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委托(cos委托 二次元约会 服务市场)


近日,据《新周刊》调查,在某社交分享平台,和“cos委托”相关的笔记已超过20万条,是“家政服务”的26倍以上。花费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的费用,就可以跨越次元和喜欢的虚拟角色在现实中约会,比如一起逛街吃饭、聊天拍照、牵手拥抱……被称作“cos委托”的新兴业务在“90后”“00后”二次元(动画、漫画、游戏等虚拟世界)圈中流行起来,正催生出新的市场和职业。

所谓“cos委托”,源于二次元文化、搭子经济,指的是委托人付费给coser(形象扮演者),让coser扮演动漫、游戏等二次元作品中的虚拟角色,进行一定时长的约会。例如,有人通过“cos委托”来弥补童年的家庭遗憾,寻找coser扮演动漫中的父母角色陪伴其过生日;有人通过“cos委托”和二次元的男友模拟恋爱。诸如此类COS委托,委托人与coser之间形成类似于亲密关系的乌托邦,可以造个梦,让二次元爱好者与虚拟角色亲密接触,获得短暂而真挚的情感寄托,满足社交需求,而无需背负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债务”。

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二次元行业规模增长27.6%,达到2219亿元。换个角度看,“cos委托”业务乍听起来小众,但也是年轻人基于自己的爱好,将“纸片人”具象化,适应新需求创造新玩法,在“新赛道”上赚钱的一种方式,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潜力。然而,这种新兴业务还没有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跟进制约,缺乏规范化管理和统一的服务标准,只能依靠人和人之间的信任,且服务体验评价多为角色还原度和情绪价值COS委托,主观性较强。这使得委托双方容易出现情感依赖、个人安全等风险,产生纠纷,且维权定责困难。

归根到底,“cos委托”本质是建立在金钱交易基础之上的,再美好浪漫,也终究无法取代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与“纸片人”约会是否值得?如何平衡现实生活与虚拟体验的关系?怎样避免自己在委托结束之后产生“戒断反应”?这既需要平台监管、社会引导,也需要年轻人依据自己的判断力做出理性的选择。

(晋钰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