尼近30年来的专利族申请量一直排名全球第一位,随后为韩国三星电子、日本佳能、日本丰田、日本东芝、韩国LG电子和美国IBM。

从专利族申请分布的技术领域来看,专利族集中于少量的技术领域。排名前8位的专利族申请领域的总申请量占全球的63%,排名前三位的领域为:计算机技术(12%)、电力机械(9%)、音像技术(9%)。近年来,专利族在各技术领域布局趋于稳定,多布局于计算机技术、电力机械、音像技术、光学、半导体等技术领域,如中国的华为、中兴的专利族布局多集中于数字通信。

3.跨国公司专利活动活跃,国际化趋势明显

全球排名前100位的申请人大都为跨国公司,其专利活动集中于信息通信技术、电力机械和交通运输领域。近年来,覆盖两个专利局以上的专利族比重增长迅速。1983年,全球专利族中只有10%的专利族覆盖两个专利局以上;2012年,这一比例增至29%。这表明,随着时间推移,跨国公司专利活动呈现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然而,这一趋势在中国并不显著,中国申请人持有的专利族中只有约15%覆盖两个专利局以上。相反,芬兰、德国则有近一半的专利族覆盖两个专利局以上。

(二)专利

主要事实和数据:

排名前五的局: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欧洲专利局

排名前五的技术领域:计算机技术、电气机械、测量、数字通信、医疗技术

申请量:268万(增长4.5%)

授权量:118万(增长0.3%)

有效专利:1020万

1.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速放缓

根据全球147个国家/地区专利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实用性新型专利申请,2014年全世界创新者共提交268万件专利申请,其中包括180万件居民申请和90万件非居民申请,同比增长4.5%,相比过去四年7%-10%的增长率有所减缓。报告指出,中国申请量的增长是推动全球专利申请量增长的主要动力,2014年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增长103000件,占全球总增长量的89%,美国发明专利申请增幅仅占全球总增长量的6%。自2001年以来,专利授权量随着专利申请量的持续增长而快速增长,但是2013年、2014年增幅日趋减缓。2014年全球专利授权总量约118万件,同比增长0.3%,这一增幅是2000年至今的最低增幅,报告指出2014年度增幅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特许厅授权量的大幅度减少。

2.亚洲日趋成为全球专利活动中心

图表3  专利申请地域分布

实用性新型专利申请

2014年,全球受理专利申请量排名前5位的国家/地区为:中国(928177件)、美国(578802件)、日本(325989件)、韩国(210292件)和欧盟(152662件),其中有三个位于亚洲。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受理的专利申请量多于美国专利商标局和日本专利局受理申请量的总和,若照当前趋势发展,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成为世界上首个年受理专利申请量达一百万件的局。另一方面,亚洲2004年受理的专利申请量占全球年受理量的49%,这一比重在2014年增长至60%,这标志着,过去十年里世界专利活动的中心从欧洲和北美洲逐渐的向亚洲转移,甚至可以说是转移至中国。

3.专利申请和授权活动多集中于高收入国家

2014年中国受理申请数量的显著增加,中上收入国家占全球总受理专利申请数量的比重从2004年的12.4%上升至2014年的38.5%,但是高收入国家受理的专利申请量仍然占到了全球总申请量的58.4%。相比之下,中低收入国家的受理量仅为2.7%,相比2004年(2.4%)变化很是轻微。另一方面,各经济发达国家2014年的专利授权量占全球专利总授权量的74.6%,相比2004年的85%有所下降,却依然占有很大份额,中等收入国家仅占24.7%。新兴经济体的专利授权量近年来持续增长,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非本国居民所获专利授权量的显著增加。

4.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量出现下滑

2014年,全球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量为948900件,比上年度降低3%,这是自1998年以来其申请量首次出现下滑。其中,中国受理的申请量约为868511件,德国和美国各约14000件,韩国和乌克兰各约9000件。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量98%为本国居民申请,和发明专利活动相比,捷克、中国香港、菲律宾、斯洛伐克和乌克兰实用新型活动更为活跃。

(三)商标

主要事实和数据:

排名前五的局:中国、美国、欧洲内部市场协调局、法国、日本

排名前五的行业部门:农业、研究与技术、服装、商业、卫生

申请中的类数:745万(增长6%)

注册中的类数:515万(增长11.1%)

有效注册量:3310万

1.商标申请量与注册量持续增长

图表4  2000年--2014年全球商标申请量和注册量变化趋势

实用性新型专利申请

2014年全球商标申请量约为519万件,相比2013年增长6.9%,相比2000年几乎翻了一番。其中,中国申请量较上一年度增长18.2%,占全球商标申请量总增幅的80%。2014年,全球多数国家/地区知识产权机构受理的商标注册申请量都有所提高,如日本(+16.9%)、印度(+15.4%)、墨西哥(+10.8%)等。全球注册的商标申请量2014年达349万件,较上一年度增长16.3%。中国对本年度商标注册量增长的贡献最大,占总增长量的70%,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提高了商标审查的效率。与此同时,巴西是增长幅度最大的国家,其商标注册增长幅度为132%,而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国家则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降。

2.居民申请量的增长幅度较大

2014年,多数国家/地区的商标注册申请量的增长是由于居民申请量的大幅度增长,居民注册申请量占到了全球总申请量的75%。相比上一年本国居民注册申请量和非本国居民申请量,2014年本国居民申请量的增长幅度为8.6%,而非居民注册申请则出现1.4%的下滑幅度。报告显示,由于中国的本国居民商标注册申请量的显著增加,全球商标注册申请中的非本国居民注册申请量占比由2008年的34.4%下降至2014年的24.2%。各国中,非本国居民申请人的注册量所占比例较大的国家为:澳大利亚(39.2%)、加拿大(45.4%)、中国香港(61.3%)和瑞士(58.1%)等。

3.中等收入国家商标活动趋于活跃

图表5  商标申请量各收入经济体占比(按申请类别计算)

实用性新型专利申请

全球商标注册申请量排名前20位的国家中,15个来自高收入经济体,4个来自中上收入国家(巴西、中国、墨西哥、土耳其),一个来自中低收入国家(印度)。与2004年前后相比,近年来中上收入国家的商标活动日趋活跃,其商标注册申请量所占份额由2004年的27.9%上升至2014年的44.4%。在中等收入和低等收入国家中,巴基斯坦、菲律宾和也门的商标注册申请量增长幅度较大。

4.全球约36.4%的有效商标在中美日三国

2014年,根据全球124个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有效商标约3310万件,相比2013年增长约13%。中国的有效商标量约为840万件,同比增长15.9%,美国为185万件,日本为180万件。中美日三国的有效商标占到了全球有效商标的1/3以上。

(四)工业产品外观设计

主要事实和数据:

排名前五的局:中国、欧洲内部市场协调局、韩国、德国、土耳其

排名前五的分类:家具、服装和服饰用品、图形符号与徽记、运输用包装和容器、照明设备

申请中的外观设计数:110万(下降8.1%)

注册中的外观设计数:865,000(下降5.8%)

有效注册:333万

1.外观设计申请量近20年来首次减少

工业产品外观设计申请量近20年均呈持续增长的态势,但这一趋势在2014年出现了变化。2014年,全球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量约为854400件,相比2013年下降了9.9%,这一下降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居民申请量的减少。其中居民申请量的下降幅度为9.1%,非居民申请量的下降幅度为1.9%。2000年至2012年全球工业产品外观设计授权量持续增长,在2013年出现下滑,2014年全球工业产品外观设计授权量相比2013年下降6.2%,约为601100件。

2.中国居民申请量出现大幅度下降

中国2014年共受理564555件工业产品外观设计申请,相比2013年下降13.3%,这是自1985年中国开始受理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以来首次出现下滑,其中97.1%是本国居民申请。受理申请量排名前20位的知识产权局受理量占全球总受理量的91.9%,其中11个局的工业产品外观设计申请量在2014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如乌克兰(-29.5%)、中国(-14.4%)、澳大利亚(-4.6%)、日本(-4.5%)等。而9个受理申请量增长的国家中,增幅较大的为伊朗(+83.7%)、印度(+9.6%)和摩洛哥(+9.2%)。

3.新兴经济体受理的申请量增长迅速

根据全球132个国家/地区专利机构统计数据,2014年受理申请量排名前20的国家中,有13个高收入国家,4个中上收入国家和三个中低等收入国家。从全球看,中上收入国家的受理申请量占全球总受理申请量的百分比从2004年的29.3%上升至2014年的57.6%,这一增长同时得益于本国居民受理申请量和非居民受理申请量的共同增长。2004年至2014年,中国的年受理申请量的增长率为17.7%,中等收入国家的年增长率为4.1%,相比之下,同期高收入国家和中低收入国家的增长率十分轻微。

(五)植物新品种

主要事实和数据:

排名前五的局:欧盟植物品种局、中国、美国、乌克兰、日本

申请量:15,600件(增长3.3%)

授权量:11,900件(增长13.3%)

有效量:106,800件

1.植物新品种申请量和授权量持续增长

2014年植物新品种申请量创下新高,全世界共有约15600件申请,比上一年度增长3.3%,其中欧盟、中国和俄罗斯占这一增长数量的大部分。受理申请量排名前五位的国家/地区为:欧盟(3625件)、中国(2026件)、美国(1567件)、乌克兰(1447件)和日本(1018件)。五局总受理量占全球受理量的百分比从2004年的57%上升至2014年的62%。报告显示,2014年植物品种总授权量比2013年增长13.3%,达11900件。中国和乌克兰占总增长量的93%,欧盟植物品种局的授权量虽然有所下滑,但也达2681件之多,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授权量也出现不同幅度的增长。

2.各国所受理申请更多来源于本国居民申请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受理申请量排名前十位的国家/地区知识产权局中,多数知识产权局的本国居民申请多于非本国居民申请,中国的本国居民申请比例最高,约为95.6%。统计数据表明,与专利和商标制度不同,植物新品种的权利人更多倾向于在本国寻求知识产权保护,从而产生了高比例的本国居民申请。

三、报告综合分析

随着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全球进入信息化时代的步伐不断加快,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知识产权指标的意义日益凸显。报告构建了一套综合性较强、可具体量化的指标体系,较为全面地评估了全球知识产权活动与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是衡量世界知识产权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反映世界知识产权发展趋势的风向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知识产权发展状况整体呈上升趋势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世界知识产权状况仍旧呈上升趋势,专利、商标、植物品种等知识产权的申请量与授权量均保持增长,各国家/地区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标基本保持平稳增长。尽管工业产品外观设计的申请量出现小幅度下滑,但这并不足以影响全球知识产权迅猛发展的势头。

(二)知识产权国际化保护的趋势增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产权的商业重要性及其对全球经济的作用日益彰显,经济全球化实质上就是知识经济全球化。20世纪以来,知识产权的发展体现为不断的权利扩张、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逐步深入等方面。报告指出,跨国公司是知识产权国际化发展进程的主力军。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高收入经济体的域外知识产权申请量增加,中低收入经济体受理的非本国居民申请量显著增加,跨国公司所持有的专利族覆盖两个专利局以上的比例也在大幅度增长,这都表明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知识产权发展的主流趋势。

(三)中国成为推动全球知识产权发展的主要力量

报告显示,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专利、商标、工业产品外观设计等知识产权的全球申请量中均排名第一位,在知识产权授权和持有方面也占有显著比例。同时报告中多处提到,全球知识产权的申请量(授权量)发生如此显著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中国知识产权活跃的推动,这一影响在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领域尤为显著。近年来我国在知识产权能力方面的排名稳步提升,知识产权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成为推动全球知识产权发展的主要力量。

(四)不同收入经济体的知识产权发展水平不均衡

报告显示,2014年知识产权指标在全球范围内存在很大差异,高收入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低收入国家。专利受理申请量排名前20位的国家中有13个是高收入国家,其余5个为中等收入国家。近年来,中低收入国家受理的专利申请量显著增加,也大都来自非本国居民申请量增加的贡献。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对知识产权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高的经济水平能够加快知识经济的发展,加速知识积累和科技进步,从而推动知识产权的快速发展。此外,随着世界经济的进步和发展,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知识产权发展水平亦明显提高,对世界知识产权发展的影响力也在进一步提升。

四、报告对我国的启示

一是中国连续多年成为全球知识产权申请总量排名第一的国家,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发展的最主要推动者。报告开篇明确表示,在全球经济前景不明的形势下,知识产权活动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仍强劲增长,中国是其中最主要推动者,而且作用比以往更加显著。近年来中国在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申请、植物品种申请方面均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各知识产权申请量均居于世界前列,其中专利申请量在2004年至2014年间增长了七倍。这表明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和创新环境不断得到优化,国内主体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发展。

二是中国居民PCT申请量显著增长,通过知识产权国际条约获得国际保护的数量持续增加。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与美国的PCT申请增长量占到了全球总增长量的87%,其中中国的PCT申请量(25548件)比上一年度增长18.7%。另一方面,通过《马德里条约》《海牙公约》等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条约获得国际保护的商标与工业产品外观设计的数量也在显著增加。这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活动,通过签署谅解备忘录、合作协议、深入参与多边知识产权磋商与规则制定等方式,不断加深与世界各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沟通与合作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时,我国应支持我国主体在域外运营知识产权,支持企业、研发机构、知识产权联盟等与国外研究机构、产业集群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联合开展知识产权运营活动。支持行业协会、非政府组织、企业、研发机构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积极推动相关技术标准在国外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顺应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化趋势。

三是中国居民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均位居世界前列,但专利质量不高、人均拥有量较低。自2012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最大的专利申请来源国后,与其他来源国申请数量的差距也在近三年进一步的拉大。2014年中国发明专利的受理申请量约80万件,授权量约23.32万件实用性新型专利申请,均处于世界领先位置。中国专利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引来众多质疑,其中存在着发明专利授权比例不高、人均发明专利拥有量较低、专利族单局覆盖比例高(约85%)等问题。这表明我国在专利数量迅速增加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专利数量和质量的平衡发展。首先,加强政策引导,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培育一批核心专利。其次,提高审查质量,按照严格标准进行专利审查授权活动,优化专利审查的流程和方式,提升授权专利质量。再次,促进信息的传播利用,进一步提高信息公开水平,使全社会的创新创造者在更高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创新,同时促进专利质量的提高。

四是中国居民的商标申请注册活动多集中在本国境内,缺乏海外品牌运营意识。近年来中国国际商标的申请量、注册量及有效数量逐年稳步提高,但我国约96%的商标申请活动在本国进行,而相比瑞士(75%)、美国(45%)、意大利(38%)等高等收入国家高比例的海外品牌申请注册活动,进入其他国家的中国商标数量还不够多。这说明在海外进行商标国际申请的中国企业的布局规模相对较小,这与近年来中国产品的知名度有所提升、但国际知名品牌产品较少的实际情况相符。这表明我国应该继续高度重视培育中国国际知名品牌,引导、鼓励企业和产业集群从产品经营、资产经营向品牌经营过渡,加强海外商标注册,扶持和引导国际商标覆盖面广的企业,以龙头企业发展带动整个产业全面发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张梦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