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涌入小众副业(职场技能变现)

9月刚过,32岁的李哲算了笔账:主业做行政一个月6000,副业帮企业做PPT优化和高校老师改课件,居然到手5.1万。他说这不是“踩风口”,就是“把办公室里天天干的活儿,变成了外面能换钱的手艺”。
最近一个月,记者接触了11位副业收入稳定超5万的人,从28岁的宠物行为师到52岁的露营装备维护员,没一个搞直播带货、没一个囤货压钱。他们的路子看着“普通”,但踩准了当下的新需求——
一、把“职场老本行”变成“外面的活儿”
李哲的副业是去年开始的。他在公司做了5年行政,天天帮领导改PPT、整理培训材料,“后来有个大学老师朋友找我帮忙改课件排版,说学生反映之前的课件看着乱,给了我800块。”他发现,很多老师、小企业老板没时间琢磨排版逻辑年轻人涌入小众副业,却愿意花钱买“看得舒服、用着方便”的PPT和课件。

今年3月,他在本地的企业服务平台挂了自己的服务,主打“1对1沟通需求,3天内交付修改”,单份PPT收费500-1500元,高校课件因为要适配教学逻辑,收费1200-2000元。9月他接了23个PPT单子、8个课件单子,光副业就赚了5.1万。“没什么秘诀,就是比别人多问一句‘你用这个PPT是开会还是演讲?’,演讲的就重点做动画衔接,开会的就把数据图表做得更清楚。”
类似的还有40岁的王磊,以前是餐馆厨师长,去年辞职后没开馆子,专门帮街边餐馆做“外卖店铺装修”。“现在外卖拼的不只是口味,是点开页面的第一眼。”他帮餐馆拍菜品图、优化菜单分类、写菜品介绍,单店收费800-1200元,9月接了37单,赚了3.8万,加上帮两家餐馆做“外卖出餐流程优化”(按效果分成),总共到手5.4万。他说现在每天跑3-4家店,“都是老板互相介绍的,不用打广告”。

二、盯上“没人注意的生活小需求”
家住杭州的张萌,副业是“老年数字生活助手”,今年9月赚了4.7万,加上帮老人代订旅游门票、规划本地短途游,总共5.2万。“不是简单教用手机,是解决真问题。”她举例,有个阿姨想跟国外的孙子视频,却总被手机弹窗打断年轻人涌入小众副业,她不光教阿姨关弹窗,还帮她把常用软件放一个桌面,设置成大字体,连“怎么发带文字的朋友圈”都录了视频教程,一次收费100元,阿姨后来介绍了小区里12个邻居找她。
今年上半年,某生活服务平台的“老年数字助手”订单量同比涨了147%,张萌说现在她还带了两个兼职的大学生,“主要帮老人查体检报告、教用线上挂号,按单分成,大学生也能赚点零花钱”。
还有28岁的陈悦,做“宠物行为矫正上门服务”。她以前在宠物医院做助理,发现很多主人愁宠物拆家、乱排便,却不想送宠物去寄养学校。“我上门教主人怎么引导,比如狗乱咬沙发,就教主人用‘玩具替代法’,每次上门1.5小时,收费300元,一般3-4次就能改过来。”9月她接了42单,赚了5.3万。“别觉得这活儿小众,现在养宠物的人越来越舍得花钱,尤其是年轻主人,怕宠物不开心,宁愿花点钱请人上门教。”

三、把“兴趣”磨成“能赚钱的手艺”
52岁的周建军,退休前是机械厂的技工,现在副业是“露营装备维护”,9月赚了5.6万。“去年露营火的时候,很多人买了装备用两次就闲置,要么坏了不知道怎么修,要么脏了懒得洗。”他在露营基地旁边租了个小仓库,帮人修帐篷拉链、补睡袋破洞、清洗露营锅具,修拉链50-80元,洗一套锅具30元,9月赶上周末露营高峰,最多一天接了28单。
“还有人把闲置的露营灯、折叠椅放我这儿代卖,卖出去抽10%佣金。”他说自己没做过生意,就是“懂点机械,爱琢磨怎么修东西”,现在很多露营爱好者都认识他,“有人周末去露营,提前把装备送来检修,顺便聊几句露营的地方,跟朋友似的”。
29岁的赵琳更有意思,喜欢做“复古首饰改造”。她把别人闲置的旧项链、耳钉重新设计,比如把妈妈的旧金戒指融了,做成小吊坠,或者把碎珍珠串成手链,按材料和设计复杂度收费,从300元到2000元不等。9月她接了21单,赚了5.3万。“有个客户把奶奶的银镯子拿来,想改成能戴的手镯,我加了点小银花,她拿到手哭了,说‘现在天天戴,像奶奶陪着似的’。”

这些人里,没人说自己“运气好”,反而常提“前三个月没赚钱”“第一个单子免费做”。李哲说他前三个PPT是免费帮朋友改的,就为了要个好评;张萌花两个月跟着高校老师学课件逻辑,记了三本笔记;周建军刚开始修露营装备,弄坏了两个帐篷,自己花钱赔了新的。
现在网上总说“副业不好搞”,但这些人的经历看着挺实在:不用辞职,不用投大钱,把手里的技能磨细点,把身边的小需求盯紧点,好像真能把“额外的时间”换成“额外的收入”。只是不知道,当越来越多人开始盯着这些“小需求”,明年的副业市场,又会冒出什么新玩法?你身边有没有人靠“不起眼的手艺”悄悄赚了钱?

文章评论(0)