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S委托(委托cos)


即便虚拟角色提供的陪伴感与情绪价值是真的,但模拟恋爱游戏里的恋爱对象仍是数据,此时便需要想象出场,来填补现实与虚拟的沟壑。在《爱,为什么痛?》一书里,法国社会学家伊娃·伊洛斯指出了想象对现代情感形成的中心作用,爱情则越来越多地承载着虚构的憧憬对象。想象的滤镜塑造了美好的情感,进而塑造了一种对完满生活的向往。

委托cos是委托人为自己造梦的方式,这场“梦”的是勾连现实与欲望的桥梁。在《“我将在你身边”——粉丝、幻想和埃尔维斯的形象》一文里,学者斯蒂芬·海纳曼写道,幻想是“在陷入困境的时候,我总还可以做个梦”。委托cos走红的表象之下涌动着年轻女性的情感需求,现实伴侣与理想伴侣的差距唯有靠“幻想”填补。这场“白日梦”的甜美之处不难理解COS委托,更何况游戏男主角们不仅外表完美无缺,还具备各式各样的理想品格。

在将二次元纸片人的情感投射在真实人类身上的委托cos“恋爱”里,想象是双重的:喜欢上虚拟世界里的游戏男主角,与之构建浪漫的恋爱,是第一重;借由coser“看到”破次元壁而来的线下恋人,是第二重。第二重想象是第一重的延伸,两重想象的区别在于,委托人自己能够多大程度参与到这一浪漫爱情的创作与内容之中。

玩家在虚拟世界里可以随时抽离,与男主角恋爱是“你我本无缘,全靠我花钱”的消费行为。但在委托cos的约会中,委托人超越了游戏规则,自行生产内容,续写的是一个超出游戏的、属于自己的故事,如此一来,自己也便化为了浪漫爱情想象的一部分。

02 心知肚明的扮演游戏

在“造梦”之外,委托cos也是一场精心准备的、彼此心知肚明的扮演游戏。“扮演”是cosplay文化里最明显的特征,妆容、服饰和假发的使用,一方面区隔了扮演情境与日常生活,另一方面又是抹平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界线的尝试。

COS委托

2023年7月,上海一漫展内的COSER

Cosplay在一定程度上隐藏了扮演者本身,包括姓名、年龄和性别,只要能够“演活”虚拟角色,扮演者的身份并不重要。假发、妆容和服装为委托cos双方撑开了安全区。在委托cos里,“理想男友”的扮演者往往也是女性。从安全方面考量,知道“皮下”同样是女性,反而会让女性委托人更加放心。但委托cos并非同性间的约会,女性扮演者会尽量从外形上贴近自己扮演的虚拟男性角色——增高垫、垫肩、裹胸是从身形上淡化自己的女性特征;假发、美瞳、妆容以及“焊”在脸上的口罩则是从容貌上接近扮演的角色。在社交平台上与委托cos有关的帖子里,我们能看到高温天气里还坚持穿全套西装的扮演者,为的只是不OOC(扭曲人物设定)、不破坏这场扮演游戏里的基本规则。

对于一次委托cos而言,“神”比“形”更重要。要做到“形”像,穿上游戏里男主角们的服装是基本条件;而“神”像才是委托cos一日约会恋爱的核心,扮演者要思考如何将游戏世界里的浪漫恋爱具象化,以及如何做出符合人物性格的反应、说出符合人物设定的话。出于在扮演者身上看到另一个次元的恋人的愿望,一些委托人会明文要求扮演者“熟悉游戏”、对角色“有理解”。如果委托人想与《光与夜之恋》里的查理苏约会,那扮演者称委托人“未婚妻”或许比其他称呼更有代入感。

COS委托

女性Coser卡琳娜cos查理苏的照片(图片来源:卡琳娜的小红书)

在相关话题里,有经验的扮演者会写下委托cos里“提升恋爱感”的小技巧:比她提前到、主动拿包、走在外侧、打伞的时候偏向她、准备惊喜……这些技巧或许适用于所有的约会,但在这场实际是扮演和造梦的委托cos里却显得耐人寻味——心知肚明的双方,是在努力扮演“爱”与“被爱”吗?

尾声

甜蜜的梦境总是暗含风险。科幻电影《她》讲述了人工智能系统萨曼莎与男主角西奥多相恋的故事,在尾声部分,西奥多质问萨曼莎,怎么能在与他恋爱的同时与六百多人保持恋爱关系?萨曼莎回答道:“我属于你,又不属于你。”在委托cos里,委托人与扮演者的关系也是一样——情感不是真的,双方也并非不可替代。

COS委托

电影《她》海报(图片来源:豆瓣)

《乙女类电子游戏对女性玩家理想恋爱观的影响》一文直言,乙女游戏营造的恋爱幻境让女性玩家对亲密关系产生不切实际的期待。委托cos则是将游戏中的恋爱幻境直接投射到了现实之中。玩家们在虚拟世界里邂逅越完美的恋爱对象,在线下委托cos里达成越理想的浪漫爱情想象,她们就越可能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失望和沮丧。

在社交平台上关于委托cos的分享里,不少委托人诉说一日恋爱结束后产生的“戒断反应”和悲伤心绪。她们陷入理想化的爱情想象,对现实感到沮丧,在虚拟与现实的切换中,我们依稀看到了这个时代的“包法利夫人综合征”。

参考资料:

《爱COS委托,为什么痛?》,伊娃·易洛斯 著,叶嵘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9

Lather, J., & Moyer-Guse, E. (2011). How do we react when our favorite characters are taken away? an examination of a temporary parasocial breakup. Mass Communication & Society, 14(2), 196-215.

吴玥,孙源南,朱宁,师晓炜.乙女类电子游戏对女性玩家理想恋爱观的影响.青年研究,2020,(4): 56-70,96

《粉丝文化读本》,陶东风 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2

邱天娇. Cosplay:赛博空间中的幻想与认同.苏州大学,2012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336124523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