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问诊ai平台有哪些(智慧医疗AI创业)


【大河报·大河财立方】(记者 裴熔熔)一台电脑能见证什么?它可以见证一个梦想的启航,可以见证一个创意的开花,可以见证一家企业的成长。

袁东来,90后郑州小伙儿,河南艾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玛医疗)创始人。在短短5年间,带领一个仅有3人的硕士团队,在智慧医疗领域探索拼搏,从无人问津发展到技术水平全国第一梯队,产品算法涵盖153大类8000余种常见疾病及慢性疾病,成为河南省第一家通过AI技术抗击疫情的科技企业。

“我的笔记本电脑从2015年陪我走到了今天,见证了我创业从零开始到现在的每一个过程。现在里面还有许多分好的文件夹,存放着从初创阶段到拿到投资,从参加各种比赛再到产品原型设计。可以说它记录、参与、见证了我的整个创业过程。”袁东来说。

医疗问诊ai平台有哪些

广告1.76怀旧版传奇页游,重拾经典热血战斗!

“体会过一夜白头的滋味”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得猝不及防,医院一时间成了大家都刻意避开的地方,普通的看病求诊成了难题。河南省卫健委适时推出一个名叫“艾尔好医生”的H5线上智能初诊管家,运用大数据算法,让大家足不出户在家进行初步诊治。

“艾尔好医生”的开发者就是袁东来带领的艾玛医疗团队。去年疫情暴发之后,艾玛医疗用3天时间紧急编写出一个智能初诊H5,并捐赠给河南省卫健委。该系统在疫情期间使用次数突破了4000万次,艾玛医疗也成为全省第一家通过AI技术抗击疫情的科技企业,受到国家工信部和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的联合表彰。

但其实,智慧医疗并不是袁东来创业的第一选择。

2016年7月份,在北京学计算机的袁东来研究生毕业。因为对人工智能感兴趣,所以想创业做“人工智能+”,先后尝试了智慧股市、在线教育等方向,但均没能成行。在当年年底,才选定了智慧医疗。

“我们发现‘AI+医疗’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因为看病这件事的结果只有‘是’或者‘不是’,不像股市的涨跌是一个区间,它并不存在模棱两可的中间状态,这就对算法以及相关技术的门槛要求非常高。”袁东来说。

与此同时,2016年正是“互联网+”的浪潮,医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我国的医疗行业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改变这一局面,必须要通过人工智能的手段。这也是我们做智慧医疗的初衷。”袁东来说。

不过,创业并非一帆风顺,对于艾玛医疗同样如此。

2017年底,由于出现变故,原定的一笔投资资金没有按时到账,艾玛医疗陷入了资金断裂的风险,一度难以维持。

提起当初那个时刻,袁东来仍然心有余悸。“我第一次真切体会到一夜白头的滋味,日夜为钱发愁。但好在有人站出来及时帮了我们一把,顺利地渡过了这个难关。”

2018年,艾玛医疗团队研发出一套“基于类神经网络算法的常见疾病与慢性疾病自我诊断与筛查系统”,并以该算法为底层核心,向上延展,形成了各种形式的产品,例如APP、操作系统、监控系统、穿戴设备、机器人等。在2019年底,团队终于收获了创业以来的第一桶金。

“从最初三五个人,到将近30个人的小团队,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砥砺前行。那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多年的坚持和努力终于得到了认可。”袁东来说。

目前艾玛医疗团队五个组中,有三个属于研发团队,人数占到整个团队数量的60%。团队创立至今,每年的研发费用占总体投入经费的70%~75%。

医疗问诊ai平台有哪些

广告网页版_经典爆款游戏大全_热血耐玩,爆率全开!

“让天下没有难看的病”

艾玛医疗究竟在做些什么?

袁东来传来了一张照片医疗问诊ai平台有哪些,左边是一个超大的电子屏,上面满满的都是各种分析图表与数据;右边是一个一米来高的白色机器人,手上拿着一个小号的电子屏。这就是艾玛医疗当前主打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与健康管理项目。

“简单来说,就是将真人医生给病人看病这一传统流程做了简化,去掉了真人医生初诊这个环节,病人有什么症状可以直接告知计算机,计算机会根据算法给出一个判定,这就是辅助诊断。健康管理就相当于在用户身边放了一个算法管家,它能收集用户每天的各项生命体能数据,例如血压、血糖、心率、睡眠数据等等,并将其与用户的身高、体重、家族遗传史、药物过敏史等数据进行集合运算医疗问诊ai平台有哪些,告知用户的身体接下来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袁东来说。

目前,这一项目主要包含三项内容,一是面向用户的穿戴设备,主要用于健康管理;二是面向医院的辅助诊断系统,提高初诊效率和准确度;三是面向政府端开发的区域医共体监测系统。

“这个系统可以将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包括疾控中心、血库、防疫站等各类相关机构的数据整合起来,可以整体查看辖区内的医疗健康情况,例如今天有多少人感冒、有多少人发烧、有多少人出现疫情,等等。”袁东来说,目前这一系统已在濮阳、中牟等地落地,同时计划在福建开展试点。

“我们团队最初依托于中科院计算机研究所开展创新工作,最大的技术优势是创新拆分并重组了BP神经网络,使得算法的效率和准确度都大大提升。技术水平目前处于国内第一梯队。”袁东来说,目前该团队产品算法已经可以涵盖153大类8000余种常见疾病及慢性疾病。

对于下一步发展,袁东来分享了三个方面。在技术方面,继续优化算法,提高模型精确度;在市场方面,扩大市场生产销售规模,以郑州为依托向全国辐射推广;在方向方面,将以To-C为主,To-B、To-G为辅,重点开展C端用户群的挖掘和运营。

“希望通过人工智能这项技术,让天下没有难看的病。”袁东来说。

责编:陈玉尧 | 审核:李震 | 总监:万军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